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餅幹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鬥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誌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鬥伯比曰:“以為後圖。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鹹有也。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張儀者,魏人也.始嚐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遊說諸侯.嚐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翻譯:
張儀是魏國人.起初曾經和蘇秦一起侍奉鬼穀先生,學習謀略,蘇秦自己認為比不上張儀.
張儀學習完了之後,在諸侯間進行遊說.曾經跟隨楚國的相國赴宴,過了一會兒楚國的相國丟失玉璧,門下的人猜疑是張儀,說:“張儀貧窮沒有德行,一定是這人偷盜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張儀,打了幾百下,張儀不承認,放了他.他的妻子說:“唉!你要是不讀書遊說,怎麽受這樣的侮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說:“舌頭在.”張儀說:“夠了.”
蘇秦勸說趙王之後而得到相互約定結成和從的盟約,然而擔心秦攻打諸侯,破壞了盟約之後失敗,想想沒有可以讓秦重用的人了,於是派人悄悄知會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交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麽不前往拜訪,來謀求達到您的願望呢”張儀因此到趙國去,向上要求拜見蘇秦.蘇秦於是告誡門下人不為他通報,又使他不能離開,這樣過了好幾天.後來接見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機幾次責備他說:“憑借您的才能,竟然讓自己困窘羞辱到這樣地步.我實在不能說話而使你得到富貴,您不值得接納.”拒絕他並離開了.張儀來,自己認為是蘇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氣,想到諸侯沒有可以侍奉的,惟獨秦能使趙為難,於是就到秦國去了.
蘇秦後來告訴他的舍人說:“張儀是天下賢士,我大概不如他.現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國權柄,隻有張儀可以.然而貧窮,沒有機會進入.我擔心他喜歡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見他羞辱他,來激發他的意誌.您替我暗地裏提供金錢給他.”於是對趙王說,拿出金錢車馬,派人悄悄跟隨張儀,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給他車馬金錢,他想要用的就給他,而不告訴他.張儀於是能夠拜見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為客卿,和他商量討伐諸侯.蘇秦的舍人於是告辭離開.張儀說:“依靠您才能夠顯達,剛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麽要離開呢”舍人說:“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蘇先生.蘇先生擔心秦攻打趙破壞從約,認為除了您沒有人能夠掌握秦的權柄,所以觸怒您,派我暗地裏提供給您金錢,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您已經被重用,請允許我回去報告.”張儀說:“哎呀,這些計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比不上蘇先生英明啊!我又剛剛被重用,怎麽可能圖謀趙國呢替我向蘇先生致意,蘇先生在的時候,張儀怎麽敢說話.況且蘇先生在,張儀怎麽敢奢談攻趙呢”張儀做了秦的相國之後,發布文告告訴楚的相國說:“當初我跟從你赴宴,我沒有偷盜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著你的國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曆史上有《前出師表》。至於三國演義中的後出師表,並沒有證實。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u),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i)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i)罰臧(zāng)否(pi),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ou)之、費禕(yi)、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i)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xi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i),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o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數詞後麵表示約數。所以讀you】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u)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u)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u)竭駑(nu)鈍,攘(rǎng)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u)。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zo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