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夜:路燈下的小女孩(上)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一間安靜的教室裏)
a:我對一個心態總是很樂觀的人產生了極度的好奇,因為他從來都不會感到悲傷,從來都不會感到沮喪。失意時他能夠開懷大笑,難過時也能夠平心靜氣。而他的樂觀就像是無數隻蠕動的螞蟻般在使勁兒地撓癢著我的心房,這使我表麵上看上去咯咯大笑,但實際上難受無比。終於,我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們這些醜陋的蛆蟲難道真的要把我的心胸都撕碎在這天空裏嗎?”可是這些濁物、這些死物卻依然我行我素,自行其是。他們驕傲的黑眼睛裏閃爍著輕蔑的光。絕望之下之下我也隻能無可奈何。但是他愈是如此樂觀。他對我你的恥笑也愈加明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反襯我的不盡人意,讓我成為了眾矢之的。他用他卓越的演技就這樣活生生的把我推向了不被理解的邊緣,也磨滅了我人生當中的最後一絲光。
b:你為什麽不能夠理解樂觀呢?如果把別人的樂觀都視為對自己的一種恥笑的話,那未免太過淒涼了。
a:嗯,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我痛恨著這種樂觀。當初讀小學的時候,由於我父母離異,性格孤僻,所以班級之中一個朋友都沒有,大家私底下都議論我為人呆滯,抑鬱獨行。然而這種議論尚且在我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如果不被理解能夠吸引大家注意的目光的話,那這種抑鬱獨行就成為了我陰暗心機中的最大驕傲。但是,至到有一天,這種積木遊戲中的平衡被打破了,因為班上轉來了一個g同學。g同學總是非常樂觀,開朗活潑,為人大方,所以大家都願意和他坐朋友。不過我的悲劇卻由此展開了,卑劣狹隘的我光榮地成為了g同學的反襯品,人們總是在說:g同學是如何如何優秀,如何如何樂觀,而我是如何如何差勁,如何如何陰暗。我的離群索居正好成就了g同學平易近人的偉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開始害怕g同學的笑容,愈發開始討厭g同學的樂觀。直到有一天,這種感覺衍生成了揮之不去的恨意。所以現在,你能夠理解我了嗎?沒有嚇著你吧?
b:放心吧,,我可以理解,我不害怕。
b擠出一絲微笑淡然地答道。
a:那這就奇怪了?
b:為啥奇怪呀?
a:為什麽聽到如此悲傷的事情,你和g同學一樣,都如此樂觀呢?
(一)
我讀完了妖妖的作品,一時間不知道該說點什麽。咖啡廳裏輕柔的音樂還在一直播放著:勿傷感、你該欣然,你有可以傾訴的地方,勿傷感,你該欣慰你從不孑然一人。投入其中,你終會理解,你並不美好,愚人一般,但是她依然願意陪在你身邊,哪怕你的世界暗無天日。
我端起杯子來喝了口咖啡,順便組織一下自己準備表達的語言。
“妖妖,人各有異,你的作品代表著你的精神,如果一味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作品最終會喪失掉可貴的真實。所以,說句實話,我沒有建議讓你用來修改自己的作品,但是我可以tí gòng一些我讀完之後的心裏想法,不知道你樂不樂意。”
“當然樂意了。”妖妖笑著說道:“如果能夠得到自己讀者的反饋,那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嗎?”
看見妖妖這樣的態度,我於是坦率的開口說道:“首先,我想到的是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則文章:《論貧富差距與社會穩定》,上麵講到:一個穩定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棗核型的社會,即兩頭小、中間大,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階層壁壘並沒有固化,社會的上下流動性動態很強。底層階級的人隻要努力就很容易往上走,上層階級的人如果不努力也很容易下來,從而保證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有序競爭的活性狀態。而在這方麵,美國的做法似乎可以為我們tí gòng一些借鑒:在美國,對於富人,要征收一道遺產稅,此稅采納超額累進稅率,最高可達45%而對於征收這道稅,美國人認為,一則:富人的財富來自於社會,死後把一部分回報於社會理所當然。二則,要避免產生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惡性循環,以免使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從而使富人的下一代和窮人的下一代能夠處於一個相對平等的起點,也使各階層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所以很多人感慨於中國的富二代與美國的富二代(精英教育)之間的不同,但這並非全是道德使然,在這其中,製度的作用功不可沒。總體說來,適度的差距有利於社會進步發展,但過分的貧富差距則會使社會矛盾尖銳,以致社會不穩。但控製貧富差距又是誰的任務呢?我想,這裏麵政府恐怕難逃其責,正如許小年教授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我想對個別地方政府說:房價中有多少是賣地和稅費的收入,你們身上應流著道德的血;我想對央企說:以全民的名義占有資源,但從來不給國民分紅,你們身上應流著公平的血;對劉誌軍們說:多少投資進入了你們的個人腰包,你們身上應流著廉潔的血。”總之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盡管我們不想麵對,但它卻實實在在地一步一步走向我們的麵前。”
我頓了頓,看著妖妖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知道她的心中在想著什麽?
妖妖見我停下了語言,問道:“怎麽不說了,郭哥?”
我尷尬的笑了笑,:“我可能扯得有些遠了。”
“沒有,說的挺好的,郭哥,我隻是在思考,你繼續說。”
(二)
“其次嘛,我還想到了尊重的問題。對了,妖妖,你看過徐崢自導自演的那部港冏嗎?感想如何?”我微笑著問道。
“奧,是那部喜劇diàn yǐng啊,看過,看完後隻是覺得你愛的人未必會愛你,愛你的人你未必會愛他。相愛的人未必可以在一起,不相愛的人在一起未必不會幸福。所以至今,我們都無法真正分辨出落花與流水,到底是誰有情,誰無意。”
“嗯,很有道理。”
“那你呢?郭哥?你的感想是什麽?”
“我嘛,想到了尊重的問題。其實這部diàn yǐng中有一個鏡頭深深地觸動了我。在影片將至結尾時,那個殺了人的jǐng chá說到:辛苦一年,卻換不來片瓦遮頭,別人還笑你蠢,可是把一個人推下去多容易啊,能頂得上你20年的努力。看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一麵感到悲哀,一麵又不由自主地想到:假設過了10年,20年,目前這個勇敢盡職的新jǐng chá是否也會變成眼前這個殺了人的老jǐng chá?等到他有了妻兒,工資卻不夠買奶粉錢,旁邊的人還笑他是微不足道的小jǐng chá的時候,他會把另一個人推下去嗎?
我想:支持一個人堅守工作的除了金錢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還有那份自己對職業理想的追求以及社會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比如說有人去做一個jǐng chá,看著光鮮,可他難道僅僅是為了填飽肚皮,爭榮炫耀嗎?如果沒有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沒有對jǐng chá自身職業的榮耀感,他會成為一個好jǐng chá嗎?可話說回來,一個好jǐng chá的出現又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的是社會的努力,是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當我微笑著對路邊買炒飯的小哥說:謝謝你,你辛苦了的時候。那我相信他買給我的不會是用了地溝油的炒飯,當我微笑著對商店的阿姨說謝謝你,這家店真不錯的時候,那我相信這家店賣給我的不會是缺斤少兩,質量拙劣的產品。有時候,對信仰的樹立應該先從禮貌和尊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