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夜:自殺qq群(上)

字數:2552   加入書籤

A+A-


    少年少年

    你曾如此被花叢深愛

    就算季節流轉

    花叢與愛意都化作了塵埃

    少年少年

    沒有什麽讓你停下腳步

    你從不曾轉身

    任由花的香氣漸漸散去

    少年少年

    這首歌是為你寫下的

    等你走遍世界

    花的記憶最終會殘忍地複活

    你不知道你也敵不過

    年少時純白的懵懂

    睡夢中不斷重演從前

    花叢凋殘也僅僅是因你的諾言

    你不知道你也敵不過

    年少時光匆匆的舞步

    睡夢中不斷重現

    那年香氣散去僅僅是一轉眼

    僅僅是因為你的消失不見

    我隨手翻著手機,突然一則女生陷裸條貸“自殺的新聞跳入了我的眼簾,新聞上寫道:4月11日,廈海省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在臨死之前這名叫做雪琪的女生曾經多次透露過自殺輕生的念頭。因為遭到各種逼債的壓力,4月9日,她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一首歌《生生》,並截取了一句歌詞“抖著雙手,拚命緊握啊,卻徒勞無功啊”。當天33分,她發了最後一條微博“這城市風總是很大,孤獨的人好像就我一個”,配圖裏的她不再帶有一貫的笑容,滿是牽強和無奈。但她的好友並沒有察覺出她的異常。4月10日這一晚,離開了好友陳倩宿舍的雪琪,來到了她生命終結的賓館。晚上11點多,她發出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條朋友圈“我真的不喜歡這個世界啊。”晚上11時35分,雪琪用微信給爸爸發去生前最後一段話,“爸爸,其實我真的好愛好愛你啊,從小到大,我做了那麽多錯事,你都原諒我了,可是這一次,我真的覺得很累啊。”隨後雪琪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則新聞,我的心裏滿滿不是滋味,誰能體會雪琪在自殺時的悲觀與無助呢?誰能知道雪琪在滑入深淵時的絕望與掙紮呢?沒有人知道,而年輕的她正處於豆蔻年華的美好時光裏,她的未來本來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卻因為某種原因過早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說真的,我很為這個女孩惋惜。

    以前的我認為自殺是這個世界上最卑鄙的做法,因為它的全身上下都寫滿了懦弱,它就像一個女人袒胸露乳、一絲不掛般的站在大街上一樣羞恥,它不僅辜負了家人的愛,而且也逃避了自己應盡的責任。但是現在,同情的情緒讓我似乎覺得我以前的觀點是錯誤的、這種觀點甚至是武斷的,乃至是冷漠的、不近人情的。因為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自殺或許擁有高尚的意義,在結束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千絲萬縷之前,那種堅決的意誌或許可以被稱之為勇氣,它將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所有痛苦、迷惘、孤獨都拋給了這個世界,而自身卻獲得了救贖,獲得了自由。就像小時候我的家裏人捉給我的麻雀一樣,它寧願讓栓在自己腳上的繩子

    活生生的磨爛自己的雙腿,也要撲騰著翅膀逃離這世界的桎梏。孩子們看著他的行為哈哈大笑,可是它腿上的鮮血卻成為了對這些笑聲的嘲諷。

    現在我沉下心來想想,對於生命的決定權究竟應該怎麽去理解?一個人能夠完全處分自己的生命權嗎?一個人對於生命的權利是不可放棄的嗎?如果生命的確屬於自己可以處理的私法益,那自殺的確是個人自由,別人無權幹涉,可是救助自殺者的行為向來不會被我們認為是越俎代庖,相反,教唆自殺的行為卻被我們認為是不義之舉,值得懲罰。但是如果說一個人的自殺是違法的話,那又該找什麽理由來作為此種結論的根據呢?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會的人,所以一個人不僅應該對自己負責,也應該對這個社會負責。人是組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所以法諺語雲:人永遠是社會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如果一個人選擇自殺的話,那他是有罪的。他將自己贍養父母、撫養妻兒、愛護社會的責任都置之不理、而交給了這個社會中的其他人來承擔,他是自由了,但卻將其他人桎梏了。但是,細細思來,這種理由也並不牢固,它過分強調了個人對社會的依附性,而二戰時納粹的指導思想難道不是如此嗎?在國家主義、集體主義的湯下,德國人殺掉了幾百萬的猶太人,卻絲毫不感到內疚。他們可以上午去歌劇院聽肖邦的音樂,下午卻摧毀肖邦的家園。所以這個問題讓我暫時越想越感到迷茫。

    對於自殺,我有太多想表達的東西,但理論抽象地說又表達不出什麽東西。我回頭看了看妖妖,妖妖還在睡。我又看了一下時間12點30分,我想了一下,在這下午的工作時間中,我就寫一個關於自殺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