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資源,永遠不夠
字數:6428 加入書籤
加強對非洲的經營,拋開其他所有細枝末節的考慮,最根本的核心,就是資源。
西蒙白天恰好和珍妮特討論過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看似很多國家非常富裕,很多人過得很好,但實際上,這一切隻是表象。
資源永遠都不夠。
無論維斯特洛家族在情報或軍事等各方麵做了多少布局,支持這一切的根本,具體一些是金錢,而金錢所代表的,其實就是資源。
西蒙很清楚美國經濟未來二十年的走向,實體產業持續空心化,以金融為首的第三產業越來越強勢,然而,這一切看似繁榮,實際上,卻是在不斷拋棄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根基。
衣食住行,這是人類社會的最基本需求。
如果一個國家拋開這些最基本的民生產業,持續加碼各種空中樓閣式的第三產業,那麽,一旦發生劇變,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就像美國,看似一個農業大國,似乎絕對不會發生最基礎的糧食危機,但,以前蘇聯作為參照,當蘇聯解體,整個國家生產體係陷入崩潰,作為東歐糧倉的烏克蘭,全年糧食產量直接從解體前的超過5000萬噸驟降到1991年的1100萬噸,暴跌了80%,以至於烏克蘭不得不向國際社會求援,避免饑荒發生。
前蘇聯並沒有進行大踏步的產業升級,直到解體之前,依舊保持著非常大比例的工農業份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體,當驟變發生,糧食生產體係都會陷入崩潰,美國又何能例外?
問題很容易理解。
對美國而言,當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作為農業重要輔助的化肥、農機等產業因為強汙染、低利潤等原因被拋棄,大幅向外遷移,結果是,一旦陷入嚴重危機,美國短期內將很難提供足夠的生產資料以確保農業生產的持續。
結果可以想見。
這並不是什麽杞人憂天,或者危言聳聽。
因為已經發生過。
這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大蕭條,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超級工業大國,當經濟發生嚴重危機,工農業生產也幾乎陷入崩潰。因為食物短缺造成了大麵積饑荒,隻是1929年到1933年之間的短短四年時間,就有超過700萬人非正常死亡。
美國的經濟結構變化無法阻擋,西蒙也不打算阻擋。
其實全球範圍內,因為資本逐利的本性,很多國家,當政府監管體係軟弱或失效,這種趨勢都無法阻擋。
西蒙要做的,就是依靠美國這張殼,利用自身擁有的龐大財富,不斷在全球範圍內搶占更多資源,同時在這些土地、森林、水源、礦藏等等資源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由維斯特洛體係絕對控製的全球性實體產業鏈。
這一產業鏈的核心,就是‘衣食住行’。
還是那個道理,這個世界,當現代文明不再如同王權時代那樣可以輕易對一個人生殺予奪,那麽,退而求此次,所謂權力,最簡單的表述,就是掌握了一個人的飯碗。
我可以一句話讓你衣食無著,那麽,如果你不想被餓死,就必須聽我的,這就是權力。
以此類推,如果掌握了所有人的飯碗,就等於控製了這個世界。
這恰恰是西蒙的追求。
因此,如果西蒙能夠打造一個關係到整個世界‘衣食住行’的實體產業鏈,那麽,他就幾乎等於擁有控製整個世界的能力。
當然了,這是一個文明的世界,大家都是文明人,因此現實不會表現得那麽簡單粗暴。不過,扒開那一層文明的表皮,很多事情,其實亙古不變。
總而言之,對於維斯特洛體係而言,相比世界各國追求的產業升級,接下來,西蒙要做的,就是人為地不斷對維斯特洛體係進行‘產業降級’。
現在的維斯特洛體係,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無論是丹妮莉絲還是伊格瑞特,很明顯都屬於第三產業範疇。相關領域的劣勢就在於,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沒有電影看,或者無法進行網絡衝浪,依舊很夠活得很好。
就是說,丹妮莉絲和伊格瑞特,對於這個世界而言都不是絕對必須的。
西蒙要實施的具體做法,就是在未來的很多年時間裏,不斷減持非必須產業,並持續加碼必須產業。
單單從商業利益角度,這麽做非常不明智。
傳統的必須產業,往往意味著激烈的競爭和微薄的利潤,相反,第三產業,往往代表著低投入和高回報,這也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追求產業升級的根本原因,甚至為了追求高回報,當局會主動推動這種產業升級。
然而,在西蒙這裏,他已經不需要太快速地賺取太多的利潤,因為以維斯特洛體係當下的體量,哪怕增速再緩慢,每年的增量依舊會非常龐大。
整個維斯特洛體係,經濟體量已經相當於全球排行前列的一批國家,西蒙也在持續推動將維斯特洛體係當做一個國家來經營,既然如此,這個‘國家’的根基就必須穩固,而不能是互聯網、影視娛樂這種對於這個世界而言如果沒有了人們也能活得很好的非必須產業。
話又說回來,對於維斯特洛體係的‘產業降級’策略,西蒙也隻有一個大致方向,並沒有太具體的執行方案。
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因為沒有具體的事例可以參照,西蒙同樣隻能摸著石頭過河。當然了,這種摸著石頭過河,會由整個維斯特洛體係無數的最頂級精英團隊負責執行,肯定不會是毫無章法地胡亂蹚水。
而且,西蒙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超強的容錯率。
哪怕計劃失敗,西蒙的個人身家縮水到現在的十分之一,他依舊是這個世界最富有的那個人。更何況,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極低,就像曾經華爾街製造的2008年次貸危機最終由美國政府以及整個美國承擔那樣,當下的維斯特洛體係,隻要西蒙想,同樣可以將損失轉嫁,轉嫁給美國,或者全世界。
……
11月21日這天的喬遷派對之後,一切依舊繼續。
即使維斯特洛大廈上的高空停機坪已經開始啟用,媒體上關於維斯特洛一家悄然搬入維斯特洛大廈的新聞依舊幾近於無。
不過,很多事情已經開始改變。
11月23日,感恩節這一周的周一,西蒙就與詹姆斯·雷布爾德等相關的維斯特洛體係核心高層商討了一些周末產生的想法,並開始針對性地製定一些階段性的詳細執行方案。
其中最重要一點,還是加快減持手中丹妮莉絲、伊格瑞特等一些核心企業的股票。
就像當年的大門同學那樣,將手中看似金額龐大其實隻是賬麵的股票進行套現,然後轉為更容易變現的零散投資。區別就是,西蒙持有的相關股票規模實在過於龐大,另外,西蒙手中也不缺錢,缺的還是合適的投資機會。
經過討論,大家初步擬定了一項置換計劃。
用西蒙掌握的維斯特洛體係核心企業股票,置換世界各地其他各種優秀企業的股票,隻要有心人願意交換。這麽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省去了先套現再買入的步驟。看似很簡單的兩個步驟,往往意味著市場的動蕩,特別是西蒙手中掌握的核心企業股票,每次減持,對於股價的上漲都會產生抑製作用。
西蒙偶爾會用減持的方式壓製股價的過快上揚,但另一方麵,也不可能因為減持太多直接將股價壓崩掉。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股票置換,運作得當的情況下,幾乎不用繳稅。
西蒙是一個很看重效率的人,敲定了方案,當天就放出了消息,然後,即使能夠直接聯係到西蒙的人絕不算多,私人電話還是被大爆。
沒辦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去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之後,美元回流,美國股市在經曆1997年3月納指崩盤後的短暫低迷後幾乎是一年不到時間就開始迅速複蘇,特別是科技股,隨著伊格瑞特、汀科拜爾、美國在線、威瑞森等公司的一路快速發展,股價也再次開始高歌猛進。
這種情況下,用手中成長緩慢甚至已經缺少增長潛力的股票,換取維斯特洛體係手中成長迅速的新科技股股票,這是非常換算的。
至於泡沫?
大家當然都知道納斯達克存在泡沫,不過,人性就是如此,很多人總以為自己能夠躲過泡沫,提前立場。
再然後,得到維斯特洛體係高層確認之後,媒體也開始跟進,甚至華盛頓方麵都給予了關注,總統先生親自與西蒙進行了一次通話,確認某人不是想要砸盤,這次放下心來,即使中區選舉之後克林頓這八年來最重要等一係列選舉關卡全部都已經過去,也不可能再有下一任,但終究還是希望新科技市場在自己的任期內能夠善始善終。
於是,隨後的短短幾天時間,哪怕具體的置換方案還不是太明確,需要在實際運作中摸索,維斯特洛公司還是迅速收到了總價值超過300億美元的股票置換交易申請。
11月26日,感恩節。
西蒙一家人繼續在紐約度過,南希也從歐洲趕來,一家人熱熱鬧鬧。
感恩節之後,時間也即將進入12月份。
即將過去的這一周,除了沸沸揚揚的維斯特洛體係股票置換計劃,再小一些,還有伊格瑞特方麵,這個周一,同樣推出了一款來自韓國的角色扮演類型網絡遊戲,《風之國度》,名字其實和中國那邊一樣,都就其實是第二部的標識去掉,因為沒必要。
依靠伊格瑞特比丹妮莉絲要龐大太多的用戶平台以及運營初期的強力優惠活動,截止周四感恩節前的短短三天時間,《風之國度》隻是在北美的激活用戶數量就迅速突破了270萬。
驚豔的成績讓遊戲行業再次驚呼網絡遊戲時代的來臨。
就像日本單機韓國網絡一樣,遊戲產業的科技樹發展並不絕對指向一個方向,隨著不斷試水的一係列網絡遊戲在北美都取得了強烈方向,西蒙也不得不懷疑一下單機遊戲產業是否會因為自己的策略而受到嚴重擠壓。
不過,諸如自家遊戲機的開發計劃,西蒙也沒有任何改變的意思。
還是那句話,當下的維斯特洛體係,擁有足夠高的容錯率,如果將來事實證明方向走錯了,那就減少投入就是,畢竟從一開始,西蒙也沒有孤注一擲押注一個方向,甚至另外一個方向投入的精力更多。
……
感恩節之後,感恩檔的第二個票房周收官。
過往兩周的一眾新片疊加,使得本周的北美總票房輕鬆突破2億美元。
沒有太多懸念,作為一部超級重磅的續集,《木乃伊2》上映首周輕鬆登頂周票房冠軍寶座,影片首周七天進賬7134萬美元。顯然,與上周《天地大衝撞》的超過9000萬美元首周差距明顯,不過,還是那句話,《天地大衝撞》隻是特例,《木乃伊2》首周票房能超過7000萬,意味著衝本土2億希望很大,這已經非常成功。
第二名預料之外也預料之中,《天地大衝撞》,次周票房5129萬美元,兩周票房累計1億4456萬美元。
預料之外,是因為此前同樣備受關注的白鴿吳新片《美國警官》竟然連亞軍都沒能拿到。
預料之中,還是《美國警官》,作為一部類似於當年《亡命天涯》題材的傳統動作驚悚片,即使口碑不算差,白鴿吳也發揮正常,但問題是,在《木乃伊2》、《天地大衝撞》這樣的視覺奇觀大片襯托下,觀眾顯然還是更願意進入影院觀看一場cg盛宴。
趨勢無法逆轉。
無論如何,砸入了1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派拉蒙在宣發方麵也不遺餘力,《美國警官》總算占據了第三的位置,首周七天進賬3917萬美元。
不算票房慘敗,但與成功,也絕對沒有任何關係。
大家看到的,或許隻是,以影片3917萬美元的首周,1998年度,似乎總算有希望出現一部與丹妮莉絲娛樂完全無關的其他製片廠出品票房破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