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緬懷

字數:3122   加入書籤

A+A-


    早便瞧不慣謝貴妃一幅假惺惺的樣子,德妃娘娘隻惱自己手上功夫不行,年年七月七都被謝貴妃壓了一籌,恨不得有人出頭煞煞她的威風。

    見陶灼華驟然開口,德妃娘娘簡直心花怒放,不待謝貴妃有所表示,便欣然開口道,“你們幾個到耐得住性子,本就是女兒節,正該你們小孩子試試。”

    德妃娘娘見識過陶灼華的繡功,並不在謝貴妃之下,想著宮中如果有人能與謝貴妃一較高下,大約除卻陶灼華再無旁人。

    隻怕替她樹敵,順勢將葉蓁蓁與何子嵐一並拖下了水。

    葉蓁蓁本是無意下場,聽得仁壽皇帝與謝貴妃倶不出聲反駁,隻得也立起身來,隨在何子嵐身後走到繡架前頭,接了宮婢遞來的銀針。

    縱然手巧,葉蓁蓁也不敢越了謝貴妃七根之數,勉強穿進了六根絲線便道再也不能。何子嵐再次大展奇才,與謝貴妃比肩,同是七根之數,謝貴妃臉上已有些訕訕,卻不得不拍手叫好。

    陶灼華卻是屏氣凝神,手起針落之下,一口氣穿進九根絲線,安之若素地立在下頭,微微撫動鬢邊絲發,一身輕羅小衣格外從容。

    高幾上的花梨木填漆托盤本來被大紅彰絨遮蓋,伴隨著被仁壽皇帝身邊的何公公揭開,那琳琅的珠光寶氣引得全場嘩然,眾人都將目光鎖定在那對瓔珞上頭。

    今日的彩頭是大阮帝賞下,一對分別嵌著九粒桂圓大小鴿血紅寶石的赤金八寶瓔珞,當真價值連城。謝貴妃本想憑著自己手上功夫誌在必得,沒承想半路裏殺出個程咬金,眼瞅著一對瓔珞歸在陶灼華手上,對她的惱怒更添了一重。

    縱然前頭步步荊棘,陶灼華卻不懼與謝貴妃為敵。雖然依舊尋不到隱藏在宮中最深的那個敵人,她卻已然篤定謝貴妃在當年的事上也橫插過一手。

    兩人之間隻差守著仁壽皇帝撕開那層虛偽的麵紗,況且單衝著謝貴妃想要扶持何子岩上位,竊取本該屬於何子岑的東西,她也不會讓對方好過。

    德妃娘娘不曉得陶灼華心間真實的想法,隻瞧她不管不顧替自己出頭,自己卻始終對她的身份有些膈應,心上的歉疚便又添了一重。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麽好的姑娘,錯過了這個村可是不會再有這個店。德妃娘娘想到何子岑衝陶灼華那滿是溫柔繾綣的一眼,一時隻能無聲歎息,想要再好生合計合計。

    瞧著謝貴妃一幅咬牙切齒,卻偏偏隻能裝作溫柔淑婉的樣子,德妃娘娘暗覺好笑,卻故意招手向陶灼華道:“拿著你的彩頭過來,叫本宮也開開眼。”

    陶灼華恬靜而笑,將瓔珞呈到德妃娘娘麵前,自己露出抹清素若珠的笑意。

    一對矜貴的瓔珞,前世便是在這個乞巧節上由謝貴妃搶得,壓了德妃一頭。

    前世陶灼華被冊封為宸妃時,已然是貴太妃的謝貴妃依舊心存譏諷,特意以此物相贈,依然暗喻當年的乞巧節上自己壓了如今的太後娘娘、昔年的德妃一頭,氣焰十分囂張,讓何子岑十分惱怒。

    愛屋及烏,陶灼華縱然十分喜歡那對瓔珞,卻因為敬重德妃娘娘而一直無緣配在身上。後頭火燒了青蓮宮,這些東西若不是成為一抔飛灰,便是永沉宮底了。

    各人心思各異,仁壽皇帝麵前擺著碟去了皮的紫葡萄,饒有興致地端詳著下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然說不出是什麽情緒。

    謝貴妃與德妃娘娘二人的相爭是勢在必行,各人為了各人的兒子,便永遠不可能太平。讓仁壽皇帝始料不及的是陶灼華竟毫不顧忌地為德妃出頭,頗有些不管不顧,在形勢依舊五五分成的時候,一個小姑娘卻聰明地學會了站隊。

    想起去歲的寒冬臘月,這小姑娘頂著臉上的傷痕跑去自己的禦書房求救,那種不管不顧的勇氣曾讓他記起先皇後。今夜的乞巧節上,依舊是那一日的小姑娘再現,重又意氣勃發地立在了他的麵前。

    到不隻是陶灼華,從前沉默得像個影子似的何子嵐,如今竟也學會了出頭,敢隨著謝貴妃穿進七根之數,到與從前諾諾的性子大不一樣。

    仁壽皇帝目光雖未在這個庶女身上停留,心上的關注卻從未稍減。

    至於葉蓁蓁嘛,仁壽皇帝的眸色卻是暗了一暗,小妮子陪在謝貴妃身邊待了這段時日,學會了抱樸守拙,懂得極好地替自己經營,偏就是聰明得有些太過,不曉得該急流勇退。

    隻要一想起前些時葉家的風光筵席,仁壽皇帝心間便有些不虞。他心間的盤算從未稍停,卻依舊掛著幅笑容望著下頭的姹紫嫣紅。

    謝貴妃從前柔婉,如今在後宮隻手遮天,便漸漸有些頤氣指使。仁壽皇帝回想當年她小鳥依人、青絲綰係的十八年華,如今雖然滿頭珠翠,卻添了層陌生。

    反是瞧著德妃娘娘二十年如一日,一樣的淑婉高貴,從不輕易與人樹敵。隻是為母則剛,如今為了兒子也學會了自衛,敢公然拿言語譏誚著謝貴妃。

    從前的大好年華如水逝去,仁壽皇帝曉得自己鬢邊也有了早生的華發。他望著麵前的故人,不覺思念起先皇後、許馨,還有何子岩的故去的母妃,那一個一個曾經伴在他身邊的韶華女子。

    宮人各自散去,禦花園裏徒留了滿殿銀燈,仁壽皇帝在一眾妃嬪們的企盼中,破天荒地沒有翻什麽牌子,而是吩咐何公公擺駕坤寧宮,想去緬懷一下先皇後。

    彎月如勾,坤寧宮的布置一如從前,宛如在這裏住過的兩個人都不曾離去。仁壽皇帝緩緩踱著步,從先皇後的寢宮後門繞出,又立在一所熟悉的偏殿前頭。

    椒房專寵,是他能給許馨的最大恩情。麵對著偏殿內豪華的陳設,許馨那張傾世無雙,卻又總是默默含愁的目光又如翦翦秋水,似月光般灑落在他的全身。

    宮中之宮,他想給她最大的歡娛,卻依然是個出不去的金絲籠。(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