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思親
字數:3071 加入書籤
枕春站在原地愣了愣神,喉嚨幹澀,腦子裏一陣嗡鳴。本以為暫時分走薛楚鈴寵愛,莊懿皇太後會縱容她寬鬆幾日。哪裏曉得,慕北易不過一日不早朝,便使這麽大排場點名要來收拾她呢。
枕春迅速凝神,便假作不知,將眼睛睇去慕北易。
慕北易略挑了挑眉,麵上淡淡浮現出一種似真似假的惋惜之態,扼腕道:“母後說的極是,可惜朕如今還未有立後之心。元皇後驚鴻去得急,朕時時夜裏驚醒仍有悲戚之感。”
這話說得也巧,當真按禮數來說,當得起太後稱呼一聲正緊媳婦的,也隻有元皇後。枕春看著慕北易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模樣,連忙咬緊牙根屏住呼吸,差點笑了出來。
莊懿太後神態一滯,轉言道:“驚鴻是個好孩子,她的確是孝順的,她在府裏的時候時時來請安,哀家最高興的。如今哀家實在病痛難忍……為難你們個個都肯來,可不都是哀家的好媳婦。”
祺淑妃何等聰慧,見得好處,噗通一聲便跪在地上。她頭上步搖鳳釵叮當作響,端的是一副賢淑模樣:“太後娘娘若是一句話,臣妾便是一生一世給太後娘娘抄經都是肯的。可是臣妾名字取得不夠吉祥,沒有草木春華的美意,倒不知道哪位妹妹有這個福分了……”
莊懿太後便皺起眉頭:“這話說得,可憐我這老婦無人孝順!皇帝雖不是哀家腹中來的,卻是看著長大的……哀家這老婆子不忌諱說這個,隻覺得那血脈相連到底不如……”說著竟是聽著落淚、聞者傷心,“不如臍帶連著血肉的親厚!”
祺淑妃見太後這樣作態,也抽出帕子有模有樣地按著眼角起來。
枕春不禁咂舌,這戲班子一般的演法兒,個個都是角兒。
慕北易見太後在榻上略略吟痛之態,又一掃祺淑妃虔誠模樣,拂袖隻說:“罷了。”
枕春本還好笑,心中卻立時緊起來。
“太後娘娘怎便傷心了呢,您是最有福氣的呀。”祺淑妃說得傷心,竟開始有一下沒一下抹著眼淚,“陛下最敬重太後娘娘,您看這病榻前頭最孝心的不正是陛下嗎?您便是想要誰侍奉,那是此人的福氣呢!”
莊懿太後得了想要的話,滿意頷首,垂下一隻保養得宜的手,輕輕撫摸跪在地上祺淑妃的鬢:“哀家的好兒媳。”眼神卻從前往後一一掠過。
祺淑妃薛褘、雅貴嬪薑姒、靜婕妤連月陽、玉貴儀孟儀枝、珍婉儀薛楚鈴、熙婉儀柳安然……明嬪安枕春……
所謂抄經三百日,不過是禁足一整年罷了。一整年風雲變幻,誰知道再出來是誰人天下。不不不,絕不止這麽簡單。以莊懿太後的性子凜冽,要將枕春這近日得寵的拘禁起來,可不是要給誰騰位置了嗎?枕春攪了攪帕子,直覺得眾人看在她臉上火辣辣的眼光。橫豎都有一劫,索性開口道:“太……”
“太後娘娘。”端木若輕輕一彎身子,便也跪下了,“嬪妾人微言輕,自入宮以來偶爾聽得太後娘娘幾句教誨,心中隻當太後娘娘是最敬愛的人。今日連太史局都說嬪妾是能給太後娘娘祈福抄經的人,嬪妾心中高興極了。”
“你……是……”莊懿太後措防不及,見端木若臉生,細細端詳了一會兒,恍惚道,“你是美人端木氏,你叫端木若。”
端木若臉上是不辨真假的歡喜,連連點頭,嘴角翹著:“正是嬪妾呢。嬪妾母親喜歡‘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這樣的詩,嬪妾的名字便是取春芳杜若,才叫得端木若。母親說杜若有春天的香氣,嬪妾的閨名兒可不是草木春華?”又喜氣盈盈笑著,“說嬪妾姓氏端木,就連木姓也是端木氏所沿襲。嬪妾這可不是名也草木春華,姓也草木春華。闔宮上下哪有誰能比嬪妾還貼切的呢,正是天賜緣分要嬪妾給太後娘娘盡孝心呢。”
莊懿太後倒愣了:“你這名字……”
枕春看她說上這麽一通,心知端木若鐵了心要替她受罪,便斂裙開口阻攔道:“端木美人……”
“明嬪小主名字裏雖有春字,卻隻得一個字兒,哪裏有嬪妾姓名俱有的合意。莫不是明嬪小主不願嬪妾盡孝罷?”端木若生生打斷,又膝行兩步到了莊懿皇太後榻前,軟軟道,“太後娘娘成全嬪妾一回罷,嬪妾打心底裏喜歡娘娘敬重娘娘。”
倒是讓端木若這樣一說,眾人便議論起來,“草木春華”之意,若解釋為春華杜若自然合適,那端木若一臉歡喜赤忱倒像是上趕著得臉似的,不知是真傻還是假愚。
慕北易輕咳一聲,沉道:“端木氏侍奉也勤勉,難得有這樣孝順心思。”
“……”莊懿太後頓了頓,好好的一頓說辭教端木若堵了回去。無奈便也垂下手來摸了摸端木若的鬢,“果然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便依照母後意思辦罷。”慕北易撩袍起了身,“一載抄經不出門戶也長,端木氏心意天地可鑒,擢為從五品貴人。往後爾等更要仔細侍奉太後,效端木氏誠心。”
諸人隔岸觀火自然樂得,依言躬身,傳來一片鶯鶯燕燕的聲音:“恭喜端木貴人,謹遵陛下教誨。”
一年拘禁換個貴人之位,哪裏值得恭喜。如今青春尚在,待那時候端木若再從尋鹿齋出來,又要看見三年大選再進新人,還有她什麽位置。枕春看了看莊懿太後慈愛模樣,不動聲色。
果然還有後話。莊懿太後才輕輕咳了咳,緩緩道:“卻說侍奉哀家,最好的還是血脈相連的人……人老了,就想念親人。”
慕北易麵色未變,又奉了盞甜水給莊懿太後來喝:“母後想誰了,便宣入宮來請安便好。”
莊懿太後感懷模樣,飲了兩口水,眼神看向虛無遠方,眼睛中波光閃動:“若說最喜歡的,是皇帝舅家的小郡主,最合心意了。”
眾妃臉上霎時都露了幾分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