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逼封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南明副榜舉人 !
而這個時候楊軒已經率領警衛鎮回到cd),在李定國斬殺勒克德渾之後,楊軒令李定國統領本鎮兵馬駐防武岡、沅州、靖州各地,劉惟明鎮駐防貴陽、遵義等地。
第7、第9鎮沿著長江而下攻打夔州,奪取夷陵,猇亭等地,以為義勇軍東進打開道路。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楊軒立即率領一千騎兵先行,以趕回cd)。
這一天路過重(慶),陳懷西來報經過一年監造終於造成了一艘巨艦,如此楊軒風塵仆仆的趕到江津,以檢閱自己興中最為看重的水軍。
義勇軍自建立之初就頗為重視水軍建設,這幾年楊軒也一直將水軍視為大軍糧道,先後打造了大量的運輸船、舢板船、飛虎戰艦。
經過數年發展,根據實戰經驗教訓
運輸船多為中型沙船,每船配備10名運軍,可裝載500擔(8萬斤,40噸)。
舢板船多為小型沙船,每船10名兵丁,可裝置貨物60擔(1萬斤),配備2門三號佛朗機炮。
飛虎戰艦是一種車船,體積較大,每艘萬斤,15噸),配備有配備六門大號佛朗機炮,
相比運輸船或其他水師船隻,義勇軍水軍船隻噸位較小,作戰較為吃虧。
故在東征雲貴之際,楊軒就計劃打造大型水麵艦隻,以縱橫內河,保證水軍安全。
遠遠的,望著這種這種炮艇長約11丈(36米),寬1.8丈(5.94米),吃水深0.8丈(2.68米),滿載滿水量總重可以達到140噸,雖然比起海船查得較遠,但在內陸河道上絕對算得上一艘大船。(鄭和寶船有的估計超過2萬噸,雖然有吹噓成分,但沒有人否認該艘船隻超過千噸)。
采用傳統硬蓬帆結構設計,前麵則為一大一小的兩個橫帆,主帆長15米、寬12.5米,頭帆長9米、寬6米,在那後麵,則是一個三角帆,通過調節三角帆的方向,以達到改變風向的目的。
除了這些傳統設計之外,考慮到一些兵船較輕需要在船艙內壓石頭等重物,以保證船穩定性的特點,在水位線下包了一層超過半厘米厚的鐵皮。
每塊鐵皮經過多次鑄造捶打打成一平方米的鐵皮,然後裝載在船底下麵。
全船總捶打了100張鐵皮,僅僅鐵皮就重5噸。
現在龍泉驛冶鐵局開始運作,利用焦炭、鐵礦石通過高爐冶煉鋼鐵,每年可以出冶煉100噸鋼鐵,500噸熟鐵,產量雖然比起昌平鋼鐵作坊有所降低,但鋼鐵數量還算充足。
除此之外,船隻采用中國傳統的水密隔艙裝置,也就是用隔倉板將船艙分為多個大小不等的小船艙,若是一個船艙破損,用隔倉板隔離,水就不可能流入其他船艙了。
在中間甲板上左右兩側各安裝了5門5斤紅衣大炮,在船首船尾各安裝了一門大號佛朗機炮。
船體采用三層甲板,最下層放重物用來壓艙,第二層則作為船員休息室與炮艇,最上麵則為,上麵有觀察台,有指揮台,可以掛硬蓬帆
除此之外,由於下麵兩層甲板全部采用密封構造,除了兩側的炮口之外全部密封起來,並且非常不利於攀爬,上下船隻需要特製的索子攀附而上,非常不利於對方進行接駁而戰。
看著這艘船隻,安思文一個勁聲言該船隻比英國金色金色雌鹿號還要好。
(金色雌鹿號隻有150噸,英國人曾用金色雌鹿號做過環球航行。)
該船包括4名軍官,26名水手,40名炮手
每門紅衣大炮交錯放置,彼此之間用過隔板隔開,以避免相互之間受到影響。
由於不需要如陸地上那樣搬運火炮,每門火炮隻需配備6人,包括炮長1人,負責觀察、指揮與點火。
火藥手1人,平時負責將火藥、彈丸放入炮口。
清潔手1人,負責用毛刷清刷炮筒,與火藥手一道裝填火炮。
炮手2人,負責大炮複位,操作大炮。
在作戰時一般隻是單側與前後兩側開炮射擊而已,如此配備5門佛朗機炮的炮手數量充足。
由於身兼車船與蓋倫船的優勢,該船在江河內陸地區正常航行速度約為10裏/小時,最高航行速度能搞達到20裏/小時。
但毫無疑問的該船造價比起同等排水量的車船要高4成以上,再加上該船隻完全依靠佛朗機炮作戰,如此若加上10門紅衣大炮,一艘硬蓬帆船造價超過四千兩銀子以上。
這種硬碰帆船一下造了四艘,楊軒將這種艦艇命名為靖江級炮艇,未來主要用於江湖河流炮戰。
除了這種硬碰帆船之外,根據安思文建議,現在正在建造一種三帆船。
楊軒興致頗高,不顧眾人反對,登上船,親自掌舵,親自掛帆與將士們一道遠航,經過四天功夫,楊軒基本上掌握了航行有關知識。
楊軒認真總結了布帆船與硬蓬帆之間區別,感到東方硬蓬帆太重,升帆落帆頗為不容易,而西方的布帆船則不那樣,布帆較輕,升帆落帆隻需要掛起帆布與卷起帆布就可以,非常方便。
相對來說,大型船隻較適合適用三帆船,而小型船隻則比較適合傳統硬蓬帆。
除此之外安思文看著從雲貴地區砍伐而來的楠木也頗為高興,一個勁的聲稱木材遠遠優於西歐,在未來完全可以建造十倍的戰艦,如此可以遨遊餘大海之中。
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楊軒令陳懷西、賀鬥等人率領每旬率領炮艇與飛虎戰艦、舢板船進行對抗演練。
為了更好的掌握水軍作戰,楊軒拋下騎兵,親自率領水軍沿著長江、岷江而上,在這期間,楊軒每日一練,有的時候更是不顧氣溫甚低,還縱身跳入江水之中遊泳,帶領眾人進行各種作戰演練,以完善戰術。
經過十天月航行,在這年(永曆4年,公元1650年)五月姍姍回到cd),楊軒剛剛上,護衛的護衛團早已經候在岸邊。
還沒有等楊軒翻身上馬,遠遠的看見富順王朱至淥、德陽王朱至濬、四釧巡撫吳兆元、布政使嚴錫命、按察使陳計長、都指揮使同知樊明善、城都知府王光先等人出城相迎。
看著明顯消瘦一圈,渾身隻有皮包骨的富順王朱至淥,楊軒拱手道:“二叔(明朝末代蜀王之弟),你,你生病了,養病要緊,您就不要出城迎接小婿啊。”
朱至淥搖了搖頭,說道:“您是蜀王,老夫不過是一般郡王,剛剛大敗韃子,當然需要前來迎接啊。”
一時語塞,不知道對方意思,楊軒不知道如何回答為好。
旁邊布政使嚴錫命拱手道:“將士們擁戴王爺為蜀王的消息傳出之後,一些人議論紛紛,富順王力排眾議,坦言自古以來沒有不滅亡的王朝。
自萬曆中葉以來,年年戰爭民不聊生,朝廷不知道撫恤反而加派三餉,如此方有今日之難。
王爺忠義仁厚,起於軍旅之間,率領蜀中義民平定地方暴亂,如此地方方間熄係兵革之禍,民眾在這亂世方有一方淨土,可以方安居樂業。
朝廷奸佞當道,無識人之明,居然搞出真假聖旨鬧劇,王爺何辜居然受如此淩辱?
眾將士急於義憤方擁立大人為蜀王,不過順應天下大義而已.”
楊軒頷首表示感謝,富順王朱至淥掙紮著從椅子上站起,對周圍眾人道:“蜀王一家遭此橫禍,偌大蜀王府隻剩下郡主一人。
俗話說女婿亦為半子,將士們擁戴王爺為蜀王,此乃順應天理,合符大義啊。”
楊軒大喜,雙手緊緊握住富順王朱至淥,內心感激不已。
宋明之際不論大街小巷多有說書匠,大家最喜歡聽的當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等通俗演義。
自立為蜀王之後,雖然不擔心治下有人起兵造反,但也擔心市井小人汙言碎語的。
富順王朱至淥乃末代蜀王胞弟,其能夠如此說,其他人當然就好辦了。
富順王朱至淥擺脫對方伸過來的大手,突然跪下道:“王爺,自古以來嫡庶有別,現在王爺已經為王爺,當立王後、世子。”
德陽王朱至濬、四釧巡撫吳兆元、按察使陳計長等人一聽,紛紛跪下諫言。
楊軒木訥的站在那裏,到現在方恍然大悟。
這些人感情在做一番交易,那就是承認擁立的事實,但交易條件就是立郡主朱淑潁為後,次子楊武為世子。
任何人都不願受他人逼迫,現在楊軒手握地方生殺大權更是如此,但麵對眾人苦苦相逼,也沒有絲毫辦法,隻得當眾一一允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