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八路軍節度使——第十七章 :延州新政(1)

字數:7195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十七章:延州新政1)

    高紹良是延州高氏族門當中謝輩的老幺,無論是在四房內還是在大排斜中,他都是最年輕的一個,今年六月份才滿十六歲。 .按說這個年紀剛行冠禮不久,雖然已經具備了娶妻的資格,一般卻都還沒有娶妻。對於這個時代的少年人來講,這是一個脫離少年進入青年的過渡年齡,作為世家子,許多同年齡的少年此刻都躥一種對世事朦朧極少有比較深刻認知的狀態,但是這其中絕不包括高紹良。

    這個十六歲的娃娃在族中素有少年老成的名聲,與他那個其實在族中口碑並不怎麽樣的父親高允文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高允權還掌著延州大權的時代,族中諸子唯獨這個高紹良享有進高允權書房的權利,這是隻穎時任衙內的高紹基才幽權利。

    在高允權在位的時候,高紹良和高紹基之間的關係並不怎麽好,他甚至有意回避這位表兄,甚至不惜為此疏遠了十分看顧疼愛他的伯父高允權。然而自從去年高允權辭世,自己的父親高允文出任家族族長以來,高紹良和高紹基的來往突然密切了起來♀時候的高紹基即使在族中也已經變成了一個誰也不願招惹的麻煩人物。延州是個人就知道此人和現任延州李節帥之間的過節,即便在家裏麵,背後說起來大多數人都認為李文革現在不找高紹基的麻煩隻是暫時的安撫措施,總有徹底清算他的那一天。因此即使是族中兄弟,對三房如今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偏偏是這個現任族長的軒子,這陣子開始經常性地往三房走動,任憑自己的父親如何責罵都不肯聽。

    這一日高紹良又來到高紹基房中,他卻也不客氣,推門就進,口中喊道:“九哥在麽?”

    高紹基正在拿著一本書看,卻被他嚇了一跳,不由得苦笑道:“二十四弟。你進來便不會敲門麽?七叔不曾教過你禮儀麽?”

    高紹良嘿嘿一笑:“九哥想必不與我計較的”

    高紹基搖了曳,將書放在了案子上,道:“你且坐,我去給你倒茶!”

    高紹良皺起眉頭道:“九哥,你屋裏原先伺候的老徐泄呢,怎麽半個人影都不見?”

    高紹基混不在意地道:“我打發他們出關外去辦些貨物,左右我此刻也是一個人,你嫂子那邊又不用男人伺候。”

    高紹良若有所思,他伸頭看了一眼高紹基放在案子上的書,皺起眉頭道:“九哥,你居然看老子?”

    高紹基淡淡一笑,笨手笨腳端著茶盞過來道:“你伯父生前最喜這書,以前我也不喜歡,可是這幾個月用心一讀,倒是讀進去了,有了不少心得呢!”

    高紹良怔怔看著高紹基,稍微有些詫異地道:“九哥,這可不像你!”

    高紹基瞥了他一眼:“若是還像我,隻怕二十四弟你也不會登九哥這個門!”

    高紹良嘻嘻一笑,高紹基重新坐下,道:“好了,說罷,有甚麽事情想要問我?”

    高紹良正容道:“九哥,爹爹又被官府召去會議了,今日會議為何沒有你?”

    高紹基一笑:“你九哥房頭名下的資產連五十畝地都不到,官府再叫我去又有何用?這是關於公田的會議,沒田的人,官府自然沒興趣傳喚了!”

    高紹良眼睛眨了半晌,歎息道:“九哥,你倒是詐得緊?你怎會提前知道官府要設公田改稅製,居然提前將土地全都賣給我爹了,我若和你不好,便要說你是欺負人了!”

    高紹基看了看高紹良,麵容平靜地道:“你伯父過世的時候,李觀察哦李相公便已經說過了,七叔沒有用心聽人家說話,隻顧盤算族長的位置,怨得誰來?”

    高紹良點了點頭:“若是以前,我必不信九哥這話,不過如今我信!”

    他想了想,正色問道:“九哥,你和我說句實話,如今這局麵情勢,官府這改稅製分田畝的事情能做成麽?”

    高紹基麵色冷了下來,半晌又恢複了從容之色,淡淡笑道:“若是旁人或許不能,不過這件事情若是那位李節帥大將軍的主張,想必他是能夠辦成的。”

    高紹良道:“何以見得?”

    高紹基淡淡道:“過去這一年多的事情,兄弟你不在局中,體會不深。可是你返回頭來細細思量一番,此人做的事情,有哪一件是事先看著他能做成的?又有哪一件他沒做成?”

    高紹良頓時語塞,仔細思慮了一番,突然大奇道:“九哥,你現在似乎不恨此人了?”

    高紹基木著臉拿起書,淡淡道:“恨他又如何?不恨他又如何?既然鬥不過他,恨也無用。你伯父在延州翻雲覆雨多少年,尚且最終栽在了他的手上,憑我這點道行,縱然恨得徹骨,又能拿他怎樣?做不到的事情,徒然恨天恨地,又何嚐有半分用處?”

    高紹良想了片刻,輕聲問道:“這收田之事,延州幾大家,便沒有半分對策麽?”

    高紹基輕輕一笑:“哪裏有沒有對策的事情,凡事隻要上麵有法令,下麵便有對策,天下的事情莫不如此!”

    高紹良好奇起來:“九哥你說說看,此時咱家如何應對才是最好?”

    “分家!”高紹基毫不猶豫地道。

    “分家?”高紹良驚叫了起來。

    高紹基責怪地看了他一眼,高紹良急忙捂嘴巴,然後鬆開手輕聲問道:“怎麽說?”

    高紹基把書放下,輕輕叩擊著書案道:“法令規定每家每戶保留的田產不得超過十頃,咱們高家數千頃土地,若是舉族算作一戶,便隻有十頃,一大家子人吃飯雖說夠了,和以前的日子比起來那是天差地別。然則若是按照六個房頭分家分為六戶,則每戶十頃便是六十頃,是不分家的六倍,若是再分得細些,按照咱們兄弟分來,族中二十四個兄弟便是兩百四十頃,那便是兩萬四千畝,吃幾輩子也夠了”

    高紹良頓時無語,半晌才道:“可是即便是兩百四十頃,也連現在十成裏的半成都不到,大頭還是要賣出去啊”

    高紹基看著自己這個堂弟的眼睛,及其認真地道:“那是自然,否則官府拿出的這個法令豈不是等於空的?二十四弟,你要明白,所謂對策,並不是叫你想著法子和官府的法令去做對,而是要在官府的法令下絹大可能保存自己的利益,這才是對策,像你想的那樣,十成土地裏麵能夠留下五成甚至七成,那不叫對策,那叫對抗,是自己找死的辦法。”

    說到此處,他的神色和語氣都肅然起來:“要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如今延州是姓李的當家,刀把子在人家手裏握著,所以是人家說了算,這一條首先要明白,否則就算死了都不知道是如何死的。其實對咱家而言,兩萬四千頃地和兩百四十頃地沒太大差別,左右如今種地的人少,咱家的幾千頃地如今頂多也就有三四百頃是予戶耕種的,也還不到一成。七叔和那幾家族長想不開,是把土地看得太重了,他們想不明白,再多的土地,沒予戶來種,那也和荒地沒有區別☆文革這個法令其實從根本上並不損傷多少咱的筋骨,他是想弄些人來種地。咱們那些族長老爺們是覺得人多了以後地便產出得多了,可是他們沒想到,沒迂,就延州這窮地方,吸引不到啥人來的。在這件事情上和姓李的對著幹極沒意思,既得罪人又沒有好處。拿這些無主的地換些實實在在的錢財絲帛,其實是很劃算的”

    高紹良緩緩點頭:“九哥說的是,爹便是想不開!”

    隨即他又問:“若是各家全都大分家,那幾大家手裏的土地加在一起應該還會有一兩千頃,若是如此那姓李那官府不會重新想辦法限製麽?”

    高紹基冷冷一笑:“我猜他根本便不會限製,隻怕在製定每戶十頃這個最低數目的時候此人便已經算到了分家這一道,他這個法令或許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逼著延州的幾大家族自己分家呢”

    高紹良更加驚訝:“氏族們分家,於他有何好處?”

    高紹良揚起頭,嘴角帶著一絲譏諷的笑容道:“如今的士族全在一處過,土地多人口多,在城裏勢力也大,時時事事都會給他掣肘。可是分了家的士族便不一樣了。如今不分家尚且在族內吵吵嚷嚷鬥個沒完沒了,若是分了家,大家戶是萬難再捏到一處去的了”

    他低下頭看了高紹良一眼:“兄弟,要知道——分了家的士族,屁都不是!”

    柴榮封晉王,拜開封府尹的消息,李文革是在路上聽說的,此時他已經走到了陝州。雖然沒尤來意料幟王峻倒台的消息,不過曆史的走向大體上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自己的奏章似乎起作用了,盡管沒有公開立太子,但是晉王和開封府尹這兩個職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儲君的象征了。

    王峻即便此刻還沒庸台,也離著不遠了,李文革心中暗自盤算著。

    在陝州李文革遇到了一個叫徐敬齋的南唐商人,這是李文革自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遇到的第一個南唐人,雖然沒聽說過,不過他倒是也十分熱情地接見了這個人,並和此人攀談了一陣。

    “徐先生找李某,為何不去延州或者汴梁?雖然大周與大唐還在淮南交兵,但是想必是不會禁絕商旅往來通心。”李文革笑吟吟問道。

    徐敬齋捋了捋胡子,道:“大將軍在汴梁也是大人物,小人畢竟是南方來的,公然拜會大將軍恐怕會給大將軍招惹麻煩。延州麽小人其實很想去的,隻不過去年因一筆生意與豐裕商號生了些誤會,貿然前往,怕延州陳東主將小人拒之門外,沒有陳東主引薦,小人在延州隻怕見不到大將軍。倒不如在這半路等候,隻要財貨用得到,館驛的官吏倒是還好說話”

    李文革頓時明白了,這年月官員的俸祿本來便不多,館驛的小官那點死工資在目下飛漲的物價麵前幾乎跟沒有一樣,若是不收些其他進項是很難生活的。

    他笑了笑:“原來如此!卻不知徐先生見在下有何生意要談?”

    徐敬齋哈哈笑道:“大將軍快言快語,果然痛快,徐某也不瞞大將軍。自從去年十月份以來,延州禁絕了與銀夏之間的皮毛貿易,小人生意中有極大一塊是皮毛生意。之前一直通過豐裕商號和其他幾家商號從平夏部進貨,如今大將軍將令一出,延州沒有人再收銀夏的皮貨了,這可是要了小人的命。因為此事,去年一宗糧食買賣和豐月東主生了嫌隙,小人追悔莫及。一者小人望大將軍做個說和,小人還指望著陳東主這個大買主呢;二來小人想請大將軍高抬貴手放小人一馬,大將軍知道,這皮貨在南方可是好銷,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富商豪紳,無不喜愛。”

    李文革皺起了眉頭,給此人牽個線搭個橋倒不算什麽,但是皮毛壁壘是已經確定的一項長期政策,更是對黨項經濟封鎖戰的重要環節,為這麽一個商人便修改既定政策,太過匪夷所思了。

    他緩緩道:“先生明鑒,隻怕此事在下幫不上忙,先生隻怕也知道,在下正在與黨項交戰,禁絕皮毛生意乃是為了不資敵,還望先生體諒”

    徐敬齋聽了他的話卻並沒有失望之色,不慌不忙地道:“小人也知道此事必定令大將軍極為難』過小人自然不會教大將軍白幫這個忙,大將軍若是肯通融,小人必有厚報!”

    李文革笑了笑:“先生沒有聽明白,這不是錢的事,讓黨項人吃得飽一分,戰場上將士們便要多流一分血,在下不能拿弟兄們的性命和先生做交易”

    “若是小人能讓大人麾下的將士們少流些血呢?”

    “此話怎講?”李文革皺起眉頭問道。

    “不瞞大人說,小人除了販賣皮毛之外,還兼販賣盔甲器,雖然太多了有困難,不過一次弄個幾百件上千件,小人倒還做得到”徐敬齋麵色從容,幽幽說道。

    “甚麽?”李文革當即失色。

    也難怪他會驚訝,不要說在五代亂世,便是在盛世太平之時,盔甲器也屬於絕對不允許私相買賣的禁品,擅自買賣甲杖,那可是謀反重罪。在後周,對甲杖的控製更加嚴格,一般而言地方軍隊每州最多也不過配備數百副鎧甲,隻有中央禁軍才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鎧甲裝備,而私自買賣更是沒有聽說過☆文革自從開始在豐林山練兵以來,所得鎧甲一部分是搶延州府庫的,一部分是打了折從阮的土豪,這一次因為常了剿滅野雞族叛亂的人任務,郭威特旨自少府撥給他一千件鎧甲,已經是曠世恩典,而這個徐某,居然一張嘴便是數百件一千件隨口道來,仿佛是多麽不起眼的尋常貨物,怎能令他不吃驚。

    “也難怪大將軍驚訝”徐敬齋依舊不慌不忙侃侃道來,“在大唐,和大周的規矩風俗不同。上上下下喜歡的都是金銀古董金珠寶貝古玩字畫皮毛典籍,大唐的軍隊也和大周的有所不同,靠那點餉錢口俸無論是將軍還是兵頭都是吃不飽的,平日裏若是不從庫房中做些文章,當兵的便全都要餓死了”

    李文革艱難地道:“難道官府不管麽?”

    “管府自家也賣的,大將軍不知道麽,蜀漢交兵,大周和北漢打仗,都是買的咱們大唐的鎧甲器,做工好不說,價格也公道,比起自己造要劃算多了”

    “這卻是為何?”李文革心中暗罵這他娘的也敢自稱大唐,口中卻十分好奇地問道。

    徐敬齋十分自豪地道:“咱們大唐日子安穩啊,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也多日子也好過,如今天下匠人,十之七八都在江南營生,不像江北天天打仗,日子過不下去不說,三天兩頭被征勞役,飯都吃不飽誰有心思做工?現下僅朝廷少府匠作一個月便能打造出上百副鎧甲,軍止賣盔甲早已不是秘聞,隻需要報個損耗,缺的自然會由上麵補上,藩鎮們打來打去,都要買兵刃買甲胄,有買家自然便有賣家”

    李文革沉吟了半晌,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做工如何?什麽價錢?”

    徐敬齋笑了笑:“隻要大人肯幫小人這個忙,開個皮貨貿易的口子,上等的細鱗甲,小人按成本價,一百貫一副和大將軍結算”

    [記住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