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魔力係列
字數:8283 加入書籤
每周都有一兩天,住校的同學們有機會聚在體育館裏一起做運動,有人打籃球,有人打網球。
下午,迪瓦也來運動健身,他發現今天又有幾個學生沒有到場。
群體huó dòng是人類的天性,可是如今,即使是少許的見麵時間,也正在被拋棄,大家越來越少聚在一起,人們幾乎無需見麵,而是高度依賴網絡,甚至包括感情生活。
迪瓦的手機接到一條信息,他和班級25位學生的身體三維數據檔案已經構建完成,明天開始就可以到學院進行測試,這是學院為每個教師和學生tí gòng的一項“福利”。迪瓦將在課堂上首次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授課,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家裏“親臨現場”,聽、看、體驗,在實景課堂中學習。
迪瓦期待著自己的身份識別盡快完成,他的身體將被電腦係統分解成切片數據,包括他的聲音、相貌、身體結構、習慣動作等等詳細的數字信息。他的這些身體數據,未來不僅用於授課,還可以用在網絡社交、體檢、看病等方麵。
最令他開心的是,他可以和遠在東方的雪芬約會,雪芬已經完成了她的三維形體模型和身份確認。他們今後可以隨時“見麵”,相約去喜歡的場景中散散步,麵對麵地聊天,迪瓦把它稱之為“時空穿越式約會”。
迪瓦授課的大學已經開通了全球網絡課堂。
學院裏的各個專業,每年都會通過網絡kǎo shì來錄取新生。
在二十一世紀初,大學網絡授課的理念就已經提出,技術上也不是難題,但是因為民族間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不同,所以無法進行實踐,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洲際共同體開始形成,這種教育模式才獲得了正式應用。
迪瓦是《第三次文明進程》這本書的作者,本學期的課程將重點探討人類建立意識共同體的曆史和淵源,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研究的一項全球性課題。
上課前,迪瓦要戴上虛擬眼罩,這樣他就可以和數字模型合為一體,走進虛擬現實的場景當中。學院的數據庫裏有豐富的虛擬現實場景可供選擇,比如將課堂設定在中國的萬裏長城之上或是埃及的金字塔內。
經過前期的調試,同學們也已經適應虛擬眼罩這種教學工具,以前大家都是在平板電腦前上課,經常會被屏幕外的事務幹擾,一些枯燥的理論課程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當戴上這種眼罩後,就具有了現場沉浸感,他們可以看到教材中體現的各種場景,聽到高保真的數字音響效果,同學們完全被吸引了。
眼前的屏幕上跳出了今天的課題:三大宗教普惠價值觀的重要性,副標題是追憶失落的文明、探求人類共同意識觀的起源。
迪瓦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清清嗓子,準時打開播音按鈕,開始講課:“機器人戰爭之後,給人類敲響了警鍾,如果戰爭再拖幾年,實現聯網的人工智能是否會搶先達成共同體呢?大家都知道它們很容易辦到,而人類則很難。
今天我們正在熱議,如何創建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全球化的底線製度,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政治、經濟、律法的共同體。
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各大洲開始出現了頻繁的交往,很多時候以經濟貿易為主,殖民擴張就是全球化貿易的起始階段。
一千多年來,全球大體上發展出了三大板塊的意識形態,這就導致不同民族之間長時間地保持著落差。
這時,班級中一個同學按下提問鍵,說道:“文明到底是什麽呢?每個民族的理解好像都不同。”
迪瓦看著這位同學回答道:“是的,在很長時間裏,許多民族往往將文化和文明進步糾纏在一起,文明體現的是一種社會結構。
文明是社會模式進化後的產物,它反映出人類獨有的建立社會結構和改變社會結構的進化能力。所以出現什麽樣的社會模式就產生什麽樣的社會文明,社會模式如果沒有調整到位,生產關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就不可能進入新的文明階段。
文明是可以進化的,不是簡單的隨地吐痰或排隊的問題。例如全球最早的幾大文明古國,正是他們最早進入社會結構的調整,最早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改變了原有的社會結構,從小金字塔變為大金字塔模型。
這在當時是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使他們最早步入新的文明階段,成為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社會模式。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明古國改變社會結構的意識和能力減弱了,所以十九世紀之後,他們都落後了。
人類社會發展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這期間,全球事實上已經發出了‘共同意識’的聲音,那麽這種意識形態是由誰提出來的呢?”
迪瓦將視線落在了一位女同學的身上,他提高嗓門說道:“露西,你認為呢?你能不能先穿上睡衣,或者更正式一點兒的衣服,這是課堂不是海灘。”
露西看了一眼自己,身上隻穿了比基尼泳裝,她急忙說:“好的,不好意思。”
以前上課時同學們彼此隻看到頭部,不會看到全身,迪瓦要提醒同學們,以後要注意著裝,上課模式變了。
露西想了想,回答道:“我認為是朱利亞斯·凱撒,他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元首,羅馬帝國形成了當時人類最完善的律法和精密的組織機構,在那個時期,亞洲還有中國的漢帝國。”
迪瓦聽後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好的,露西,剛才你提到了公元一世紀前後的東西兩大帝國,他們都維持了400年左右,這兩大帝國在公元200多年後分別解體,作為世俗國家,他們最終都滅亡了,這是因為,曆史上的國家或朝代,都是以物質利益為中心,事實上,在利益麵前分不清對錯,所以他們最終被打亂及更替,無論有多大的地盤,手伸得多長,早晚都會發生危機。你們再想一想,是什麽地方,你們的爺爺奶奶經常去,不去不行呢?”
來自北歐的學生說:教堂
來自東亞的學生說:寺廟
來自西亞的學生說:清真寺
迪瓦立刻鼓了一下手掌,說:“是的,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宗教,更確切地講是大宗教,而不是多神教時期的靈異宗教,他們是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教和佛教。”
又有學生提問:“為什麽是大宗教而不是世俗社會來提出平等的信仰呢?不是更現實嗎?”
迪瓦教授解釋道:“那是因為世俗社會生存規則都是建立在物質利益基礎之上,沒有哪個人或集團願意去實踐類似於大宗教的信仰,雖然一開始也有這種想法,但是行動上卻做不到。
在物質困乏時代,人們在內心深處達成了這樣的共識,通過國家的更迭、朝代的變換來重新分享財富。在這個階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隻能從精神上來享受美好的願望,例如死後可以去天堂,也因此促成了大宗教的興旺。
我們最近的課程將認識和深究大宗教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
直到二十一世紀初,人類社會先宗教後政治,依然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是因為曆經兩千多年,通過大宗教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確定了三大種類的民族性,首次促成了以大洲為界限的“洲際”意識共同體。
此時大家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地球模型,很快這個立體球形變成了一張平麵的世界地圖。
迪瓦望著地圖說:“展開這張世界地圖,曆史上,在這些曲折蜿蜒的國境線之間分布著大大小小22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看上去,地球上的人類有著不同的膚色和多樣性,但若我們以宗教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按宗教來劃分世界版圖,就沒有那麽複雜了,大致是三分天下。”
迪瓦話音剛落,地圖上出現了三種顏色標記的基督教、伊教、佛教的影響範圍,幾乎填滿了陸地麵積。
世俗國家的建立以民族文化背景進行劃分較多,這主要是因為地理造成的山水隔離,形成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現狀。
以宗教來劃分則體現不同的民族性。
全人類世俗社會所追求的利益和產生的**完全相同,無非是為名為利,他們在古代形成的金字塔社會結構都是相同的,但是一旦加入不同的信仰,就會形成差異化的認知,從而形成不同的社會形態,通俗地來說就是民族性。
就好像每個民族對待美食的態度,吃進肚子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但是怎麽吃,吃的過程表現各不相同。”
迪瓦停頓了一會兒,屏幕上顯示課間休息10分鍾。
10分鍾過後,大家的眼罩會自動發出“滴滴滴”的聲音,提醒同學們繼續上課。
迪瓦啟動虛擬場景,繼續講課:“缺乏普惠價值觀的信仰,是人類早期的幾次先進文明進程停頓甚至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罩上出現了人類曆史上消失的幾大文明遺跡,虛擬現實技術複原了它們的原貌,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相結合使人體和自然的比例接近真實化,同學們身在其中,大家興奮了起來。
迪瓦點擊了一下按鍵,切換了新的場景,然後說:“我們先到南美洲的瑪雅遺跡看看。”
同學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雄偉壯觀的提卡爾城,建於7世紀的帕倫克宮,非常壯觀,烏克斯瑪爾的總督府,由22500塊石雕拚成精心設計的圖案,分毫不差,栩栩如生。不少同學發出了驚呼,這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在虛擬現實場景中上課的美妙。
以前同學們上曆史、地理課的時候經常會心不在焉,流著口水昏昏欲睡,如果早就有這種上課方式,估計各個都是曆史學家、地理學家了。
迪瓦帶著大家邊走邊說:“曆史上,瑪雅民族居住的地方就在我們腳下的南美洲,墨西哥尤卡敦地區和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等地。瑪雅人擁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麵都有極高成就。”
同學們從瑪雅人身邊走過,看到他們有的負責在滾動的圓木上推動巨石,有的在雕鑿石像,迪瓦的手指按了一下快進鍵,很快金字塔、河神殿等大型建築物拔地而起,在瑪雅文化的鼎盛時期,瑪雅人建設了上百個城邦。
迪瓦停下了腳步,說道:“瑪雅文明之所以受到近代全球考古界和史學界的重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是一個在陸地上脫離亞洲、歐洲、非洲獨立發展起來的區域性文明,近代的人們在用好奇的、擔憂的眼光來看待人類曾經的另一個支派。
我們今天的高度文明最終得益於非洲、亞洲、歐洲三大洲的緊密相連,表麵上這三大洲的民族曾經發生過爭鬥、分離,但信息、知識、意識是相互借鑒和連通的,形成了交替上升的局麵,例如伊教借鑒了基督教。歐亞非大陸相連,具有大平台的優勢,所以有糾錯的機會,而獨立的南美洲就沒有那麽xìng yùn了。
瑪雅文明的消亡驗證了我們之後要講的三大宗教的重要作用,他們沒有誕生一種普惠信仰。”
迪瓦帶著學生們觀察了13個遺址之後,大家懷著好奇的心情轉而去觀察一個高聳的大金字塔型的建築物,眾人沿著台階往上攀登,有的同學被許多細節吸引,走分散了,迪瓦吹響口哨,再次把大家集合過來,他對同學們說:“咱們先走在一起,遊覽一遍場景,一會兒給大家留下自由huó dòng的時間”。
迪瓦的手按了一下快進鍵,這時候突然風雲變換,春夏秋冬交替之間,他們麵前的繁榮景象,轉瞬間隻剩下了荒蕪的城市遺跡,溝溝坎坎,不見人跡,叢林淹沒了這些城市,看到這種場景大家一陣感歎唏噓……
迪瓦講解道:“瑪雅文明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次失敗經曆,也證明了人類不是注定都能走到今天。哥倫布的到來,給了這個衰落的文明最後一擊。
好,下麵我們去另外一個古文明遺址。”
迪瓦著招呼同學們。轉眼間,大家來到了印度河流域的莫漢橋達羅古文明遺址,它位於現在的巴基斯坦境內。
經過虛擬現實技術複原,展現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城市,具有先進的城市規劃和完備的城市排汙、供水、垃圾處理等各種功能,市中心人口達到3萬多人。這座古城揭示出當時的人們確有建設近代都市文明的基礎,在城市上空俯瞰,該遺址的中心部分約五公裏,分為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區。市區有完整的城市規劃,住家均由經燒製的磚建成,非常耐用。此外,每戶人家有幾近完善的下水道係統,二樓衝洗式廁所的水也可經壁中的水管排至下水道,甚至有的人家還配有經高樓投擲垃圾的垃圾筒。每戶人家排出的水,先存於汙水槽,再經排水溝排到大街的磚砌下水道,水道竟然設有供定期清洗用的升降工作口。
幾個世紀一閃而過,大家麵前出現了破敗的城市,19世紀考古學家挖掘時發現了掩埋在廢墟下的遺體,許多是婦女和兒童,死亡時橫七豎八,似乎在突然降臨的暴力下死去的。
場景再次變換,大家置身於明媚的陽光下,海風拂麵而來,耳邊傳來了海浪聲。
在空曠的海涯邊上,迪瓦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門:“這是古希臘的克裏特島,在你們眼前出現的是雄偉的米諾斯宮殿。
同學們,這節課的時光旅行暫告一個段落,我們就在這個風景宜人的地方接著上今天的課程。從剛才兩個古文明興盛到衰敗、消失,我們會有什麽啟發呢?
20世紀80年代未,一支包括考古學家、動物學家和營養學家在內的共45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考察隊,踏遍了危地馬拉的雨林地區。
這支科考隊用了6年時間,對200多處瑪雅文明遺址進行了考察,得出結論,瑪雅文明是因爭奪財富及權勢的血腥內戰,自相殘殺而毀滅,瑪雅人並非傳說中熱愛hé píng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這個全盛期,毗鄰城邦的瑪雅貴族們一直進行爭權奪利的戰爭。他們共有的一個殘酷事實就是獻祭活人,仇恨疊加無法消弭。
當然這種自我圍困、自相殘殺的風險在早期人類文明階段是無法意識到的,或可以這樣理解,人類開始穩定下來生活、生產,小社會的建設限製了人們走出去的願望,這種無意識的停頓,加上人口不斷膨脹,食物gòng yīng不足,導致部族間、部族內的競爭殺戮。
那時為了生存,人類還沒有意識到憐憫之心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沒有hé píng的信仰,就會失去未來生存空間擴展的可能性及風險提示。國與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缺乏一種溝通的‘橋梁’,這個橋梁就是信仰。
絕大多數時候,人們隻為當下而活著,現實利益是無法妥協的,在狹窄的空間裏沒有餘地,各自獨立發展的社會,如果沒有串聯起來,終將因天災**或嚴重的疾病而湮滅。
大宗教的出現使人類在殘酷競爭之後,第一次有了群體性的反省,無情的殺戮結束後,有了反思的場所,教堂、清真寺、寺廟,有了共同追求的信仰:平等、博愛、互助。
這種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人類最終有可能再次形成更大的共同體,隻有這樣才能走向星際文明。
我們在曆史進程中,有意識地不斷發展一些‘附加’的東西,這些附加的東西,使我們成為獨特的一個物種,幫我們生存下去,大宗教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說原始社會我們隻要活著就滿意了,那麽我們隻需要找到水源和果林,但如果我們希望活得更好,就必須找到一個具有前景性的精神支柱,否則我們很快就會淹沒在這個星球的年輪之中。
今天的課程重點講解了三大宗教普惠價值觀的重要性,以及共同意識觀的起源,還體驗了實景教學的魅力,同學們,下堂課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