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追憶

字數:2948   加入書籤

A+A-


    為了叫菖蒲開心,娟娘特意將苞穀磨細,又用了磨下來的湯汁,再摻了些白米與黃糖同煮,苞穀味清甜軟糯,香氣濃鬱又不澀口。

    與記憶中的樣子雖然不同,那個味道卻是菖蒲一直夢繞魂牽。

    她低低歎息一聲,便托著那隻四四方方的粽子小心翼翼咬了一口,陶醉地歡呼了一聲,再誠心衝娟娘笑道:“娟姨,謝謝您。”

    茯苓年紀尚幼,到了大阮國後,到多虧菖蒲與自己同心同力。娟娘笑盈盈望了她一眼,便慈愛地說道:“慢些吃,別噎著了。”

    瞧著娟娘手腳麻利地準備往乾清宮與長寧宮送的節禮,陶灼華特意吩咐道:“娟姨將那碟純白米的蜂蜜粽子盛上,宮裏頭的粽子繁複,指不定德妃娘娘喜歡這清淡的口味”,娟娘答應著去盛,陶灼華暗自撫了撫胸口。

    仁壽皇帝與德妃娘娘一樣,喜食的是其實都是那種黑米八寶粽,而這樣不加點綴的白米粽卻是何子岑的最愛。今日他們兩兄弟都會入宮陪著德妃娘娘過節,陶灼華昨日特意隨著娟娘包了幾隻,希望何子岑能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甜粽。

    滿腹相思無從寄,也隻有這端午粽能略略排遣自己的思緒。陶灼華細心地在娟娘備好的食盒上搭了塊幹淨的絲帕,這才吩咐茯苓起身。

    時序應該算是初夏,若是身在大裕皇城,此刻大約已然換了夏衫。北地一早的氣息卻依舊有些清涼,陶灼華肩上便披了塊水綠色的披帛,采著被露水打濕的青石板路往前走去。

    想是方才有人灑掃,青石板路上的水印還未完全消去,宛如一串串流動的音符。陶灼華先往乾清宮送了粽子,便折轉身形往長寧宮走去。

    長寧宮離得乾清宮不遠,不過一柱香的功夫便遙遙在望。陶灼華舉目看時,殿門前插了兩叢茂密的艾草,庭院裏又是一片五顏六色的蜀葵,布置得極為好看。她向守在宮門口的宮婢頷首示意,請人替自己往裏通傳。

    如今陶灼華是長寧宮的長客,又頗得德妃娘娘喜愛,宮婢自然屈膝應著,忙朝裏頭傳話。不消片刻功夫,錦綾便親自迎了出來,命宮婢接了茯苓手中的竹籃,複向陶灼華屈膝笑道:“郡主好早,娘娘這裏正擺早膳。”

    陶灼華便溫婉地笑道:“正是趕得這個點。昨日娟姨領著她們包了一下午,晚間特意小火煮著煨在鍋上,如今正是香甜的時候。除去給德妃娘娘的節禮,您與綺羅姐姐也嚐嚐娟姨的手藝。”

    說話間茯苓便將另備好的一串粽子遞到錦綾,錦綾忙再次道謝,命小丫頭送回自己房裏,這才領著陶灼華進了花廳。

    德妃娘娘晨妝初罷,正吩咐人傳膳,聞得陶灼華帶了新煮的粽子過來,便衝她暖暖笑道:“你這孩子真正有心,趕得一大早送來,本宮也嚐嚐娟娘的手藝。”

    小巧的粽子式樣討巧,娟娘特意將不同的餡料包了不同的樣式,陶灼華便分別指給德妃娘娘瞧。德妃瞧得喜歡,將幾樣粽子分別剝去粽衣,各嚐了一小口,衝陶灼華讚賞地笑道:“怪不得你不大愛吃禦膳房的東西,放著娟娘如此的妙手,大約早便養刁了你的胃口。”

    說得陶灼華撲哧一笑,德妃娘娘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前日得了何子岑一番開解,德妃娘娘放下了與仁壽皇帝的心結,如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命人將上好的雄黃酒送一壇去青蓮宮中,又切切囑咐陶灼華道:“酒是好酒,隻飲上一小杯驅邪便是,可不能多飲傷身。”

    陶灼華起身謝過,陪著德妃娘娘用完早膳,這才告辭回宮。

    德妃娘娘這裏還未撤去殘羹,何子岑兩兄弟已然入宮請安。不意兩個兒子來得這樣早,德妃娘娘喜出望外,忙命人將殘肴撤去,重新擺了兩兄弟愛吃的早點上來,再指著兩碗瑩白如玉的豆漿說道:“曉得你們要來,特意命他們一早拿石磨磨下的豆漿,快趁熱喝完。”

    瞧著有豆漿,何子岑卻是自然而然吩咐宮人道:“拿些青菜焯水晾幹,切得細細碎碎的,再拿這豆漿稠稠地煮一碗上來,裏頭擱些你們早間磨下的豆渣。”

    德妃娘娘聽得瞠目結舌,以手輕叩著炕桌笑道:“子岑,這是什麽吃法?那豆渣如何入口,怎麽母妃從未聽你說過?”

    何子岑微微一楞,不經意間自己竟是觸動前世的記憶,將他常隨著陶灼華吃的豆腐湯搬了出來。他不便明說,依舊淳淳笑道:“兒子前些時候讀了本有關大裕皇朝的書,曾見裏頭有這種吃法。今日見有豆漿,便剛好想試一試,母妃也嚐嚐好不好吃。”

    德妃娘娘渾不在意,隻微笑地轉動著自己無名指上一粒蓮子米大小的綠碧璽戒子消遣,單等著這道飯食上來。

    何子岱雖未抬頭,卻早聽得明明白白,這被何子岑指做大裕特色的東西根本不是什麽美食佳肴,而是在陶灼華家鄉常見的豆腐湯。前世何子岑與陶灼華二人伉儷情深,何子岑時常隨著陶灼華嚐些她們家鄉的美食,其間就有這道簡單可口的豆腐湯,何子岱亦曾嚐過。

    好似什麽奇怪的東西撥動了何子岱的心弦,他楞楞地抬頭去瞧何子岑,何子岑卻正好與德妃娘娘說話,沒有察覺他怪異的目光。

    說話間宮婢將熱好的粽子重新端上來,何氏兄弟瞅著那一盤瑩白如玉的白米粽顯然又是一楞,何子岑敷衍地問道:“母妃今年換了新的花樣,竟包了這種不加棗子的白米粽麽?”驚疑間舉著銀籌便要品嚐。

    遙想當年在太子東宮,每年的端午節陶灼華都會親手替他包這種甜粽,極少有人曉得他不愛食用紅棗與赤豆,卻又愛極那股子蜂蜜的味道。

    一口粽子含在口中,到恍若一回首已然是百年身。何子岑不覺黯然神傷,生怕令母妃瞧出端倪,隨意指了一個宮婢道:“替我瞧瞧,如何迷了眼睛?”(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