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貓的失蹤(上)
字數:5930 加入書籤
在沿海地界常有一種“死人船”的傳說。
即海船靠岸,船上卻無一活人,隻有滿艙死屍,帶著海中厲鬼上岸索命。
實則,航海本就是危險重重之事,海盜、迷航、疾病,樣樣都能教人闔船死盡,最後留得一船屍體隨著海流漂泊歸岸。如此“死人船”,載著厲鬼還算小事,就怕屍體上帶著瘟疫,若不慎傳染開來,在岸上掀起大疫,定使當地十室九空,所以向為沿海人家所忌。
而民間又慣於將難以抵禦的災害與惡鬼請上神壇,供以香火,贈於“王爺”、“都天”之類尊號以求安撫,於是又催生出“送王船”之類的祈福禳災儀式。
閑話不提。
夜遊神白日行空,向整個錢塘的有心人昭告了麻衣城隍的歸來。
翌日。
城隍府請了鼓吹、點了人馬浩浩蕩蕩往迎潮坊而去,各方眼線明裏跟著、暗裏綴著尾隨其後,偌大動靜又招來了更多的閑人看客湊熱鬧,再加之碼頭上的水手、腳夫、乞丐、小販……頓將本就繁忙的海港碼頭擠了個滿滿當當。
剛開始。
人們不明所以,交頭接耳。
“可是有大和尚出來遛鳥?”
“又撈著死孩子走親啦?”
沒人回答也無需回答。
不多時。
所有的吵鬧與疑惑都化作一句。
“快瞧!”
但見海天處,一艘大船浮波踏浪而來。
錢塘是天南地北海內海外商路的中樞,迎潮坊碼頭上,每日進進出出,尖頭的鳥船,方頭的沙船,懸硬帆的大福船,掛三角帆的波斯船,運人參、馬匹的新羅船,載香料、檀木的昆侖船……錢塘人是見慣了千帆雲集,照理說什麽船在他們眼裏都沒了稀奇。
偏偏這船卻吸引了一致的目光,惹起了一致的驚呼。
它太快了。
船底幾乎貼著水麵滑行,時而短暫騰空而起,打水漂也似飛掠而來。第一眼,尚是海天一線上小小黑點,第二眼,已能瞧著它吃飽了風力的船帆,看見它披在船舷上的漁網掛滿了……漁獲?
人群裏有好眼力的搭手眉前極力遠眺。
可漸漸,一下努了眼,變了臉,張嘴要驚呼,可瞧見周圍密密麻麻的人群,又急急閉嘴,隻悄悄往外挪步。
而隨著大船漸近。
更多的人搭眉,更多的人變色,更多的人挪步。
終於。
“死人!”
人群裏尖叫乍起。
“網上掛的全是死人!”
“是死人船!”
短暫的寂靜後,是如大潮般迅速洶湧的轟然。後知後覺的人們終於想到逃跑,可先前擠得多熱鬧,現在想轉身就有多艱難,便是掙紮著轉過身來,在眼前卻是一張張同樣驚惶的麵孔。
當恐慌開始蔓延,當人群開始推搡,眼看一場踩踏事故不可避免。
忽然。
轟隆隆~一陣大風平地而起,蠻橫地碾過港口,硬生生將決堤的人潮摁倒在了原地。
有個目力好的漢子,半途瞧見了大船蹊蹺,他比旁人聰明些,曉得人群擁堵,若往後擠,短時間脫不出身,便反其道而行之,往前尋出路,眼看離了人群,沒待欣喜,那忽如其來的大風頓將他掀翻作了滾地葫蘆,天旋地轉裏,耳邊隻聽得風聲、叫聲與“咯吱吱”的船板在大風與慣性的角力下發出的哀鳴聲。
待到風息聲靜,他已一路滾到棧橋上,好險沒跌進海裏。在眼前,一艘船輕緩地駛進泊位,將將好停駐在了棧橋邊,濺起的些許水珠帶著濃鬱的海腥氣與刺鼻的腐臭味兒。
漢子怔怔著抬起頭來。
在他眼前的,是一張又一張慘白的臉,是一雙又一雙灰敗的眼珠,頭發如水草淩亂交纏,把一個又一個死人密密匝匝掛滿了漁網,而大漁網後半截仍拖在船後,掛著更多的屍體隱隱約約在水下浮沉。
漢子僵住了身子,嘴唇開始哆嗦,眼裏蓄著淚。
“爹!”
人在害怕時,喊娘的雖多,喊爹也不算奇怪。
可緊接著,那漢子往地上重重一磕頭,衝著漁網另一處,喊了一聲“阿爺”,再一磕頭,叫了聲“二舅”!
瞧得身後正踉蹌起身的人們好生迷糊。
隻聽過哭爹喊娘,何曾見哭爺喊舅?
也在這時。
城隍府一行終於有了動靜,卻是樂師們開始奏樂,淒淒簫嗩,幽咽管弦,奏的不是什麽恭迎大人物的喜樂,而是人們在街頭巷尾聽得耳熟的,每逢清明、中元呼喚亡人的哀樂。
漢子還在磕頭,有相熟的認出,此人是個船上求食的水手,不僅是他自己,一大家子都是,隻不過也不知是否得罪了龍王,這些年親人相繼失陷海波,家中成年男丁幾乎剩下他獨苗一個。在場人們見他流淚呼喚不止,漸漸有了猜測,再瞧著青天白日的沒有邪祟跡象,更兼有城隍府的麻衣師公們在場,都按下驚惶,細看那網上懸掛的屍體。
錢塘因海貿而繁榮,錢塘誰人沒個靠跑船養家糊口,最後又亡故海上的親友嗎?
於是乎。
一聲聲驚呼,一聲聲哭泣,一聲聲呼喚,俱在幽幽哀樂中相繼響起。
原來今朝隨死人船而來的,不是厲鬼索命,而是離人歸鄉。
……
船上。
“原以為反正趕不及了,就花了些時間,收斂了部分番客遺體,可聽小七回來說,時日已往後推延,咱們還有時間?”
“全賴黃大使的謀劃。”
“這混球怕是正躲在哪家貴婦肚子裏偷樂吧,堂堂十三家也吃了他的洗腳水!”
“那小子一貫奸猾,希望下輩子能老實些,且不說他,府君,拿到了麽?”
縱使小七傳了捷報,可華老此刻還是忍不住要再三確定,直到李長安微笑點頭,他心裏的秤砣才結實落了底。
大喜道:
“好!好!好!快快召集豪傑,速速正本清源!”
“不急。”
李長安卻搖頭。
“咱們雖已取得了寶印,但十三家財雄勢大,手段眾多,咱們若早早落子,恐再生波折。”
“既然勝負已在手,不若暫且觀之。”
…………
黑漆漆的夜裏掛著毛茸茸的月亮。
一對幽綠的星星閃爍在慈幼院新起的宅院裏,巡過院落,飛上牆頭又掠過屋脊,一遍又一遍,伴著聲聲淒厲撓心的“喵嗷”,在暗淡的月光裏留下一道漆黑的剪影。
原來不是星星,而是炭球兒。
廂房裏,孩子們輾轉難眠,悄悄支起耳朵,聽著貓兒孤零零的叫聲,小臉上都是擔憂。
炭球兒雖一直努力掩飾賣乖,但連五娘也隱約察覺,它是貓中霸王,是長毛賊們的總瓢把子的事實,身邊總不乏小弟跟隨,更在道士出海後,召集了大量的貓貓衛兵也似的守護在慈幼院周遭,而每俟五娘出行,明裏暗裏貓兒相隨,儼然一副千貓侍衛、萬喵景從之像。
可在貓鬼的傳說新鮮出爐後,成了貓窩的慈幼院理所當然招來了流言,說一個小小慈幼院哪兒有能耐撫養這許多孤兒,怕是都在夜裏悄悄藥死,屍體丟進了水裏送予了龍王,你看那滿院子的貓鬼,都是死孩子所化徘徊不去。
留言幾經傳播,更為細致,用什麽藥,用多少劑量,什麽時間什麽地點好拋屍,都編得有鼻子有眼,仿佛親身經曆。
還有更惡毒的,說貓鬼之事就是五娘暗中操持,周遭貓兒便是她作法攝來的孩童魂魄!謠言傳出,竟在五娘義診時,招來了一些愚夫愚婦的謾罵圍攻。
或因如此。
李長安歸航前一日,炭球兒忽然發了狂,一夜廝打吼叫,將院裏並周遭其餘貓兒遠遠攆了開去,從此夜夜孤零零巡邏淒叫不止。
孩子們擔心它,但不明白原因,隻好問大人,五娘一麵要照料慈幼院,一麵要上街義診,身心俱疲,孩子不忍打擾,便問到了盧老醫官頭上,可老頭整日幫著五娘熬藥,也疲憊得緊,隻隨意道:
或許是走草了。
走草,即動物發情。孩子當麵,總要委婉點。
小孩子半懂不懂,泥鰍和春衣兩個大孩子卻聽了個明白。
他們四處找母貓,可就算逮到了,一帶到慈幼院附近,保管要發狂著掙紮而去,叫兩個小家夥挨了好幾爪子,可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叫他們找到一隻在慈幼院附近徘徊的小白貓,溫順親人,拎起來一看,正是小母貓。
是夜。
“炭球兒。”
泥鰍獻寶似的從懷裏掏出小貓。
“你要老婆不要?”
大黑貓蹲立無語,環在腳邊的尾巴慢慢豎起。
喵~卻是小白貓忽的炸了毛,掙脫開去,頭也不回地竄入夜色,留下驚呼的春衣、預感到不妙的泥鰍與舉起貓掌探出爪子的炭球兒。
喵嗷!
一陣鬼哭狼嚎。
挨了一通貓貓拳的春衣“嚶嚶”掩麵而走。
中了幾招貓貓爪的泥鰍“哇哇”抱頭而逃。
剩下炭球兒蹲立原地。
夜漸深,聲漸悄。
長毛的月亮下,貓兒慢慢掩去了輪廓,隻餘一對幽綠的眸子似星子在暗裏微明。
巡過院落,飛上牆頭又掠過屋脊。
停在了支出院牆高高的簷角上,在簷下,在牆外,有一條死水溝,在這死寂的夜裏發出泊泊微響,仿佛在漆黑的汙水下有什麽東西正在悄然湧動。
喵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