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太子之約

字數:4924   加入書籤

A+A-




    聽楚皇言,找了由頭拒絕遼使,鍾皇後這才算略微鬆了口氣。

    隻是心中依然憤憤,“遼使當真無理的很,我們清平小小年紀,又是嫡出公主,捧在手裏疼愛亦是不足,偏他們竟敢直言和親……”還是為妃,還是嫁個糟老頭兒,當真把鍾皇後氣的心口都疼。

    “萬歲,幸而您拒絕的快,若不然,萬一讓那遼使當著眾臣的麵兒提出來,關係到兩國邦交,怕是就不好拒絕,收不得場了!”拍了拍胸口,鍾皇後後怕的道。

    兩國之交除了互派質子之外,公主和親亦是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如今,大楚國力略遜於遼國,遼國又素來民風強悍,若當真在朝堂上,遼使眾目睽睽提出和親要求,到當真不好拒絕。

    “清平是朕最疼愛的小女兒,朕怎麽忍心將她嫁進火坑!”楚皇輕拍鍾皇後的肩膀,低聲安慰道:“朕會護著清平,定然不會讓她去和親,皇後不用擔心。”

    “萬歲爺,我知道您的心意。隻是這一回,當真好險,讓我如今還在後怕。”鍾皇後長歎,感慨道:“真是多虧了毓秀提醒,要不然……”

    若沒有毓秀提醒清平,她們母女怕是還在如在夢中,無知無覺。待日後,那遼使直接當著朝臣提出和親的要求,目標直指清平……

    怕是會打她們母女個措手不及。

    “毓秀?是你那侄女?”楚皇展眉,略回想了一下,才想曉起毓秀是何人,便疑惑問道:“隻是,這事跟她有什麽關係?”

    “萬歲爺?哦,對了,我還沒告訴你呢!”鍾皇後忙說:“和親這事兒,最先是毓秀想到的,她尋了清平直言相告,清平這才回來告訴的我……”

    一五一十,鍾皇後將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哦?!這麽一說,朕到想起來了,就是前些年,總在你宮中的小姑娘……應該是鍾太傅的長孫女了!”毓秀小時候時常借宿在鍾皇後宮中,也是長見楚皇的,隻是後來年歲漸大,不方便了,這才少進宮裏,“朕記得,她當初和暉兒相處的亦是不錯。”

    “前段日子,你舉辦花宴給暉兒選太子妃,是不是還請這個鍾姑娘嗎?”楚皇猛然間又想起這事,道:“既然是你的侄女,又這般聰明靈俐,仔細看看,若是人品好,相貌佳,那便給了暉兒亦是可以的。”

    他語重心長,真心真意的道:“皇後,你於朕少年夫妻,相約白守,情意比別個不同,你不必顧忌什麽兩朝皇後,外戚勢大,朕信任你就如同信任自己。”

    “你之父,鍾太傅亦是老練忠臣,是朕的老師,朕信得過他的人品!他的孫女……朕相信定是京中難得閨秀。”楚皇看了鍾皇後一眼,調笑道:“畢竟,養女隨姑,你是鍾姑娘的嫡親姑姑,她若隨了你一分半分,便足夠做上太子妃的位置了。”

    這話,就是在變著法兒的誇讚鍾皇後了。

    亦是表達,他並不介意鍾家出兩朝皇後,並不顧忌外戚的意思。

    “萬歲爺,我知道了,我會好好想想的。”鍾皇後頗為動容,“您這般信任我,我不會辜負的。”她低聲。

    娶毓秀做兒媳婦,鍾皇後早就有此打算,甚至還曾跟長嫂大周氏提過,隻是,大周氏似乎並不想讓女兒進後宮,覺得太過複雜,怕毓秀應對不來。

    身為皇後,麵對三宮六院無數嬪妃,膝下庶女庶子成群……哪怕跟楚皇夫妻和諧,鍾皇後亦不敢說,她這輩子過的多麽幸福。畢竟,三子兩女隻活了兩個,其餘俱都喪命……

    這簡直就是生生剜母親的肉。

    鍾皇後是毓秀的親姑姑,自然是疼愛她的。太子是她的兒子,如今看來似乎很是喜愛毓秀,但男人的喜愛究竟能維持多久?鍾皇後又不是沒經曆過。

    她和楚皇之間,經過這麽長時間的歲月,如今究竟是親情還是愛情……亦是冷暖自知了。

    “總歸,暉兒年紀不大,並不著急為他納妃。且,遼國來使這等重要的時候……又有清平在這裏頭關著,還是先將此事解決,在談暉兒的婚事吧!”鍾皇後話鋒轉了轉,將此事暫且圓了過去。

    暉兒若當真喜愛毓秀,非毓秀不娶,那麽,就讓他自己去打動毓秀,親自將她娶回來了!!

    自己費心追求到的,總會更上心些吧!

    鍾皇後如是想。

    和親之事,在楚皇和鍾皇後看來,便已經算是解決。但是,遼使宋凝在回到理蕃院後,卻站在院中槐樹下,撫須沉吟。

    “大人,您是為何事煩惱?可是今次楚皇招見您……說了什麽?”一旁,有遼國使團謀士上前問道。

    “額……”宋凝側目看了謀士一眼,並未說話,隻是目光專注的瞧著樹枝,沉默半晌,最終卻道:“你留在此處理事,我有事出門於人相商,去去就回。”

    說罷,留下謀士,回屋換了裝束,獨自出了理蕃院,甩脫跟在身後的理蕃院小吏,最後拐入小巷,不知去向了。

    宋凝去了哪兒,見了什麽人?並沒有人知道,理蕃院小吏雖上報了宋使行蹤有異的消息,但在有心人的忽視下,這消息卻並示上報至朝堂。

    而是壓在理蕃院中,無人理會。

    宋凝秘密約見京中某人的消息沒傳出去。宮裏,楚皇和鍾皇後自然更是放心,眼見在無異樣,鍾皇後便直接喚來清平公主,直言此事已經解決,讓她放心莫在擔憂。

    清平公主得了消息,自是高興的不成,趕緊派人約了毓秀,想要將好消息分享給她。

    “還是父皇和母後對我好,這才多長時間啊,他們便已經把事情解決了,在不用我的去和親。”坐在鍾府毓秀的院子裏,清平公主抱著枕頭,感歎道:“毓秀,你不知道,母後跟我說,遼國當真有要我和親遼王的時候,可是把我嚇死了!!”

    “遼王都五十多歲的老頭兒了,比我父皇年紀都大。而且,他們還要我過去為妃!!”清平公主蹙起起,氣道:“你不知道,他們遼國後宮風氣很亂的,根本沒有什麽正室側妃之分,全靠大王寵愛論高下。嫡出庶出的分別也不大,全靠個人能耐呢!”

    “當真亂得很!”她後怕的拍了拍胸口,“多虧了你提醒我,這事才能沒有風波的解決,要不然,真讓我嫁到遼國那樣的地方去,我怕是根本適應不了!”

    “解決了?”毓秀垂下眼眸,蹙眉低聲,複又抬頭問,“怎麽解決的?真的沒有什麽後患嗎?”

    前世,遼使求親清平公主,鬧出那麽大的風波,為了保住女兒,鍾皇後幾乎將皇宮鬧的天昏地暗,鍾家亦是從旁相助,在朝中跟楚昭一黨鬥的狠,楚皇和鍾皇後都快反目成仇了,可最終,亦是無法改變清平公主和親的命運。

    遼國國力強盛,民風彪悍,並不懼怕大楚,甚至,他們骨子裏是鄙視文道昌盛的大楚的。而且,據柳侑說,那位遼使宋凝脾氣暴躁,性格強硬,他即奉了遼王之命,帶著求親的旨意來的,怎麽可能三言兩言之間,就被楚皇打消了念頭呢?

    他是在謀算著什麽嗎?還是真的放棄了?

    毓秀總覺得事情沒那麽容易。

    “還能有什麽後患,母後說,都已經解決了!”清平公主渾不當回事,輕鬆的道:“父皇親自招見的遼使,說的清清楚楚,舍不得我遠嫁。”

    “遼使來求親,是要跟大楚結親的,又不是結仇!父皇都已經明白的拒絕了,他們又能如何?難道還要逼迫父皇不成?”

    “宋凝區區一個使者,哪來的那麽大膽子?”

    “是嗎?”毓秀蹙眉,看著清平公主信心滿滿的開懷樣子,到底不忍在說什麽,“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好了!”

    若當真能輕鬆解決和親之事,免去清平公主嫁到遼國慘死的命運,毓秀自然是高興的。且,事情都已經如此,楚皇和鍾皇後親自出麵……就算在發生什麽事兒,以毓秀的身份,也不夠資格去解決了。

    “但願就此結束吧!”毓秀歎息,低聲祈禱。

    “當然結束啦,還想如何!”清平公主笑嬉嬉的說,拉著毓秀便往外走,“來啊,來啊,咱們到花園去頑。”

    “這些日子,被母後關在宮裏,可把我憋壞了!”

    隨著清平公主到花園去玩耍……毓秀也算想通,放開心神。左右事情不會比前世結果更壞,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罷了。

    時間苒苒而逝,轉眼幾天過去。

    這一日,毓秀清晨起來,正想去給大周氏請安,晚翠便小跑進門,“xiǎo jiě,門房那邊兒送來張帖子,說是太子殿下的筆跡,讓奴婢親自帶給您呢!”

    “太子殿下?”毓秀略有驚訝,伸手接過,攤開一看,果然是太子楚暉邀請她,在今日午時,到京效紅葉山一聚的帖子。

    “太子邀我有何事?”她疑惑不已,可是又想起清平公主的事兒,“既然太子邀請,那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