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廷堂之爭

字數:2971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宛如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新建的寶泉寺內,找到了正在張羅布置開光大典的知性和尚,把這個請求一說出來,知性和尚就滿口答應了下來。

    而同時知性和尚也借機告訴宛如,寶泉寺將定於七月二十七日正式舉行開光大典,屆時盛情邀請李翊這位雲南大帥及家眷蒞臨觀禮,今後就不再正式通知了。

    當宛如將這個消息告訴李翊的時候,他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應允下來。隻不過,再有七天就到了寶泉寺開光大典的日子,而知性和尚卻以這種非正式的方式通知自己,一個是順便,另一個看來還是對自己心存芥蒂的。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明日就是寧州寶泉寺開光大典的日子,李翊已經做好了準備。為了避免產生不好的影響,李翊決定由郭小雙親自護送宛如和鳳心妍前往寶泉寺上香許願,這幾人都身著便服,扮作尋常香客,以便不讓外人留意到。

    而李翊也早與鄭文重、錢士塘等人商議妥當,畢竟這麽隆重的佛事大典,幾位雲南和寧州最有影響力的官員,都應該悉數到場,這才能體現出官府對佛教盛事的支持和重視。

    而被傷心絕望所折磨著的鳳心妍,這幾天的心情也大為紓解,也許是寄希望於佛祖的慈悲,能為她帶來最美好的結果,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情緒上又恢複到了先前快樂、活潑的狀態。

    午後時分,李翊突然接到了京中的來信,並且還是李翩發來的‘火速加急’密信,不由李翊不萬分吃驚。

    要知道這兩年多來,李翩給自己發來了十幾封重要的信件,從沒有一封是‘火速加急’標示的密信,而根據兩人之間對信件等級確定的標準,‘火速加急’乃是最緊急的信件,必須要在七天之內送達,這已是目前交通條件下最快的速度了。

    李翊連忙打開鐵匣,將信封的火漆拆開拆開,隻看了前一段內容就已經是勃然大怒了。

    我靠,這家夥到底想要幹些什麽?一個小小的都察院給事中,來到雲南不過半天的時間,走馬觀花都看不過來,竟然敢上書彈劾自己“擅興土木、大建府衙、奢靡享樂、不恤民情。”這幾條罪狀像標簽一樣貼在了自己的頭上,頓時使李翊出離的憤怒了。

    林易見李翊震怒如此,也是滿心的疑惑,等他接過來看完後,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此等迂腐不堪之人,毫無來由的擅行誹謗,又沒有什麽確切的證據,七弟何必為他煩惱呢?”

    “況且,眾位朝廷重臣意見不一,朝廷後麵也早有批語,晾他也掀不起什麽大風大浪來。”

    李翊愕然一愣,這才想起隻看了信件的開頭,就已經被怒火衝昏了頭腦,而下麵的內容還有很多,卻被忽略過去了。

    李翊接過信來繼續觀看,隻見信中寫到:皇上接到彈劾奏疏後,在朝會上集合眾位大臣商議。

    其中門下侍郞劉峻認為,給事中雷嶽向有清正之名,絕不致有徇私枉法之情,因此,雷嶽所言應該是有的放矢,斷不會故意捏造事實,誹謗地方大員。對於這種大行奢靡之風的行為,嚴重者應該撤職降級,最起碼也要由朝廷出麵嚴詞訓誡,以警醒各地方愈演愈烈的奢靡之風。

    而禦史中丞周邦卻溫和得多,他建議選派得力官員,前往雲南實地調查,無論真偽,以實地調查為準。既不能完全相信某一個人的言行,也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而且現在各地大興奢侈浪費,這股風氣若是不能及時刹住,就會使得各地方官府群起效尤,國庫公帑的浪費現象也就堪憂了。所以,對於雲南大肆興建府衙之事,應該在查證確實的情況下嚴詞切責,根據嚴重程度再予查究,以便以此為戒。

    對於劉峻和周邦之言,身為右仆射兼左都禦史、西院使的王璘卻嗤之以鼻。他認為,所謂大建府衙所造成的奢靡浪費,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其一應是無所用而擅行亂建,其二是說即便有用而擅自提高標準建造,其三是指地方官府資金匱乏卻強行建造。

    而現在雲南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在原址上修繕擴建而已,具體規模雖然尚不清楚,但以李翊一貫以來的作風,絕不會有違規建造的嫌疑。而且在資金方麵,雲南早已不是當年窮困潦倒的窘迫局麵,以雲南目前每年上繳朝廷的財貨而言,雲南完全有能力新建一座區區的府衙,而這也是與雲南目前的地位相適應的,何有違規濫建之嫌呢?

    最後發言的是中書侍郎王定保,他作為事實上的宰相,一開口就站在了李翊這邊。

    他首先指出,當今大漢據有嶺南兩廣雲南六十餘州,兼具南海市舶之利,朝廷威儀加諸四鄰,早已是富甲一方。而雲南在李翊就任之前,卻是大漢最偏遠、最貧窮的所在,每年都要靠朝廷出錢接濟才能勉強自立。

    而現在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李翊管製下的雲南,發生了多麽巨大的變化,不但財貨完全自足,人民安居樂業,而且每年向朝廷上繳數萬兩金銀和數不清的財貨物資,這就足以說明李翊的才幹足堪大用。不招人妒是庸才,些許聒噪完全不能抹殺李翊的功績,說到底,朝廷對李翊所做貢獻的獎賞,還沒有體現出足夠的誠意。

    其次,雲南的寧州人口已達萬戶以上,雲南加上鎮雄,總人口早已突破了二十萬之多,並超過了大漢人口的一成有餘,可以說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地方重鎮了。兼且雲南周邊鄰國眾多,以雲南為大漢代表與周邊鄰國打交道,最起碼也要體現出咱們大漢朝廷的上國風範。

    而據說,雲南宣撫使衙門十七年來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的修繕過,前後不過三進,地不過三壟,屋宇不過數十間,連京畿周邊的縣衙都比不上,何談朝廷威儀所在呢?而現在朝廷準許寧州擴建新城,總也要有一座相當規模的府衙與之相適應吧!(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