第34章 不見孔明

字數:5970   加入書籤

A+A-




    荊山,下山的山道上,雖看著年逾七旬,司馬徽卻依舊健步如飛。

    修士到了陰神境,雖說可以禦風飛行,或者禦使飛行法寶飛行。但是,整個修士界中,不是萬急之事,就很少有修士用飛行來趕路的。

    因為,無論是禦風飛行,還是禦使飛行法寶飛行,不僅是需要消耗法力,還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幹擾外界。對天道而言,這便是有過,哪怕一絲一毫,積少成多,終究會累計成罪孽。

    一旦罪孽夠得著天譴,最終,或是被削減氣運,或是天譴之。

    所以,不是萬急之事,很少有修士施法飛行。

    平日裏,修士趕路,多是坐牛車或者馬車;再要麽就是騎著一頭毛驢,或者馬也行。

    當然,有的門派中豢養著大鵬之類的巨鳥,遇上急事,也是可以乘坐的。

    司馬徽身邊,七名弟子輩,同樣是健步如飛。

    修士的身體素質,雖不如武者,卻比普通人強壯不少,趕路時的健步如飛,那是必須的。

    山道無法通行馬車,馬匹和毛驢也無法長期養在山中,所以,修士上下山,多是步行。隻有趕到最近的城鎮之中,他們才會有代步的工具乘坐。

    當然,師門在荊山腳下,就有著一處歇腳之地,可以選擇坐車或者坐騎。

    山道上,司馬徽在盤算著心事,默不作聲,隻是趕路。

    身旁,數名弟子卻在嬉笑妍顏。

    “孟師兄,你說孔明師弟開辟了識海,可是真的?”崔鈞崔州平笑問著孟公威。

    前段時間,孟公威回到師門之後,就將諸葛孔明開辟識海之事,向師門長輩作了稟告。乍聞之下,不僅師門中長輩們驚訝之,就連他們這些第三代弟子,對這事兒也是半信半疑。

    任誰也不敢置信,區區最基本的煉氣之法,數年時間居然就能開辟識海。

    這是得多麽逆天的資質啊!

    孟公威笑道:“這自然是真的。這回下山,咱們正好順道去看看孔明師弟;到時候,讓他露一兩手法術,大家就知道孔明師弟是不是開辟了識海。”

    法術,是檢驗修士是否開辟識海的唯一標準。

    沒有開辟識海,就不能凝練出法力來,自然就無法施展法術。能夠施展法術,就必然得有著法力為支撐,開辟識海就是必須的前置條件。

    這時,隻聽一人插話道:“既然孔明師弟已經開辟了識海,便是修士了。紅塵中羈絆太多,再讓他在紅塵中蹉跎,豈不是浪費了他的天賦資質?”

    修士,追求的是長生超脫之道。

    紅塵之中,各種因果羈絆,都能阻礙修士的修行進度。是以,修士隻要開辟了識海,大多數人都會遁世潛修,偶爾出來打一圈醬油,也隻不過是遊戲紅塵罷了。

    石韜接話苦笑道:“按說,以孔明師弟的天賦資質,如今又開辟了識海,且他本就是內門弟子,接回師門重點培養也不為過。”

    “隻可惜,孔明的紅塵羈絆本就太多。”

    “就算拋開師門任務不提,他還是得在紅塵中磨礪的!”

    “師父這回帶咱們下山,會順道去看看孔明,並傳授於他本門的高深道法。至於今後,就隻能看孔明師弟他自己的造化了。”

    “若是他輔助明主功成,然後回歸師門繼續深修,或許還有著一線希望。”

    修士出山輔佐諸侯,每日的心思和精力都花費在輔佐上,哪裏還有時間去修煉的?

    即便輔佐的明主功成,少說也得三五十年的時間。

    如此,即便是按照三十年算,那時的諸葛孔明,都年近五旬了吧?

    剩餘的時間,足夠他修煉到陰神境的麽?

    須知,築基期修士,很少有百歲壽元的,多在七八十歲。

    所以,石韜也隻能說,諸葛亮功成身退之後,再回過頭來修煉,也隻有一線希望。

    當然,如果諸葛孔明輔佐明主功敗垂成,自然是一切休提。

    這一點,即便石韜不說,眾同門也是明白的。

    接著,石韜又道:“咱們都是孔明的同門兼好友,此番去看他,順便也助他一臂之力。”

    “大家有什麽拿手法術的,就傳授給他一兩手;有什麽寶貝的,也送他一兩件。以便將來,孔明即便事有不妙之時,也能多堅持一段時日。”

    石韜的這個建議,倒是引起了諸位師兄弟的讚同:“正該如此!”

    此番,跟隨著水鏡長老下山,雖然還有著任務,但大家早就準備好了,在順道去看望諸葛孔明的時候,送他一切“禮物”,或者拿手法術,或者用得著的寶貝。

    此前,諸葛孔明突然開辟識海,師門態度未明之前,即便是孟公威和黃承彥,也不能私下傳授諸葛亮道法或者寶貝。現在,師門態度明確,諸葛亮的師父也準備傳授給他高深道法,他們這些同門好友,就可以不用再顧忌師門禁令了。

    ……

    眾弟子談笑間,山腳已然在望。

    荊山腳下,就有著一個村莊,是師門中某個記名弟子的產業。

    平日裏,師門中有人進山或者出山,都會在這裏落腳。步行上山的弟子,會在村中留下驢馬之類的坐騎,或者牛車;下山的弟子,也會在這裏選擇坐騎或者牛車。

    畢竟,從這裏到最近的襄陽城,也有七八十裏的路程。

    修士也是肉體凡胎,能有代步牛車或者坐騎時,誰也不會傻傻的不用。

    眾人進入村中,已是夕陽晚照;在村中留宿一晚,就是必然的。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在那位記名弟子家吃罷早飯,司馬徽便向眾弟子交代道:

    “今日咱們分頭行動。”

    “前夜的天劫,出現得太過詭異,師門要求,此事務必徹查清楚。”

    “陸鴻、陳仁,馬恒,章邯,你們四人隨為師一起奔走,徹查此事。孟建、石韜、崔鈞,你們三人與孔明最為相厚,就由你們去探望孔明,傳授給他本門高深道法。”

    “順便告訴我那徒兒,因他本身就因果纏身,是以,為師此前並未傳授給他高深的修煉之法。如今,他既已開辟識海,本門的高深功法自然由任他習練。”

    “隻是,他與大漢朝的因果太深,這就決定了他必須出山輔佐劉姓諸侯爭龍”

    “修士出山輔佐諸侯爭龍,本就不妥;今後,就隻能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司馬徽的這番安排,令孟公威等人詫異不已。

    此番,他們下山,探查前夜雷劫的原因是主要,但順道探望諸葛孔明,這也並不矛盾。

    水鏡長老是諸葛孔明的師尊,師門的高深道法,理應由他親自傳授給諸葛孔明的。況且,此地距離隆中諸葛亮家,也不過百裏距離,一日的路程罷了。

    師叔司馬徽,為何就不願去見諸葛孔明呢?

    不過,師叔司馬徽既然如此安排,孟公威等人也就隻有聽命的份兒。

    再說,稍微轉動腦袋一想,眾人也就理解司馬徽為何不願見諸葛孔明了。

    這就好比後世,一個班級數十名學生,被眾位老師最不看好的學生,居然考取了清華北大。試問,這個班的老師們,還好意思去參加這位學生的升學宴麽?

    孟公威他們不知道後世的這等典故,卻能明白司馬師叔此時的心情。

    ……

    隻不過,司馬徽此時的心態,自然不是孟公威他們能懂的。

    有道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司馬徽對諸葛亮這位弟子的心態,是矛盾的!

    身為師父,誰不希望自己座下弟子出息的?

    但是,因為某種私心或者原因,司馬徽既希望諸葛亮出息,卻又希望諸葛亮不要太出息。

    師門中,除了那位修為最高的師叔之外,就以他司馬徽的年歲最長。

    陰神境修士隻有三百歲壽,而他司馬徽,如今看似才七十多歲,卻早已有將近兩百七十歲了,剩餘的壽數確實不多了。然而,陽神境對他來說,卻是遙遙無期。

    許多陰神境修士,歲數到了兩百五六十歲時,就都在開始謀劃退路。

    陰神境修士死後,陰神進入門派的洞天福地中轉修鬼仙,這隻是最次的選擇。

    最佳的選擇,自然就是“轉世”重來。

    隻是,陰神境修士“轉世”,都有著胎中之謎,即便有師門長輩接引,重頭再來,還得看個人的機緣,還得看天意如何。

    若能醒悟前世,有著前世的經驗,還有前世留下的機緣,再修煉至陰神境也是水到渠成。

    若不能醒悟前世,那才是真正的從頭再來。

    這胎中之謎也就罷了,頂多也就是前世留下的機緣,暫時無法拿回。

    但是轉世,卻是直接奪舍孕婦腹中胎兒,這便有著明確目標,很容易被人有機可乘的。除非是絕對信得過之人,否則,陰神境修士“轉世”之時,是誰也不會告知的。

    於是,未免被人有機可趁,許多陰神境修士壽元將近之時,都會布置一些後手。

    司馬徽的私心,就是在為轉世布置後手。

    特別是發現了諸葛亮這塊璞玉,且還發現,諸葛亮還與大漢朝,有著斬不斷的因果之後,司馬徽更加堅定了那番部署。

    既如此,諸葛亮就不僅隻是師門的棋子了,同時還是他司馬徽的棋子。

    身為師父,不好好教授弟子,本就有愧的。如今,又要利用弟子諸葛亮作為棋子,於心有愧之下,能不見諸葛孔明,司馬徽自然是不願見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