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幕 市場調查

字數:310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畫 !

    四爺驚奇道:“這是何筆所寫,怎麽筆跡如此之纖細剛硬?”

    關坤瑜笑而不答,卻是說道:“四爺還是不要管筆跡的事了,先看看裏麵寫的究竟是何事吧。”

    四爺忍著疑惑繼續翻了下去,然後又不懂了,對著一幫“1234”看著跟鬼畫符似的。

    阿拉伯數字雖然早已經穿入了中國,但是並未得到推廣,四爺顯然根本就沒見過這種東西。

    關坤瑜無奈,隻能解釋了一番。四爺的記性倒是不錯,關坤瑜隻說過一遍便記了下來,雖說仍然很不習慣,卻也能夠看下去了。

    這越看,四爺臉上的表情就越精彩。

    時而興奮激動,時而皺眉微蹙,但更多的卻是疑惑。

    最終四爺實在是一點也看不懂了,上麵的字他全認識,可組合在一起之後就完完全全讓人看不懂了!

    “小陶朱公,你這冊子裏的東西倒是有趣,可恕我才疏學淺,實在是看不懂,還是請小陶朱公講解一番吧。”

    關坤瑜笑道:“這小冊子呢,我管它叫市場調查,是我這兩年經營精糖買賣寫出來的東西!”

    沒錯,關坤瑜手中的這本小冊子便是一本粗陋的市場調查了。若是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這裏麵的東西最多最多隻能算得上是大學生的實踐課題作業,乃是最初級不過的東西了——以關坤瑜半吊子的水平其實也隻能做到這樣了。

    最開始的時候關坤瑜搞出這麽個市場調查來隻是為了給自家的精白糖定價。

    因為他的精白糖屬於大明獨一無二的獨門產品,所以定價必須要慎重考慮才行。定價越高消費人群就越小,定價越低買的人數就越多。但價格和購買人數的關係並非是線性關係,而是呈現出一條曲線。

    當定價就是成本價的時候購買人數肯定是最多的,可這個時候的利潤必然是零;而定價高到沒人買的時候利潤仍然是零,在這兩個價格之間會有一個利潤最高點,價格不是最高,消費人群也並不是最大,但確確實實關坤瑜獲得的利潤是最高的!

    由這種問題演化出來的數學題經常出現在高中的試卷上,托應試教育的福,關坤瑜好歹對這些有點印象,所以才想起來搞個市場調查弄清楚明朝人民對精白糖能夠接受的價格是多少,以便找出來這個利潤最高點了。否則的話自己想當然隨意定個價固然也可以賺錢,但卻絕對達不到利潤最大化!

    所以,關坤瑜從屯所裏麵精心挑選出了一批能說會道的人來,專門進行了培訓,就是讓他們在賣糖的時候拉著別人聊天套消息。總的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要是沒有他們這些人的幫忙,關家的製糖作坊絕對沒有現在這麽賺錢。

    將這其中的道理和四爺解釋了一番之後,四爺再看向關坤瑜的眼神那就徹徹底底的不一樣了!簡直跟看見了活神仙一般!

    “當真是不可思議……我活了這麽久,今天才知道原來定個價的事居然還有這麽多學問在裏麵!”四爺吞了吞口水,驚歎道,“別人都稱你小陶朱公,可我看哪怕是真陶朱公也不過如此而已了!”

    停了下,四爺又不安道:“關公子,剛剛你說的可是你們關家的獨門手藝,就這麽說與我聽……合適麽?”

    “有何不合適?人人都知道考狀元考的便是四書五經,可真把四書五經都背下來了就能當狀元了麽?我剛剛跟四爺說的隻是告訴你去看四書五經而已,但裏麵的學問沒人教卻是學不會的。”

    四爺默然點頭:“是啊,關公子你這冊子哪怕擺在我麵前我都看不懂,當真是門大學問!不過……這定價的學問和你猜出我家主人的身份有何關係?”

    關坤瑜笑道:“這裏麵的學問多著呢,有了市場調查之後能做到的可不僅僅隻是定價一件事而已!”

    “也包括猜出我家主人的身份?”

    “嗯,這個頂多算是附帶。我在做完了精糖的市場調查之後不想讓手下那幫人閑著,就做了點別的調查,幸運的是棉花和棉布也包括其中。”關坤瑜將冊子翻到了一頁,指著上麵的表格說道,“四爺您看這個,這我的人統計出來的近幾年鬆江棉布產量和棉花產量,問的人不是很多,往年的數據也隻是那些人憑著記憶說的,所以並不十分準確,但終究還是能說明不少問題的。”

    四爺越聽越暈,當看到表格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把頭偏開了,人老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跟不上了,現在關坤瑜不管不顧一股腦給他灌進去的東西已經明顯超出他的腦容量了!

    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四爺說道:“關公子您接著說,不要在意我。”

    關坤瑜聳了聳肩,確實沒有一點在意四爺的意思。

    “根據我的人報上來的情況,最近這幾年棉布的產量越來越大,不止開了很多大型的織布作坊,民家手裏的織機也是越來越多,這個可以理解,畢竟棉布實在是太賺錢了!賺錢的買賣自然人人都喜歡。

    但問題是,棉布產量變大了,可本地棉花的產量卻增加不多,遠遠追不上棉布產量的增加。光是瞧瞧去年的棉價就知道了,若是按照以往的情況繼續增長,根據我的計算四年最多五年棉布生意便會無利可圖,即便是現在也可以算得上是薄利了。

    更要命的是,棉花這種占地多價值低的東西並不適合長途運輸,否則價格便無法接受,若是隻能依靠本地來解決棉花供應的話,辦法也就顯而易見了,就是買地種棉花!而且必須要快,規模必須要大,否則根本沒辦法解決問題!

    而恰恰這個時候突然跳出來一幫人,不顧常理不惜得罪廣大中小地主也要強行打壓糧價以便買地,最後買的地還都是適合種棉花的地。如此一來時間對的上,手段也對的上,那還請四爺給我一個不懷疑貴家主人乃是布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