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社會精英卓越人才
字數:1257 加入書籤
當下的中國正處於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年代,有錢的人越來越多,由於計劃生育所限,最多隻能生兩個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受教育的問題上是煞費苦心。甚至有為了買學區房而假離婚的夫妻,為了進好的學校,還有各種樣的培訓班,花大價錢讓孩子接受英美那種所謂的精英教育。仿佛自己是小學畢業生,就想要把要孩子培養成為愛因斯坦似的那種人,坐火箭都沒這麽快。
我們來看一款街機,對沒錯,就是蘋果。距離世界第一款上市的智能手機--蘋果手機,已經過去了10年。IHS Markit送出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最賣座的智能手機是iPhone 6S,其銷量達到了6000萬部,對於排名第二的iPhone 7來說,其銷量在5200萬左右,看來6S並沒有在7發布後熱度下降。前五名中的另外三名分別是iPhone 7 Plus、iPhone 6S Plus以及三星的Gaxy S7 Edge,後者的銷量是2500萬左右,這已經安卓旗艦手機中表現最牛的了,如果Note 7不是意外爆炸,估計會超越它。而10年前的年度手機xiāo shòu冠軍還是諾基亞。蘋果手機開啟了移動互聯網,但是第一款產品在今天看來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都是比較粗糙的,但經過十年的產品迭代升級,才做到今天讓大眾這麽追捧。
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被後人譽為古典音樂之父。巴赫這個詞已成為古典音樂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後人不可逾越的高峰。大約從十六世紀開始,巴赫家族就已經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這個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樂家中,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他的成就最高。他的父親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風琴師。巴赫早年喪父,便在哥哥的指導下刻苦學習音樂,很快便掌握了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在作曲方麵已嶄露頭角。中學畢業後,巴赫開始了自己艱苦的音樂藝術生涯,在宮廷和一些教堂裏擔任樂師。當時他身份低下,生活十分貧苦,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創作出了許多價值很高的作品巴赫一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祖國,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德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特點。他的作品風格莊重而嚴謹,寫作技巧高超,作品內容深刻,對許多音樂形式都作了重要的發展和創新,如協奏曲、管弦樂曲和鋼琴曲等。巴赫家族用了幾個世紀才造就了這麽一個舉世聞名的音樂大師。
在一個快消經濟時代,每個人都處於焦慮之中,想讓自己快速升級,並且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快速成為社會精英的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是需要長時間的一代又一代人來慢慢積累的,是一個大的係統工程,不可能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