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憫農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A+A-
娛樂圈充斥著各色美女,如獸獸高挑漂亮,但跟鄰居女孩心性差不多,婉約害羞,有點傻乎乎。¥f,
蘇曈隻是抱了一下獸獸,不敢再過多動作,這可是節目,要播出去的。
“獸獸姐,給你講個我的笑話哈。”獸獸趴蘇曈懷裏抽泣,蘇曈是主導者,知道該怎麽收場,也不管獸獸同不同意,開始講起來:“有天我在森林裏迷路,如無頭蒼蠅瞎轉兩天,終於遇到一個人,可把我激動壞了,高興地上前去對他說道:‘謝天謝地,我迷路兩天了,今天終於遇到人。’那人一臉苦逼道:‘朋友,這有什麽可高興的,我已經迷路七天了。’”
蘇曈講笑話開啟直播模式,三種不同的聲音,獸獸笑點很低,笑得花枝亂顫,一下從蘇曈懷裏掙脫出來,俏臉上爬滿緋紅。
“這段會不會播出去?”獸獸偷偷看了鏡頭一眼,小聲說道。
蘇曈是製片人和導演,有剪輯權,但他故作為難道:“我不知道啊,那是後期剪輯師的事。”
獸獸連忙背對著攝像頭,偷偷掏出一麵小鏡子,照了照。
“獸獸姐天生麗質,再怎麽照都一樣,不會再漂亮,你就別不知足了哈。”蘇曈笑道。
獸獸嬌瞪了蘇曈一眼,收起鏡子。
蘇曈和獸獸各背了一大捆柴禾,啟程回家。
若是平常生活,蘇曈舍不得讓獸獸也幹這種累活,但這是節目,也就沒憐香惜玉,讓她也背著。
這檔節目本來就是為這七位女星拍攝,他有分寸,不會喧賓奪主。
他的鏡頭不會出現太多。
兩人回到家,其她六個仙女還沒人回來。
六女一個個在村裏上門推銷自己,剝完花生又到地裏收玉米,以換取勞動報酬米油鹽等。
到地裏摘玉米最苦,幾女哀嚎遍野,蘇曈去的時候。看得樂不可支。
果然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現在不是夏天,大熱天在淹沒人的玉米地裏摘玉米,那才叫酸爽。”蘇曈在岸上說風涼話。
獸獸不太好意思幹看著,一來就下去幫忙。
“這個節目太慘絕人寰了,真要勞動啊。”
“一人摘一百個玉米,還要搬運回去。”
“摘還好,掰那層包裹葉太麻煩了。”
“……”
幾女穿梭在玉米地裏,叫苦連天,滿頭大汗。
“仙女隊的。從玉米秸上摘下玉米扔籮筐裏就行,我來負責搬運回岸上,包裹葉也由我掰掉。”蘇曈偷樂眾女半天,還是加入進去幫忙。
“格格,這不公平啊,為什麽隻幫仙女隊。”女神隊的景甜不幹了,她開始覺得好玩,沒掰幾個她就瘋了。
玉米秸枝葉很煩人。碰到人身上癢癢的,大家現在身上癢得難受。剝包裹葉手也很酸疼。
“我是仙女隊的,當然要幫仙女隊。”蘇曈說道,兩手提起專屬黎冰冰和趙儷穎的籮筐,向岸上走去。
景甜連忙把自己的小籮筐扔進黎冰冰和趙儷穎的大籮筐。
“憫農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蘇曈用手機拍了幾張眾女地裏勞動的照片。發到微波上,並附上唐朝李紳的這首古詩。
李紳其實有兩首這類詩歌,另一首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
它們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認識。
蘇曈的微波一動,還是寫詩,立刻驚起網上一陣雞飛狗跳。
“臥槽,格格又寫詩了。等等,這幾張相片裏的美女怎麽有點眼熟呢?”
“我去,大新聞大新聞,楊菲菲女神怎麽去鄉下幹農活了?”
“吼吼,那不是玉米地嗎,我家就種玉米。”
“楊菲菲,趙儷穎,黎冰冰……我去,怎麽那麽多仙女級別的女星。”
“這是什麽節奏?知青下鄉?”
“……”
《仙女下凡》節目的錄製,蘇曈還沒預告過,星杭衛視也沒那功夫幫他宣傳,都不知道有什麽效果呢。
所以網友對此一無所知,看到後非常好奇,覺得很新鮮。
蘇曈也是有意開始自己宣傳造勢,才發這條微波。
《憫農》一出,文學界全部震動,不管是傳統文學界還是網絡文學界。
黃昏,黃鶴,香爐等文學界大v最近跳得很歡,到處說蘇曈江郎才盡,兩個月不寫詩了,隻會寫沒有營養的網絡小說。
可看到《憫農》出現,幾人乖乖閉上嘴巴,這風頭不能再跳,免得被注意到。
那幾個一直想知道蘇曈給宋校長寫的詩是什麽的老家夥,有一位立即跳出來,帶著討好給蘇曈評詩:“‘鋤禾日當午’,大中午在烈日底下辛勤勞動,‘汗滴禾下土’,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簡單的兩句詩,道出農民伯伯的辛苦,我見猶憫。‘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係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另一個老家夥也緊接著評論道:“詩人在闡明詩歌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隻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還有不少文人墨客也在驚歎。
“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此詩必長期在人民中流傳。”
“建議這首詩加入小學教科書,孩子要從小教育。”
“詩歌源於生活,這是最明顯的體現。”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