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夢想文化,小吃擴張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林毅已經有了一家合資食品公司,一家獨資出版社,和一個未注冊的高飛工作室。他想把工作室正規化,然後把三家合一,好方便統計財務和報稅。
第二天早上,林毅坐上巴士,沿著濱海大道,向注冊總署行去。還好中環金鍾離他家不遠,否則多跑上幾次,腿都要變細了。
海風透過窗戶,吹拂在臉上,林毅感到十分舒適。趁著頭腦清醒,他開始琢磨小說創作。
金庸黃易兩位武俠宗師,對中華文化的造詣,都十分深厚。無論射雕神雕,還是尋秦大唐,都有一種文化上的厚重感。
曆史文化確實讓人陶醉,但書裏命中注定的感覺,讀了很不舒服。林毅不想破碎虛空,更不喜歡聽憑命運擺布。未來的道路,他想自主選擇。
既然已經重生,為什麽不拚搏一把?要是戰戰兢兢,一切遵循前世軌跡,那這重生有何意義?
與其害怕重生信息失效,不如勇往直前,向命運發起挑戰,作華夏文明的探路者!
立下宏願的林毅,決定放棄抄襲黃易。也許一部小說抄出來,華語圈從此少了一位大文豪,這實非他所願。多一位大師,華夏文明就多一塊柱石。
比起別人,他腦中多了數十年資訊。那些設定體係,還有各種素材,隨便糅合一下,就是一件新鮮產品。根本不用抄襲別人!
停!林毅拍了拍腦袋,感覺哪裏不對!
自己人確實要保護,不能抄!但美日歐嗎,那就嗬嗬嗬了!
想到景泰藍和端午之爭,林毅又不是聖母,拿來主義還是要滴!他輕輕哼著小調,ip,ip,快到哥哥的懷中來!
而且前世的林毅,對各種娛樂產品,隻能是被動接受。現在有機會自己創造,當然要大修特修,把不滿意之處統統幹掉。
他看著自己的雙手,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似乎在出現在前方!
過了一會,激動勁兒慢慢消退。林毅兩輩子加起來,都好幾十歲了。他感到剛才的自己,實在有點中二,不禁有些臉紅。
朝陽在海灣上冉冉升起,光芒透過車窗,照在林毅身上。不知怎麽的,他腦中蹦出一句話——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林毅像是著了魔一樣,口中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算了,二就二吧,人生難得幾回二!到了目的地,林毅直奔公司注冊處,在文件上寫下:夢想文化傳播公司。
從注冊總署出來,林毅看看時間還早,打算去招些人手,擴大‘向大姐海鮮’的規模。
兩年多的經濟蕭條,香港失業率高達20%。本來人手很好找,但上輩子林毅逛天涯,聽說香港工運很厲害,連李嘉誠都搞不定。他可沒時間天天談判,就隻能另想辦法。
問了幾個人,林毅有了些眉目。在維多利亞灣的斜對麵,也許能得償所願。他乘上渡輪,越過簸箕灣,來到一個叫調景嶺的地方。
林毅問路的時候,聽到一個傳說。有個加拿大退休官員,創業失敗後,在這上吊自殺了,所以原來叫吊頸嶺。
後來安置難民時,因為名字不吉利,很多人不肯來。港府就把地名改成了調景嶺,取調整景況之意。
林毅一路走過,發現這裏多說國語,跟市區很不一樣。
路過一處小學時,林毅驚異地看到,校園旗杆上,飄揚著民國的‘青天白日旗’,而非港英政府旗幟。
他實在忍不住好奇,買了隻雪糕,跟冷飲阿姨打聽起來。時間還早,暑氣不顯,吃冷飲的人很少。阿姨就好好講了一番古,順便打發無聊時光。
原來這裏住的人,都是49年來不及撤退台灣,不得不到香港避難的國軍和家屬。
當時至少有十萬人,烏壓壓一大片,占據了港島上的摩星嶺。林毅拿出地圖,找到了摩星嶺,原來就在他家附近。
因為左派學生和國軍難民爆發衝突,最終演變成流血事件。港英政府為了避免升級,就把難民遷到了調景嶺。
當時這裏荒涼的很,難民喝水都困難,而且全無生計來源。即使你是中將少將,也得乖乖住窩棚。
阿姨一臉難過,似乎二十多年過去,陰影仍不能散盡。
要不是台灣和教會救濟,當時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說到這裏,阿姨在胸前畫了個十字。
林毅瞅了瞅她的手腕,上麵帶著手串,可能阿姨原來信佛,後來才該信天主。
這下林毅就知道,港英政府治下的調景嶺,為什麽掛民國旗、唱民國歌。他有些感歎,看來沒有時間幫忙,不經過三代人,這痛苦記憶很難被淡忘。
在阿姨的熱心幫助下,林毅很快招齊了人手。他領著雇員往九龍行去,不知道身後這個地方,就是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的出生地。
新雇員家在調景嶺,每天搭乘簸箕灣渡輪,到港島或九龍上工。雖然幸苦一點,但會有交通補助。
林毅直接帶他們來到九龍,找到出攤的賭徒老婆,讓她培訓這批人。
看到女人做事井井有條,林毅決定提攜一下她:“這周二結賬的時候,我會跟大家說,讓你當雇員負責人。以後巡視的事情,就交給你來做。”
林毅又想到她之前的良好表現,覺得多勞就應該多得,同時也給雇員們樹立個榜樣,就向女人許諾:“你挑兩個幫手,我要開一家茶餐廳,你去負責。”
辦完事回到家,剛吃完中飯,經銷商李凱文打來電話:“林老弟,明天是周日,我要辦個派對,你要不要來?”
林毅心下感慨:朱門酒肉臭!渾然不知,在一些人眼裏,他也已經身屬朱門。
林毅推說太忙,但對方盛情相邀:“人不是機器,不能繃得太緊!玩好休息好,有利於恢複精力體力,工作才能做的好!”
林毅想了想,這些天來,他了解香港的流行文化,幾乎都是通過電影電視。費雪幾人都是僑生,和港人還是有些不同。而且大家在一起時,幾乎都是工作。
百聞不如一見,香港年輕人的娛樂生活,有機會親身體驗一番也好。想到這,林毅答應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