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八股不誤帖詩害人

字數:4137   加入書籤

A+A-


    第六十三章八股不誤帖詩害人

    崔白先跟黃青鬆講明白什麽叫市場,什麽叫搶占市場,行業的第一家品牌帶來的影響。

    “我們是大明朝第一家皮包店,這一點在我們的宣傳中一定要到位。”

    黃青鬆又問什麽叫宣傳。

    “宣傳就是讓民眾們知道我們這個東西好,值得買。而且還是第一個做這種東西的。”

    崔白選擇了簡單易懂的解釋方法,黃青鬆是做生意,懂太多沒有益處。

    “而且我們還需要掌櫃的,還需要跟成衣行合作。”

    崔白嘴中的掌櫃可不是一般的掌櫃,現代人稱呼他們為銷售員。

    跟成衣行合作那就太容易理解了,女人是愛美的,買衣服的時候看到漂亮的包包。

    崔白還不相信有女人能抵擋漂亮包包的誘惑,前世為了包包癡狂的女人可不少。

    “掌櫃的我有,家裏還有好一些人脈沒有動,我回頭就找個十個八個。”

    崔白要得是銷售員,可不是收銀員。

    “你回家去找掌櫃的,之後再找一些年輕有頭腦的夥計,要得是絕對忠誠,到時候我會告訴你一些東西。”

    黃青鬆將崔白說的一一記下。

    “除此之外,你一定要找到技術好的裁縫,他們負責毛皮的裁剪,出了錯那皮子可就沒了。”

    “裁縫裁剪之後對不同種類的毛皮進行不同要求的打磨,一次隻能打磨同一種毛皮。”

    如果隨便來,那就不是流水線了,崔白要的是高效率。

    “打磨之後進行縫製,對縫製的繡娘做嚴格要求,隻要是打磨不合格,或則皮子裁剪出錯都直接退回去。”

    “接下來就是縫訂飾品,這一程序同樣,隻要前一道工序不合格立刻返工。”

    “縫訂飾品後由專人檢查是否有錯,能改就改,不能改就返工。”

    說完崔白拿出紙張,在桌上劃出流水線圖,福特對不住了,這流水線得中國人來發明了。

    黃青鬆雖然不解,可直覺告訴他,這樣做沒錯。

    “崔兄,你看我是是不是可以請畫師,在皮包上畫上丹青。”

    商業天才啊,崔白原本隻想賣款式,結果黃青鬆把色彩包裝都弄出來。

    “黃兄,一言驚醒夢中人,對皮子進行繪製,著重上色,之後用牛腳油進行打蠟。這樣就可以根據需求的不同出品不同的產品,黃兄大才。”

    黃青鬆自然是生受了大才二字。

    “崔兄,那我便現在下山,其中布置還請畫清楚,我回去後立刻著手布置。讓童叔派人到北方收熟皮,年後作坊就能開工。”

    崔白點頭應允,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就看明年開春了。

    自己原本還打算跟黃青鬆細談,現在看來隻用驗收成果就行。

    月底探望母親的事也就單純的去看,現在隻需認真讀書。

    “那崔兄,趁著天還未黑,我這就趕回家中,也早早早布置。”

    “黃兄不見見吳兄與陳兄?”

    “無妨,一個月後我便回書院溫習,明年的童生試也該提前準備了。”

    崔白這才將黃青鬆請假的緣由看清楚,這家夥治的是《禮記》。

    書院中的先生無人治《禮記》,他告假回家定是上補習班去了。

    “黃兄可真是七巧玲瓏心,那我便不送了,這腿估計年後才能好利索。”

    黃青鬆灑脫離去,崔白也繼續練字。

    陳龍洋與吳壽年回來崔白也為曾提起黃青鬆來過,說出來就有幾分挑撥關係的味道。

    不過崔白要向陳龍洋好好了解這童生試,以前不敢瞎提是怕被有心之人識破。

    如今已經入學,關心一二總是沒錯的。

    “陳兄,我下午用飯時聽人提起童生試,說來可笑小弟至今為弄懂這童生試如何考。”

    陳龍洋麵帶微笑,一臉你也有求人的時候。

    “那就由我來給崔神童講解一番,童生試又稱小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

    這些崔白都聽說過,以前自己母親就經常跟祖母嘮叨,街頭哪家哪家娃娃過了啥。

    “其中縣試分為五場,府試與院試分為三場。”

    “縣試考的繁雜有第一場為正場考四書文二篇、五經義一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題目、詩、寫法皆有格式,全卷不得多於七百字。第二場為招覆,亦名初覆。試四書文一篇,性理論或孝經論一篇,默寫「聖諭廣訓」約百字,不得誤寫添改,第三場稱再覆,試四書文或經文一篇,律賦一篇,五言八韻試帖詩一首,默寫前場「聖諭廣訓」首二句。第四五場連覆,經文、詩賦、經文,姘文如此考五場皆上正榜者既為童生。”

    吳壽年前年沒有這個本事,現在聽聞陳龍洋提起也是暗暗記在心中。

    “陳兄,你前年考的是何題,說予我們聽聽。”

    陳龍洋稍稍停了那麽一下,接著道:“我還是先說後兩試,府試與院試皆考帖經、表判、策論三場,其中必有大明律,帖詩,共錄五十人。”

    縣試如此複雜,府試與院試反倒簡單,崔白是不信的。

    隻能說府試與院試雖然題目少了,肯定變難,不然哪些幾十歲還過不去的老書生情何以堪。

    “我與崔兄以經記於心中,陳兄快快說前年你考了哪些?”

    陳龍洋看向崔白,崔白也是點了點頭。

    “第一場考了四書中《論語·學而篇》中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堯曰篇》中不知禮,無以立也。經義考了《禮記·學記》中的發然後禁,則扞(han)格而不勝。帖詩是詩聖的生逢堯舜君。”

    八股文的格式崔白清楚,隻是這帖詩崔白可沒接觸過。

    “陳兄,這帖詩應如何解?”

    不用陳龍洋解釋,吳壽年出來說到:“帖詩,既為按照詩句的格式,對仗工穩,用典用事。用典還切忌牽強、堆砌和冷僻,講究正用、借用、明用和暗用,要求熟事用之生新,僻語用之無跡。”

    崔白有種想罵人的感覺,不僅僅要用規定的格式,還要用典故,還要對仗工整。

    這對於一個作詩押韻都做不到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垃圾題目。

    事還不算完,陳龍洋繼續說:“帖詩還需表達對君上的認可,對君上…………”

    總而言之,就是要拍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