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老家
字數:1685 加入書籤
雖說是老家,我也沒住過多久,但它還是我的老家,躲不過,替不了。
老家人幾乎同根,我們這一支是祖上留下來看守墳山的,而子孫們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有人雖外出打工,但終會歸來,而我們家卻是另一種情況了——老家太小,人卻在增長,為著平衡與職責所在,有些人如我家搬了出去。過年時,不管多忙,總是有代表回來的。
在搬家之後,每每回老家大多是春節,作為我家代表,陪恪守傳統的爺爺度過這個節日,上墳,拜年也是任務之一——陪著一個個老人在一片墳山裏教導孩子們哪個是哪個先祖,應該擺多少香燭,錢紙,該磕幾個頭;又走過一座座古老模樣的瓦房,房裏的裝修和布置嚴格對應著風水,聽著本土特有的呼喚;而老家所居村落,本姓幾乎遍布,每走過一座房,每遇到一個人,我沒印象的人都向我打招呼,說“你是×××的娃兒噶,那你應該喊我×××,……”鄉味兒別樣濃,年複一年,我對這小小的地方產生一種膜拜感,敬畏感。
老家平時最熱鬧的日子是趕集,一個延續了千百年的古老約定,規定以農曆某時進行,那時大人們會直接向著目的而去討價還價,小孩兒們圖熱鬧也會滿大街亂跑,均會被大人所訓斥一番,但也不會訓完,因為大人們要把沒說的留到下次趕集……那裏沒有賭博,隻有為了熱鬧和老友歡聚,大家圍坐玩牌,一塊兩塊的底促進友誼,再互相怒罵一下各自兒孫的皮,方言味兒的罵語是老友們情誼的表現。集市不大,往往一條街的人都認識你,你也和一條街的人都有親戚關係,這就避免了幾乎全國各地都存在的假貨假鈔現象,物雖不高級華麗,卻很實用,價格公道。
或說落後,或說保守,但無居者知之否?老家在我的印象裏總體是熱鬧,富有文化意味的地方,不可侵犯。
而有時是在盛夏時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回去,不情願有,情願也有。那時的老家,悶熱幹燥,死寂無非。老人坐在家門口望著遠方,小孩們不顧炎熱與自然嬉戲,雞鴨鵝不知其生,埋頭啄食,家貓哈欠,困困欲睡,偶爾的犬吠和無休無止的蟬鳴證實了這還是一個有著生機的聚落,遠方粵語歌曲久久不歇,更填煩悶。這時在用土法利用蜘蛛網捉蜻蜓忙得一身大汗後,唯有望著遠山,思考人生,度過無聊罷了。無比悶熱之時或會突襲一場大雨,一掃悶熱,獨留清爽與淅瀝的雨聲——但那又怎樣,還是無處可去,唯有老人們聚集在一起,玩起他們那個時代的川牌“長十四兒”罷了。而好在情願回去的動力,在於老家那遍山的李子,梅子,櫻桃,梨子的吸引。每至那時,酣飽無比,情願為之拉個幾天的肚子,甚是好笑,卻是可愛與天真,細細品味……
一片片長滿草但燈火不滅,簡陋卻長存的墳堆;一戶戶眥鄰,從內而外散發出木瓦老房或枯朽或為煤灰所混合而成的氣息;春節無雪,一片山頭的點點燭光與一陣陣鞭炮的劈裏啪啦,還有小孩們的嘻嘻哈哈;夏日的死寂,唯有老人小孩獨守,不知何止的蟬鳴與那遍坡的小蟲,都在那悶熱的氣息裏發酵;瓦房換了樓房,變的是風景,不變的是風味,而從未變過的風景隻有老家門前的那一條環著長蛇般公路的山脈,房屋點點般綴飾腰間,不管何時望過去,仍會和三歲時那樣哭泣,七歲時那樣煩悶,至今的惆悵……
多年過去,老家有人走了,留下了墳墓,有的物走了,新的代替。老的終將逝去,而年輕的會補缺,不必在意那風雨的侵蝕,消逝也是在多年以後,而那時我已泯滅。它隨我,或是我隨它,不得不,因為我出生於它。
又回去了,感想,每次都一樣,就寫下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