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表侄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閨門秀 !

    趙元娘是老郡公元配所出的嫡長女,是趙焯的長姐,也是趙瑋趙琇兄妹的姑母。論年紀,她比張氏還要年長三歲。張氏都做了祖母,她自然也不例外。

    她與許崇倫隻有一子,名喚沛釗,今年三十有六,已經考取了舉人功名,娶妻卞氏,生有二子一女。這回隨許崇倫前來的,就是他的嫡長子許仕英,今年十六歲,與趙瑋同齡,隻是小幾個月。

    當趙琇看著那與兄長同齡的清俊少年在自己麵前恭恭敬敬地行禮,口裏稱呼她為“表姑”時,心情忽然有些複雜。

    她好象有些理解蔣雯為何不喜歡高楨以家禮與她說話了,她明明是個二八少女,卻要被一個同齡的少年叫表姑,都把人叫老了好嗎?趙琇自己更悲摧,她比許仕英還小好幾歲呢,也成了他的長輩。偏偏這位表侄是個一板一眼的性子,端正嚴肅到近乎刻板,每說一句話都要叫她一次表姑,絕不肯少叫她一聲,真叫人鬱卒。

    張氏卻非常喜歡許仕英。

    她與趙元娘的關係本是平平,畢竟隻是繼母,又是在趙元娘嫁人後,方才進的門,關係能有多親近?但她卻是趙元娘生母秦氏老夫人親自挑選的,婚前就曾見過趙元娘幾麵。當時後者還不知道生母是在挑選後母人選,對同齡人張氏的觀感還不錯。等張氏嫁入建南侯府,兩人的關係就完全不同了。趙元娘明知道自己應該跟娘家人繼續保持良好關係,可心裏那個坎卻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

    張氏品性好,對秦氏老夫人又十分感恩,跟老錢姨奶奶母子是兩路人,因此三番四次勸說老郡公,多多關懷女兒女婿,跟他們搞好關係。老郡公也肯聽她的勸。一來二去的,趙元娘與娘家的關係有了緩和,雖然還是淡淡的,但至少禮數上還算周全。老郡公忽然去世,她也是大哭了一場,特地與夫婿上京吊唁。趙炯當時就是顧忌到她,不敢對張氏母子太過分,隻把他們一家軟禁了事。若不是許家在京中有宅子,趙元娘不曾在娘家過夜,興許連這件事,趙炯也做不成呢。

    不過張氏卻一直記著要與許家親近,所以多年來都不曾忘了每年年節時的書信禮物。許家更是張氏所欣賞的書香名門,與京中名聲蜚然的方家相比,許家要更低調些,族中子弟也不慕權貴,隻一心讀書科舉,做了官就到地方上任職,官聲也不錯。張氏便認定他家門風清正,更樂意與他家交好了。當年她與趙瑋從京城看完廣平王回南,路上在許家住了些日子,曾見過許仕英。今日見到他,隻覺得他長高了許多,容貌更為斯文清俊,問起功課,句句都能答得上來,可見基礎紮實,她心中自然更加歡喜,不但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還讓他上京後,隻管往明知書館去借閱書籍,若是看中哪一本,來不及抄,就往建南侯府尋去。侯府裏備有好些書館藏書的抄本呢,自家人就更不必客氣了。

    明知書館的名聲還未傳到山東來,因此許仕英還不了解張氏這個許諾的份量。不過他也能感受到張氏的熱情和關懷,便正正經經地起身行禮道了謝。

    張氏又問起他家中各人的近況,他答道:“祖父、祖母都安好。祖母上了年歲,家裏人怕她耐不住寒冷,不敢讓她出遠門,因此未能來見曾外祖母。父親正在備考明年春闈,已定了正月初六便出發上京,母親早早打發人到了京裏打掃房屋。本來還想,到時候定要到侯府去拜見曾外祖母與表叔、表姑,不想今日就能得見。若父親明年到京後,科考順利,說不得還能等到曾外祖母與表叔、表姑回程,再見一麵。”

    張氏聽了點頭:“科舉要緊。這回是真不巧了,若是我們就在京裏,還能照看一二。別的不說,京中有名的學問大家,你表叔都是認得的,也曾向他們請教過,還與他們的學生子侄結交。我們家的明知書館,也有許多舉子前去借閱藏書。裏頭有許多前輩學子們的文章,多看了也能有所進益。若是僥幸能借到幾位考官的文集,還能了解他們的喜好呢。不過這都是旁枝末節了,最要緊的是自己學好了功課。你回去跟你父親說,安心赴考。我這就打發人送信回京,囑咐家裏人。你父親遇到什麽為難之事,隻管到家裏找人。缺了什麽東西,也隻管去要。科考要緊,他可千萬別在這種小事上與我們客氣。”

    許仕英恭敬應下了。

    趙琇在旁插嘴道:“明知書館裏確實有不少好書,但正月裏再上京,路上花點時間,進京後安頓下來,到開春考試時也沒剩幾天功夫了。那點時間夠看幾本書呢?許多舉子都是年前就上京住下備考的。許表哥怎的這麽晚才去?許家自有宅子在京,本是極便利的呀?”

    許仕英連忙恭謹答道:“是父親身體不甚強壯,祖父祖母和母親擔心他受不得風雪,因此讓他過了年再啟程。雖然去得晚了些,但趕在春闈前到是沒問題的。”

    趙琇一聽,就知道他還不明白提前去京城借明知書館的書有多麽重要。方才張氏都說得很明白了,可以事先了解考官的喜好,也可以多看一些名家著作,總能有所進益。不過許家本來就是書香名門,興許許沛釗對自己的學問有足夠的信心,她就不再多提了。

    倒是趙瑋提了個建議:“正月再上京,確實來不及看什麽書了。倒是我這裏帶了幾本出來,都是我從李、易等多位先生處請教了功課,再自行整理的講義,想來對許表哥還是有些用處的。我還有備份,不如就讓仕英捎一份回去。若能對許表哥有所助益,我心裏也會感到高興。”

    趙琇就笑問趙瑋:“哥哥出遠門辦公差,怎的還要帶上功課講義?”

    趙瑋苦笑:“幾位先生都十分關心我的功課,勸我就算不再往下考,也不能丟了學問。李先生還特地在我出發前叫了我去,布置了幾篇文章讓我去作呢。”

    張氏便道:“這方是正理。學無止境,怎能因為不考會試了,便荒廢了學問呢?你又不是為了科舉方才讀書的,讀書是為了明理。你年紀還輕,還有許多不懂的事,應當多學習,日後才能為朝廷出力。”

    趙瑋正色應了,張氏又勸許仕英:“這也是你表叔的心意,你隻管拿了去,回家就交給你父親看。他看了就明白了。”

    許仕英不明白他們祖孫為何如此執著,但還是道了聲謝,怎麽說也是人家的好意。

    接下來他們又聊了一會兒家常,張氏還問了些許仕英弟妹的事,樓下來人報說,許崇倫要回去了,催促許仕英下甲板。張氏便命人捧好了禮物,小心將人送下去了,趙瑋一路跟隨。

    趙琇站在走廊窗戶後,看著許家父子與趙瑋道別後上了岸,便回來報給祖母知道。張氏歎了口氣:“從前我就覺得,你表哥跟你姑父都太過板正了,幾個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倒是活潑。不想幾年不見,仕英也跟他祖父、父親一般,老成得很。他們家教養孩子,真是嚴格啊。”

    趙琇想了想,道:“板正也沒什麽,隻要不是讀書讀傻了就行。我看許仕英雖然有些書呆,但人情世故還是懂得的,禮數出周到。想來許家世代書香,自有教孩子的一套方法。咱們也別理會了,還是先寫信回京,讓他們做好準備,等許表哥到了就多加照顧的好。”

    張氏被她提醒了,祖孫倆坐在羅漢床邊商量著要如何寫信不提。

    許仕英帶了幾個本子回去,當晚就拿給祖父許崇倫看了。許崇倫是正經科舉出身,學問也好,自然不是不識貨的人,一翻那些本子,就知道其珍貴處,連忙問孫子是哪裏來的。許仕英照實回答,許崇倫聽了便歎道:“他們祖孫原是厚道人,你祖母待他們本來隻是淡淡。既然他們有意交好,我們也別辜負了人家的一片心。”次日便打發家人護送孫子快馬回家,將本子交給了許沛釗。

    許沛釗聽了家人轉述的父親的話,心裏也十分重視那幾個本子,回頭跟母親趙元娘說了。趙元娘當時沒說什麽,沉默片刻後,便讓兒子孫子退下。她在屋裏坐了半日,便叫了人進去,拿出一封書信,命家人盡快送到東昌府,交到趙瑋手中。若是廣平王的船隊已經離開,那就追上去,直到建南侯趙瑋親手接到這封信為止。

    她的運氣不錯,許家家仆到達東昌的時候,廣平王一行正打算起程。他們在東昌逗留了兩日,補給了許多東西,高楨還趁機拉上趙瑋趙琇往附近幾處名勝遊玩了一圈,買了不少當地的特色小吃,什麽空心琉璃丸子、蓼花、八批餜子、陳井饊子等等,吃得他們腹飽肚圓。高楨還悄悄給趙琇塞了一包點心,據說名叫“鴛鴦餅”,其實就是麵餅裏頭夾了肉餡,還有許多蔥,怪香的,因為是成對出售,所以起名叫“鴛鴦”。這名字本沒有什麽,趙琇吃著也挺喜歡,就是高楨偷偷塞給她的舉動,反把一件正大光明的事弄得有曖昧了。她吃著餅,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怕叫祖母和哥哥知道。

    張氏打發了小丫頭來喚她過去。趙琇連忙洗手漱口,還讓柳綠打開窗子給房間通通風,免得鴛鴦餅的味道留在房間裏,叫人聞出來。

    到了張氏的艙房,她發現張氏與趙瑋都在,屋裏並沒有旁人,他們的神情都十分嚴肅。

    趙琇有些不安,便收了笑:“發生什麽事了?”

    趙瑋抬頭向她看來:“姑媽回了封信,為借書之事向我們道謝,順便告訴了我們兩個消息,都跟咱們家的親戚有關係。”他頓了頓,“不是好消息。”

    趙琇皺起眉頭:“是哪家親戚?”想起濟寧離東昌不遠,難不成是蔣家和趙湘?

    但趙瑋的回答卻出乎她意料之外:“是米家。”r1152(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