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崛起新人

字數:3038   加入書籤

A+A-


    李翊聽得一頭霧水,不但黃德釗,即便這位王宏自己也是從沒聽說過。那位所謂的鄒老夫子,若是所料不差,想必就是南漢最早的翰林學士鄒禹謨了,他可是南漢當年頗有名氣的筆杆子,一直深受劉岩的信任和喜愛,這些年反而聽不到他的消息了。

    想來這麽多年輕俊才的崛起,已經用不到他親自出馬了。而胡賓王卻是自己其中最熟悉的一個,不過,可是聽說他升任知製誥了,怎麽又混到翰林院裏了呢?這可是內外廷完全不同的差別啊!

    見李翊麵露疑惑的神情,陳守中早已觀察入微的發覺了,他笑著對李翊道:“潤之出外多年,想必對朝中情況所知不詳。就像咱們的翰林院,現在是年年新人換舊人,幾乎全都換了一遍了。”

    “早年的四大翰林學士承旨,包括我叔叔在內,還有王詡老前輩,那可是你妹妹的公公啊!他現在是中書舍人。另外,像現在的崇文使蕭益,他當年也是其中的一個。梁嵩曾經短時間幹過一段時間,後來就調到大理寺去了。而一直幹到今天的也就是鄒老夫子一個人了。不過,胡賓王既然擔任了翰林學士承旨,他老人家也就快享清閑了。”

    李翊默默點頭,南漢當年的四大翰林學士承旨蕭益、陳用拙、王詡、鄒禹謨,還有後來的梁嵩,隱然已被陳守中、王宏、黃德釗、胡賓王所替代,這些人都是皇帝跟前的體己紅人,將來隻要再擔任幾年的中書舍人,就可以出任朝廷炙手可熱的大員了。

    而像自己這樣的翰林學士級別的,都還隻是翰林學士承旨的備員,他們都還這麽年輕,輪到自己的時候都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這時候,陳用拙笑道:“別光站在風口裏了,咱們到內廳裏喝茶去,潤之帶來的好茶葉,我可要好好的喝上幾杯。”

    說著話,拉著李翊就向廳堂內走去,陳守中也跟著過來了。

    茶水剛剛沏上,陳用拙就嘖嘖讚道:“果真是名不虛傳啊!滇紅茶風靡京師,果然不是浪得虛名,聞著都這麽舒心暢快,喝起來豈不是就如神仙中人一樣了嗎?嗬嗬!”

    陳用拙抿了一口茶水,更是讚不絕口,李翊這才笑著問道:“陳大人,隻要您喝著爽口,以後我再多送一些來,保證您四時無缺。”

    陳用拙咧嘴笑道:“那怎麽能成!這些茶葉就夠我喝上一陣子的了,何況,大家夥都是靠著朝廷俸祿過活,哪能讓你一個人破費。嗬嗬!隻此一次,下不為例啊!”

    李翊笑道:“今天我過來報道,陳大人總也要安排我些具體差事才是,我這人不怕吃苦受累,就是怕閑著沒事可幹。”

    陳用拙點頭道:“這一點我倒是看得出來,你今天刻意穿著緋袍過來,嗬嗬!朝廷又沒有下旨剝奪你服紫的權利,你該穿的就穿,誰敢說出個不字來。”

    “年輕人啊!能做到你這樣態度端正、不慕虛榮的,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像守中,就整天琢磨著封侯拜相、建衙服紫的,聰明是足夠了,沉穩還是不足啊!”

    陳守中臉上一紅,略顯惱怒的道:“叔叔,您老人家別總拿我開心好不好。難道年輕人就要固步自封、不求進取嗎?人家潤之向你討個差事,你卻扯到哪裏去了。”

    陳用拙大概對他的這個侄兒極為疼愛,也知道自己說話不注意分寸,連忙笑著說道:“我隻是隨便說說罷了,潤之也不是外人。嗬嗬!潤之不用著急,這都快到年關了,哪還有什麽事情可做。”

    “除了那幾位宮中當值的承旨,翰林院裏留守的,算上你總共四位翰林學士,幾十號待製、待詔、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幾乎人人都閑的難受,卻讓我到哪裏去給你找差事去。”

    “嗬嗬!潤之啊!你若是有什麽私事,隻要給我說上一聲,大可以回去辦事。至於公事嗎?咱們這裏別的不多,就是文章典籍有的是,你去隨便翻翻也好。”

    陳守中沒好氣的說道:“想看書就去國學館了,你這裏幾本破書有什麽看頭!潤之聽我的,既然來到翰林院,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也不用事先請示,跟一群瘋老頭子有什麽好聊的。”

    陳守中這麽說明顯的是打擊報複,看來陳用拙的那幾句話,對他的傷害還是蠻大的。這也說明,陳守中的心胸也不是很寬廣的那種人。

    陳用拙也不生氣,嘻嘻一笑道:“我不多說了,再要多說,我這侄兒恐怕就要大義滅親了。嗬嗬!等喝完了茶,我帶著你到處走走。”

    “翰林院就這麽大地,你也是再熟悉不過。隻不過這幾年換了不少年輕人,說不定你們還能聊得起來。守中,你還是早早回去歇息吧!下午還有正經事要幹呢!”

    陳守中臉色轉晴,笑著對李翊道:“你看看,我叔叔就是這麽霸道,已經開始攆我了。好了,咱們回來再聊,我先回去了。”

    說著站起身來,李翊連忙起身相送,直到陪著他出了翰林院的大門,依依道別後這才回來。

    接下來,陳用拙帶著李翊把整個翰林院全走了一圈,幾乎每一間屋都走遍了,用時也不過兩刻鍾的功夫。畢竟翰林院前後隻有三進,統共也不過五六十間房屋,說起來比李翊住的觀瀾苑也大不了多少,地麵實在是小的可憐。

    除了參觀翰林院內的各項布局,李翊也多少了解了這裏的人文生態環境。能在翰林院就職的官員,大都是南漢近些年來通過科考招攬過來的人才,年老的不多,年輕的倒是不少,有些年齡較大的也不過四十餘歲年紀,可見南漢這個立國僅二十年左右的國家,人才儲備還不是很豐厚。

    而那些從中原逃難、避禍而來的知識分子,由於是南漢立國時的根本力量,大都已經在朝廷各級重要機構擔任要職了,所以翰林院裏更是鮮見他們的身影。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