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恨不知渾河血戰

字數:373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南明副榜舉人 !

    全城傷兵滿營,大家士氣異常低迷,多鐸從馬背上翻滾下來,在左右侍衛嚷叫聲中方才緩慢蘇醒。

    看著滿頭汗珠聲音顫抖的嶽樂諸人,多鐸長歎道:“當年父王吞並沈陽遼陽,明將率領戚家軍白杆兵來援,也使用車陣與我軍對峙。

    當年父汗指揮重兵圍剿,對方以車陣應對,雙方傷亡慘重,血流成河,後來方因為李永芳獻計使用紅衣大炮,再加上對方彈盡糧絕,我軍方取得勝利。

    當年本王還小,隻是偶爾聽父汗曾經說起渾河之戰,一直不信,想不到今日掉入楊軒圈套,真是可氣可恨。”

    當年後金利用叛徒奪占沈陽之際,以白杆兵戚家軍為主的七千援兵趕到渾河,雙方在渾河南北兩岸爆發血戰。

    其時白杆兵渡河立於北岸,浙兵紮營南岸,韃子先後以兩百旗、兩黃旗進攻,相繼失敗,最後漢奸李永芳招攬炮手,炮兵在後,重步兵在前,如此方摧垮其陣勢。

    但此戰韃子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川浙偏師,不但傷亡數千,而且還有一名參將、兩名遊擊將軍為明軍所俘獲,由此可知當日戰事之慘烈。

    韃子兩白旗當日有參加渾河血戰,從小到大眾人也曾聽祖輩談起,一些軍中老將也曾經參與當年戰事。

    現在聽多鐸再次談起,眾人恍然大悟,大家一個個懊悔不已,若早知道對方車陣之利,斷然不會冒然發起攻擊。

    但現在大軍新敗,數萬兵馬被困於猇亭如此小城,若再不做打算,若等到城破之日,恐全軍覆滅。

    現在擺在大家眼前的隻有撤退這條道路。(曆史上李定國兩蹶名王之後,湖南清軍退往嶽陽,廣西清軍退守梧州,在形勢不明之際,清軍更偏好野戰,而不是困守孤城待援。)

    或者向荊州、向武昌撤退

    或者向安陸府,向襄樊府撤退,到時候依靠武昌、襄樊城池固守待援,等待湖(南、江南、關中的援軍。

    多鐸滿臉蒼白,汗珠一顆一顆從臉上掉下來,看著眾人道:“為今之計我們還是分兵吧,本王與安郡王一道率領滿蒙八旗向襄樊府撤退吧.

    石廷柱、佟圖賴、蔡士英率領漢軍八旗、綠營兵馬向武昌撤退吧”。

    戰事如此,為今之計也隻得如此,現在聽多鐸如此一說,蔡士英、石廷柱、佟國賴等大小漢奸發出一陣整齊的“渣”正準備離開,但嶽樂不同,嶽樂是多鐸的侄子,看對方如此模樣,顯得非常痛心。

    嶽樂關心的問道:“十五叔,你沒有問題嗎?

    你臉色如此蒼白,是不是生病了?雖然我軍暫時失利,但義勇軍並不是不可以戰勝的啊?”

    多鐸赫然一笑不顧大家人困馬乏的現實,下令全軍做好準備,在第二天半夜撤退。

    而此時義勇軍各營,外麵將士頗為興奮,大家拚命唱著歌曲,盡情宣泄大勝之後喜悅。

    滿江紅、義勇軍之歌、東進東進等歌聲此起彼伏,大家敲著飯碗,捶打著鐵器,盡情的吼叫著。

    各鎮各團傷亡大概數字迅速的匯總過來,看了看歡欣鼓舞的眾人,楊軒嗬嗬一笑道:“各位,今日一戰酣暢淋漓,是我入伍以來最為酣暢的一戰。

    眾將盡力,如此真刀實槍的打敗韃子騎兵,雖然我們占有地形優勢,雖然我們兵力占優,但能夠大敗韃子騎兵,無論如何也是可喜可賀啊。

    我決定,參戰各鎮多頗為用力,特別是劉文秀、李來亨這兩支剛剛加入我義勇軍的人馬,更是如此。

    今日參戰各鎮,將根據戰功進行擴充。

    所有有功人員,將按照功績進行獎賞。”

    眾人一聽高聲叫好,與其他各部不同,義勇軍各部擴編完全依靠戰功高低不同而定。

    楊軒笑了笑,再次向眾人宣示義勇軍建軍模式,目前義勇軍有兩種擴編途徑。

    一種根據戰功逐漸擴編而成,就像大家所知道的護衛鎮、義勇軍各鎮,隨著部隊逐步擴編,分別從中隊、大隊擴編為司(營)、標(團)、協等編製。

    另一種以兩支、或者多支部隊合編而成(如賀珍第8鎮、曹勳第9鎮、李定國第12鎮、劉文秀第13鎮等,由兩支或多支部隊為底子逐步發展而來)。

    不論那種,最基本的,也是大家最看重的因為戰功擴編。

    現在聽到將擴軍,眾人無不歡欣鼓舞。

    因戰場立功,李來亨獨立協與護衛鎮一部擴編為為第13鎮,李來亨被委任為副將,王命臣被委任為參將,以統禦所部。

    到如今義勇軍共有步兵14鎮騎兵兩協水軍3協,兵多將廣,雖然有建立參謀司、情報司、後勤處、軍法處等幕僚機構襄助處理,但要統禦如此多部隊楊軒還是感到力不從心。

    義勇軍最大編製為鎮,但若幾個鎮協同作戰,常常會指定一位名將節製其他各部,但常常是臨時的。

    賀珍、曹勳、李定國、劉文秀成名較早,在軍中威望較高,按理說節製其他各部也沒有多大問題。

    但各鎮之間畢竟沒有正式上下級關係,合作起來較為困難。

    思索再三,楊軒宣布未來在各個戰區委任專職的都指揮使(負責本省軍務),總督等軍職,以名正言順統禦手下各部。

    明朝武將以總兵官為尊,現在聽到將分設都指揮使、總督等軍職,大家一個個歡欣鼓舞,連連拱手稱是。

    楊軒感到疲憊,正準備讓大家散了,以待明日再戰,但大順將領袁宗第站出來道:“王爺,今日白天一戰韃子損傷甚多,再加上城牆損毀甚多,在家上韃子不善於守城,如此觀之,韃子定會在這兩日逃跑,還希望王爺早作準備啊。

    楊軒沉思片刻道:“袁參將所慮,與我想的一樣啊,若不是李來亨副將年齡尚幼,本王真的想將你調過來襄助軍機。

    但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啊,你袁宗第在李來亨協算得上一寶,在我義勇軍也算得一寶啊。”

    袁宗第在李來亨鎮兵馬較少,嫡係不到數百,現在聽楊軒如此說,當即跪下,表示願意到楊軒身邊工作。

    楊軒當即任命袁宗第與趙榮貴、王祥等人一起擔任參謀處副處長,協助吳養狐工作,負責統率由王誌耀、洪正龍、高文貴等人具體負責參謀工作。

    考慮到白天一戰大家都頗為疲倦,楊軒令都及歸騎兵協,郭崇烈第3鎮、馬萬年所統率護衛鎮1協警戒,以防備韃子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