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月懸空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A+A-


    洛陽,以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自夏商以來有許多朝代在此建都,素有千年帝都之稱。更有隋煬帝楊廣夜夢牡丹,而遷都洛陽,名謂東都。對東都大規模營建, 被世人譽為牡丹花城。



    公元690年,九月九,豔陽高照,正是重陽登高之節。對洛陽來說,這天不僅是重陽節日更是開天劈地之日。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永不埋沒的一天。 



    這一天,天後武媚娘廢唐睿宗李旦 , 改名武曌,以寓自己像日月一樣崇高,懸掛於空普照天下 。



    自稱武則天,廢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改元天授,意指天命授之。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謂陽,故名洛陽。洛水既是洛河,因被人常叫洛水而名。上古時期就已存在,古稱 水是黃河下遊南岸大支流,悠悠洛水流轉千萬年,不知養育了多少人而流入黃河。



    洛陽城外洛水之傍,建有一座十裏神壇,壇高三層。一條十裏紅毯自洛陽鋪至神壇之上,一叢文武百官依次拜伏紅毯兩邊,百官身後黑壓壓的跪伏著六萬洛陽百姓。壇下周圍二十萬羽林禁軍各分軍陣而立。槍戟林立,紅旗飄蕩,真是氣勢威武 彭湃飛揚。 



    一個黃門官打扮的揮摔著手中的一條長鞭,吆唱道:“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



    一叢文武百官和六萬百姓齊齊跟隨高唱:“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



    幾萬人的齊響滾滾而起,聲音何止高聳入雲,滾滾聲音遠遠傳開,直欲響砌神洲大地每個角落,回蕩不絕,氣勢不止。



    武則天身穿彩色鳳袍,繡著的七色羽鳳圍攏全身,頭戴黃金鳳冠,一棵黃燦燦,亮晶晶的鳳頭在額頭隨著她的腳步移動一顫一顫的晃動。



    她並沒有坐鳳車而來,徐步向前,自當皇後三十年以來,終於等到今天,她早已學會忍耐了,這段路並不長,她不急於到達目的地,她要好好享受這段時光。



    身後緊跟著個黃衣力士,雙手撐起根龐大黃傘蓋為她遮天蔽日。盛夏已過,九月的太陽還是很大很熱。



    武則天在黃傘蓋之下既陰涼又舒暢, 因為黃衣力士後麵有四個手搖宮扇的宮女在後麵扇風。



    涼風徐徐搖過,武則天的臉上笑容燦爛,正如她此刻的心盛開著燦爛輝煌。 



    紅毯兩邊的百官和六萬百姓卻是汗如雨下,他們已在這裏跪伏了一個時辰了,任誰這樣曬這麽久都會如此,但他們麵上不敢露出絲毫不滿 ,隻是盡可能喊出自己最大聲音配合飛舞長鞭的黃門官口號。



    武則天終於走到神壇之下,國師法明和唐睿宗李旦早在那裏候著,李旦的手上托著傳國玉璽。



    見到武則天來到,法明合十 而道:“小僧法明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



    武則天笑道:“國師辛苦了,不必行禮。”



    唐睿宗李旦早已拜伏在地,以地支頭泣道:“兒臣李旦恭請聖神皇帝上壇受位,萬壽無疆,永昌天命”他對這個所謂的母親實在是從小就害怕,此刻更是驚得不知怎麽才好,怕一不小心命就不保了。



    武則天難得伸出雙手攙起李旦,見到他臉上的眼淚不由笑道:“旦兒怎麽在這大慶的日子哭出眼淚了?心裏是否有所哀怨?” 



    李旦驚得臉色灰土,惶恐道:“兒臣不敢,隻怪兒臣膽小,被眾人聲音所驚。”



    武則天聽得哈哈大笑起來,一拂袖袍拾階而上,黃衣力士和宮女欲跟隨被武則天製止 。



    法明不言不語跟隨而上 ,李旦在後麵托著玉璽默默跟上。



    陽光照在武則天臉上,她的臉輝輝生光。她已六十七歲了,但臉色還是很紅潤,她的精力旺盛,一般來說這個詞是代表男人,卻在她身上發揮動淋漓盡致。



    她喜色,貪權,性情多變,她可以工作到大半夜,也可以因為喜歡的男寵而放他權力,她心機深沉卻又目光長遠,對自己的子女和大臣要求嚴謹,對百姓卻又體貼愛護。



    她可以在談笑間為了一件小事把一個重臣的頭砍下來,又可以在朝下吃飯時聽到一個地方發生災情,立刻丟下筷子不管那個地方多遠,都會跑去視察災情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女人?誰也說不清,有人可以為她舍身碎骨,有人卻恨不得想把她挫骨揚灰,但每一個人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創造奇跡的女人。



    就拿當世來說,一個可以做一國之主的女人就非常讓人佩服,讓人不可思意,何況那時還是個男權霸道,女權基本沒有的年代。 



    武則天站在三層神壇之上,靜靜地看著下麵的眾官和百姓,但她的心裏肯定是波瀾起伏,奔騰不息。



    她在此刻會想起來剛進宮時的彷徨嗎?會想起當皇後時的驚險宮鬥嗎?會想起李治病危時的瘋狂奪權嗎?這期間包含了多少的艱辛殘忍,驚怕痛苦,有多少次在人後偷偷流淚 呢?我們猜不著,也不必去猜,隻要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女人就行了。



    “嘭嘭嘭”!三響炮聲落下,一陣急促的鼓聲隨著響起,壇下二十萬禁軍以槍頓地,執旗手飛舞手中的旗子。



    原來受禪吉時已到,李旦雙手托玉璽舉過頭頂,跪在武則天腳下,顫聲道:“ 不肖兒臣 敬請母後受禪皇位。”



    武則天伸手接過,緩緩舉過額前。壇下軍士立時單膝跪地,齊聲歡呼 :“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雷動,天地回蕩。



    神壇之上,一個禦史走上前頭,展開手中黃冊,高聲唱念道:“昔年唐堯禪位與虞 虞也禪位給大禹,以此流傳美德,又天命不常,故歸有德之人,今大唐天子混庸無道,隻知淫樂貪玩,不識朝綱人才,幸天後垂政,使得人才輩出,國力倡盛,萬民順心,有薛懷義建明堂,鑄萬象神宮以示帝業。有武承嗣在洛水撈得白石寶圖,圖書“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意指聖母接帝位之兆也,有國師法明 得一《大雲經》,經上載有語言:武後乃彌佛化身下凡 ,該當天下主人代唐而立,此乃天意,不可違也。。。”



    下麵文字乃是對武則天的歌頌,一番唱念下來,又是一頓交替形式,受禪儀式終於已完。



    [這裏注明下,法明的大雲經是在六九一年寫的,也就是武則天在做皇帝的第二年才改唐為周的。我這裏隻是寫的,請大家不要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