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字數:5831 加入書籤
作為禮物, 路易很早之前就把特裏亞農宮送給了瑪麗。有一段時間,為了避開國王的注意, 這個小天地曾是瑪麗主持事務的中心;不過在兩人和解之後, 她的活動可以正大光明地在凡爾賽宮進行了;這座位於花園北側的別宮, 就成了散心的地方。
出乎意料地說,在瑪麗離開自己的房間,準備前往特裏亞農宮時, 女兒夏洛特攥著裙邊出現在了門邊。
瑪麗略一猶豫, 把女兒一起帶了過來。
倒不是她不重視親情、不願和兒女相處,而是這一次到特裏亞農宮,並不是休閑之旅,而是為了躲開一些人。
就比如諾阿耶公爵, 連續三天叫人扶著,跑來要見她。瑪麗知道他的來意, 但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傷筋動骨一百天, 老元帥先前墜馬重傷,現在雖然能拄拐仗自己走一段路,但體質已經大不如前。萬一他出了什麽事, 瑪麗可擔不起。於是今天早早放出消息說要休假,免得他又折騰自己。
等使女擺好精致的奶茶和各色甜點——主要是夏洛特喜歡——瑪麗先開口詢問最近的情況。
說來有些荒謬, 一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母女,是以這樣的話題作為聊天開場的。
實際上兒女們的情況她都知道。路易每天都會告訴她。隻不過,她有時也想知道本人自身的感受。
一切都好。答完這些之後,話題仿佛斷了。
“是不是找我有什麽事?”瑪麗和顏悅色地問。
她知道兒女們敬畏她。兩個兒子年紀小且不論, 已經懂事的夏洛特沒事從不會“打擾”她。
瑪麗怎麽也沒想到,女兒是來告狀的;告的還是俄羅斯女沙皇孫子的狀。
“是嗎?那孩子是這麽說的啊。”
“簡直太沒有禮貌了,”夏洛特氣鼓鼓地說,“他憑什麽輕視平民的生命?憑什麽看不起女孩子的見識?”
瑪麗看著女兒因憤怒而發紅的臉色,那件穿著粉底白紗的連衣裙上的鏤空蝴蝶花紋好像圍著一朵怒放的鮮花在轉。
她沒想到女兒會為了維護她而跟別人吵架;更沒有想到,雖然她從沒有親自插手過女兒的教育,夏洛特卻和她有相似的觀點。無論是平等視人也好,還是不甘於性別弱勢也罷,都和她一樣。
或許王位傳給她也不錯——瑪麗腦海有一瞬間閃過這個想法。不過在有兩個兒子的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即便是承認女性繼承權的英國,也不會跳過兒子讓女兒繼承。
倒是如果她嫁到哪國當王後——
瑪麗放下胡思亂想,問:“夏洛蒂,你來找我,是希望我怎麽幫你呢?”
“我想問您,該怎麽反駁他。下次再見麵,我一定要把他說到無話可說!”
瑪麗既覺得好笑,又覺得可愛。
“我問你,你覺得你的看法是正確的,對嗎?”
“那當然!”
“那亞曆山大的想法肯定是錯的了。”
“大錯特錯。”
“他是俄國人,俄羅斯現在是我們的敵人。即便停戰之後,它也會是法國的對手。我們為什麽要幫助一個對手認識自己的錯誤?”
夏洛特眨眨眼,片刻,目光就亮了起來:“我明白了,母親。明天再見他,我就跟他道歉認錯。”
瑪麗不由得輕笑——這孩子竟這麽有心眼。
又聊了一會兒,使女敲門報告:“諾阿耶公爵到宮門前了,但沒有讓人通報,隻在外麵拿把椅子坐著。”
瑪麗歎氣。
夏洛特很是聰明,說自己要去寫生,便離開了。
“請公爵進來吧。準備熱茶。天氣冷了,別讓他凍病了。”
諾阿耶公爵慢慢走進來,手裏攥著好幾個信封,封麵上寫著“辭呈”。
瑪麗假裝沒看見,吩咐侍女扶公爵坐下,便要關心他的身體。
“我的身體原本是不錯的。”公爵沒有把下半句說出來,生硬地轉了話題,“我來是想問您,您如願了嗎,陛下?事態朝您的目標發展,您高興了嗎?我手上有幾份辭呈,都是元帥上將的,我不知道您看到之後,會認為這是對您的要挾,還是正如您的意。但以防您不知道,再這樣下去,恐怕連您提拔起來的羅尚博伯爵都得引咎辭職了。他才是陸軍大臣;那些無套褲漢和唯恐天下不亂的報紙是不會理會他是不是您的嫡係的;他們隻知道他是負責陸軍的人!這樣您滿足了嗎?”
瑪麗抿了抿嘴角。
假如一個人被普遍認為是個心機深沉的人,那麽即便她在發呆,別人也會以為她在密謀什麽大事。
瑪麗現在的情況或許就是這樣:說到她主動參與利姆案,無論是政治對手還是政治盟友,都覺得這是她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天知道這完全是顛倒的。
幾乎在聽說這個案子的一瞬間,她就決定出手幹預了;而後才是權衡利弊和計劃方案。
她的這種反應,大概隻有同為穿越者的克裏夫夫人才能理解。
在現代,傷害平民既是被法律嚴格禁止的,也為主流道德觀所譴責。
更何況她們來自中國——都是聽著“軍民魚水情”“人民子弟兵”、看著部隊搶險救災長大的。
瑪麗對法**隊紀律的憤怒失望,絕不僅僅來源於這個案子;整個法國,也不隻利姆一個無辜犧牲品。她早就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每每盤算時,都感到相當棘手。
她對軍隊的控製力不足。雖然四位大元帥九年來一直支持她,但她也隻能透過他們影響軍隊,而非直接命令;隨著四位老元帥病痛衰老,這種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
但這不代表她對軍隊什麽都不能做——這些年無論是小到提拔安插年輕軍官、組建新建製,還是大到整合後勤係統、完善軍銜製,都沒有遇到什麽阻力。
然而嚴肅軍紀是比這些更難的事。
這不是下幾道命令、打幾隻出頭鳥就能解決的。
那些無法無天慣了的兵痞隻不過是症狀,而病根在人心裏。
看看歐洲曆史就明白了。以戰養戰的思想由來已久。亞曆山大大帝一路東征打到印度,說白了就是打到哪兒搶到哪兒。
中世紀以來,戰爭就是一門生意,而軍隊就是貴族的資產。路易十四的王後結婚時從娘家帶來了一支衛隊,瑪麗自己的嫁妝裏也有一支部隊。即便各國君主以各種方式削弱貴族,但也隻不過是使軍隊從貴族私兵變成了國王私兵而已;何況也削不幹淨。
軍隊高層長期由貴族占據,他們因有特權而肆無忌憚;底層士兵雖然隻是平民,但沒人教育過他們什麽叫“魚水情”,陡然獲得行使暴力的權力更使得一些人得意忘形。
不明白為什麽而作戰,那就為錢作戰吧——這種想法的軍人,是不可能用紀律來約束的。
往深裏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國家製度。
拿東方來對比:拋卻近現代才逐漸成型的人道主義不說,中國史書千年來一直褒揚的是秋毫無犯,並有意地將它與軍隊的勝利與否聯係起來。
這是因為中國並非私有。
雖然中國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雖然同樣是“君權神(天)授”,但細考起來,東西方大不相同。
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各個王朝的君主必須為自己的統治尋找合法性,那就是得民心、順天命。既是因為老百姓是國家生產力的基礎,也是因為起義所爆發的力量足以改朝換代。因此,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照顧民眾都是特權階級的任務之一。
而自中世紀以來,歐洲各國的王朝更迭的原因,通常是前代王朝直係血脈斷絕,王位通過繼承法轉到別支手中。新君主合法性來源大致隻有一個:繼承權。總的來說,近七八百年來,歐洲各國的王位從來沒有超出過那個親戚圈;貴族階級也從沒有超出那個聯姻圈。
在歐洲曆史的政治舞台上,平民近乎缺席。
歐洲第一支堪稱具有國家意識的軍隊,是在法國大革命後誕生的。國王已被趕下了台,舊軍隊也紛紛潰散,歐洲各國卻在此時結成了反法同盟。就是在這種風雨飄搖的環境中,新組建的國民衛隊吸納了想要捍衛革命果實的人民。軍隊明白了為何而戰。
瑪麗不可能發動一次把自己趕下台的大革命;她也不能把中國人的觀念強塞到那些把持軍隊上下的貴族們的心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裏不是真理。“那些無套褲漢又從來沒有成功過。”他們會這麽回答。
當然,內心無法改變,但先建立一套製度,讓他們的身體動起來,為今後思想轉變做鋪墊,這還是有可能的。
“先別生氣,喝口茶。”瑪麗溫和地說,“老實說,事情能鬧得這樣大,我也沒想到。”
這是實話。引導輿論的風,逼迫陸軍頑固分子低頭,確實是她的計劃;但她沒想到強風最終變成了台風——民怨是真的積累得太久了。
公爵雖然怒氣騰騰,但王後的麵子還是要給。暖洋洋的茶讓他凍僵的腿舒服了不少。
瑪麗等他喝完,又說:“你應該知道,要我放過那三個人,是不可能的。”
公爵黑著臉。他是作為代表來的,手中的幾份辭呈就是他們的籌碼;但早在出發前,他就知道自己會無功而返。來這一趟,與其說是孤注一擲,不如說是發些怨氣。
“其實,陸軍所擔心的,無非就是被迫低頭麵子上不好看……”
公爵嚴肅地說:“不單是麵子問題!軍人要有尊嚴。人如果沒有自尊心,就會追隨本性選擇趨利避害,怎麽還肯在戰場上賣命?”
瑪麗點頭:“是的,我對此也無比重視。為此,我已經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可以讓大眾滿意,又不會讓陸軍失去尊嚴。”
作者有話要說: 中西文化對比這個話題總是令人著迷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