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五章:君權神聖(6)
字數:6947 加入書籤
延州地處偏遠,無論是官紳還是黎庶對建立不久的後周朝廷忠誠度均很有限,但即便如此,因為理念不合而拒絕在上署名的也並非全然沒有,太仆寺丞權知延州馬監事呂端就是其中一個。該章節由網友上傳,網特此申明這個隸屬於朝廷官製係統的書生對於李文革堅持要任命一個女子為官倒並沒有太多的非議,畢竟在他看來李文革這個本質上的軍閥已經做了太多的驚世駭俗的事情了,再多做這麽一件也不過如此。但是對於延慶官員聯名上疏朝廷自請封建這件事情,呂端傷透了心。
當時丞相府的書吏拿著這份文書請他署名,當著上百名文文武武,呂端負手而立仰不語,甚至直到李彬以丞相之尊開口征詢他的意見,他也仍是這副神態,口中的話語卻鋒利地如同刀子:“封王建國,天子之權也,以三公之尊,無權置喙,秦漢置六璽,專為此事!今侍中以使相驟行封建,置君上於何處?四方節鎮,若蜂起效仿,則我華夏中國,豈非重現春秋亂世之像?”
對於他的態度,延州的文武雙方都是很不滿意的,對於這個外來人,延州上下原本便不是很感冒,何況此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敢做這等仗馬之鳴?
因此自李文革回府視事起,私下具書諫勸李太尉將此人找個由頭遣返汴京的書簡便如同雪片一般往了長史書房。連秦固迫於壓力都曾私下勸李文革將呂端遣返京師——在秦固看來,這其實是對呂端本人的一種變相保護。
在整個延州官場的關注中,八月十一,八路軍節度府簽了針對對呂端的文告——除夏州布政主事,兼平夏令,權知宥夏馬政事。
文告一出,從府到縣,從政到軍,無不嘩然。
夏州節度判官署目前都還是個空架子,布政、按察、轉運三曹主官及各縣長吏大部分空缺。呂端被任命為布政主事,同時兼任州垣縣令,實際上已經是夏州州政的第二把手。李文革對這個地方政權體係內的異類非但沒有歧視嫉恨,反倒大加拔擢,這確實令延州的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很是難於理解。
盡管眾人皆有所不滿,但州府自長史秦固以下所有人對這道任命都無可奈何。因為文稿上明明白白有八路軍夏州節度判官權知夏州政事蕭涯離的副署簽名。
根據七月份厘定的新官製,節度使有權任命節度府長史以下司曹科員,前提是要長史副署方能生效;同樣,節度使任命各州節度判官,也需要有侍中府李彬的副署方能生效;而節度使任命地方州縣乃至州署曹科官吏,則需地方節度判官副署方能生效。
從李文革回府視事到任命文告布,中間隔了十天左右時間,這段時間快馬自平夏和延州之間跑一個來回已經足夠了。
有李文革地提名,又有蕭涯離的審覆。手續完全合乎規矩,此刻便是秦固和李彬,也不好再對這項任命說三道四。
除非李彬掌管地禦史觀察官員們具文彈劾呂端。
可惜呂端雖然放蕩不羈。延州畢竟是個苦地方。連一家像樣地青樓妓館都沒有。這讓呂端就算有心想要犯作風問題也沒了機會。
沒有由頭。也沒有真憑實據。對著呂端這麽一個剛剛被任命還不曾上任地地方官。那些監察官員就算再恨得牙癢癢又能夠說出什麽來呢?就算他們硬著頭皮說出來了。沒有一點靠得住地東西支撐。這種彈劾在李文革那裏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老謀深算如李彬。自然不會拿著這麽不靠譜地彈劾文書去節度府碰釘子。
就這樣。已經打好了背包準備離開延州地呂端莫名其妙地到夏州赴任了。
一直等到了所謂地夏州州治平夏縣。呂端才知道。李文革給自己地這道任命。份量究竟有多重。
所謂平夏縣。純屬子虛烏有!
赴任之初,呂端走錯了路,一頭紮進了空無一人的統萬城,城中的景象十分駭人。整座城池出了四麵殘破黢黑的城牆關隘之外,已經沒有半點城鎮的樣子了,站在城中任意一點舉目四望,所能夠看到的除了城牆便是平整地地麵,城中的所有房屋、院落、裏坊、道路、樓宇等等建築均已不見蹤影。若是此刻將城牆拆掉,這裏便沒有任何城鎮遺跡了……
在統萬城城東十裏,無定河南,用木頭紮起了一圈籬笆,籬笆內用自統萬城內拆出來的土方木料搭起了簡陋地房屋圈舍。一群群衣衫襤褸麵有菜色的人們便居住在這裏。這裏就是如今的夏州節度判官署所在地,也是夏州“縣”平夏縣城。
小小一座寨子。左近聚居的人口總數過一萬八千人,其中男丁九千三百,婦孺五千,老人三千。基本上原先平夏拓跋氏部落的全部人口除卻被看押護送前往關東的兩千多俘虜和貴族之外全部都集中在這個方圓不過四裏的小寨子裏了。
李文革處置拓跋家的法子不可謂不仁慈,基本上對於這些投降的異族他一個都沒有濫殺,而是將這些人全數交給了折從阮帶去京師。
他也並非沒有動絲毫手腳,將近五千匹精壯戰馬,八百副各式鐵甲,兩千多副步騎兵甲,七百多名外係族兵,一百多名鷂子武士,李太尉毫不客氣地截留了下來,這些人和裝備此刻都已經運回了延州本部,留下來地是一千五百匹馬和三千頭牛——這是李太尉留給夏州的種馬種牛,李文革幾乎一回到延州就布了禁羊文告,延慶宥夏四州五年內不許養羊,現有的羊群則交給延州的商人們去向關東南唐後蜀交換糧食。
這個時代的戰馬多是騸馬,為的是性情溫順便於操控,黨項部落當中隻有那些騎術極為精湛的戰士才不屑於騎著騸馬上戰場,而這樣的戰士並不多,除去那些久經磨練的鷂子之外也不過百多人,因此盡管平夏一戰李文革繳獲地馬匹有上萬匹之多,但其中騸馬占了三分之一,其餘除卻母馬之外能夠作為種馬的總共不過兩千匹左右。此番一次性撥給夏州一千五百匹,已經是大手筆了。
在呂端接掌了印信之後才獲知,就在平夏城東北八裏地地方,有一個駐紮了一萬三千名流民的流民大營,這些流民正在無定河上晝夜不輟地輪班勞作——他們在修築水壩和水庫。
這些人也是他的子民。
一個子虛烏有的平夏城,一個擁有將近三萬人口的聚居區……
從城鎮規模上。這根本就算不上縣;從人口規模上,三萬人口即便在內地京畿地區,也足稱大縣了。
就在呂端到來的時候,一萬八千名異族還處於被就地看管地狀態,數千漢人奴隸們被簡單地武裝了起來,負責看管他們昔日地主人,這些人每天隻能得到很少地食物——所謂很少,是指他們每天除了睡覺就不做其他的事情,這樣除了時不時被餓醒之外倒也沒有別地不足之處。
這種情況導致的直接副作用就是——族群內部為了爭奪口糧而生的鬥毆事件層出不窮。老弱婦孺在這種爭鬥中明顯處於弱勢,在呂端到來之前,因為內鬥和饑餓而死去的黨項人已經上升至了兩位數。
無論呂端有什麽樣的雄心壯誌。他都必須迅解決目前麵臨地困境,否則他這個布政和蕭涯離這個判官就始終要坐在這個不知何時會突然爆的火藥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