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送行路上,抄底股市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書展剛過不久,台灣那邊的《盜俠高飛飛》也要簽名售書了。這次隻有費雪一個人去,雖然名氣獨享,但也十分幸苦。
因為還沒有成年,出版社這邊,給她派了位女助理。費雪表現的很大氣,說以前去過阿裏山,所以並沒有太過緊張。
出版社派車,林毅和喬安邦親自送行。去啟德機場的路上,關照完行程注意事項,喬安邦轉過話頭,跟林毅說起《少男少女》的事情:
“老板,合辦雜誌的意向已經達成了。台灣方麵的合作方,還是商務印書館。新加坡那邊,是《星島畫報》。”
接過老喬手中的意向書,林毅看了起來。在商業方麵,他還是隻菜鳥,所以隻關注重點。翻到股權分配的條目,林毅十分詫異地問到:“咱們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不到一半,怎麽股份反倒占了60%。”
喬安邦擺了擺手說:“雜誌這裏咱們占了便宜,在其它地方,自然要讓出些利益。它們的眼睛,現在都盯上了《俠盜》漫畫的代理權。”
“書展時它們也來了,通過《俠盜》的精美海報,問出了漫畫的事情。那新潮的畫風,再加上讀者的熱烈反應,漫畫的利潤,它們早就嗅出來啦!”
林毅看的很開,認為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不是地頭蛇,渠道商很難做的。那些利潤看起來很美好,但真要自己單幹,未必能揣進兜裏。”
老喬伸過手來,把意向書翻了兩頁,指著雜誌規劃說:“期刊創辦初期,名氣不行,拉不來廣告。頭三個月的預期是虧損,第二季度爭取盈虧平衡。盈利的問題,至少要半年後才能考慮。這也是咱們能當大頭的原因。”
林毅沒有理會這個冷幽默,而是皺著眉頭想了想,然後建議道:“要不像《南洋》報紙那樣,用《俠盜》漫畫的連載,來帶動雜誌銷量?”
喬安邦很高興,拍了拍汽車前排的座椅,興奮道:“英雄所見略同!希望漫畫帶來的效果,能讓合作夥伴大吃一驚。”
看林毅沒有了疑問,老喬指著助理說:“這次台灣之行,她除了照顧費雪,第二個目的是確認意向書。”
把費雪送上飛機後,回程路上,兩人又確定了《俠盜》和《盜俠》,暫時隻寫三部。為同人漫畫的創作,多留出些空間。
至於高飛工作室,現在主攻《城市獵人》。爭取在明年春節後,實現《俠盜》和《城獵》的無縫銜接。既要避免競爭對手鑽空子,也要攀登都市武俠的新高峰!
同時,小說和漫畫兩個工作室,也正式被納入出版社管理體係。作為領導者,要善於‘鬆手’。事事關心,那是ceo的職責。
在送行的來回路上,這次隻有兩個人的董事會,很快就開完了。
林毅回到家中,翻開報紙,像往常一樣開始做功課。一則大標題產經新聞吸引了他的目光:
富士財團下屬公司荒川商事,昨日與美國礦業巨頭3m公司達成一係列合作事項。受此利好影響,雙方股票表現出色。市場信心,得到進一步提振。
林毅起身,找來‘隨意貼’的專利合同,甲方果然就是‘荒川商事’。再看看報紙上的照片,雖然有些模糊,但簽字現場有個人,確實像當時的談判對象——我修院文太。
看來當初費蘭對情況的預判,真的很準確!這樣的人才,必須主動聯係,避免生分了。林毅打電話給費蘭,也想聽聽他的想法。
費蘭聽完新聞介紹,淡然的接受了林毅的讚揚。然後回複:“談判嗎,你來我往的,互相試探底線,談幾個月很正常。”
“隨意貼這種設計上的小專利,平常能拿到9萬美元的就不錯了。這次受讓金高達90萬,你可以偷著樂了。”
掛上電話後,根據上次抵押房產的事情,林毅也想明白,那剩下的60萬尾款,對方為什麽要拖延半年了。
現在經濟危機,銀根緊縮,利息高企。要是運作的好,6個月的利息,都能有四五萬美元了!
我修院文太那邊,林毅的60萬美金,正在被別人‘借雞生蛋’。他手頭上的錢,如果不能產生利潤,不就相當於虧損了嗎!
截止到十月末,房產抵押剩下的錢,加上《俠盜》、《盜俠》的版稅,他手頭上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達到了55萬港紙。
小新食品的資金,需要滾動發展,輕易不能動用。
而林毅獨資的出版社,戶頭上的現金加上票據,也有70多萬。除掉辦雜誌的錢,他現在能動用的資金,高達100萬港元。
73年開始的這次石油危機,主要發達國家,每年平均經濟萎縮1%-2%。而rb最慘,超過3%。
現在是75年10月,經濟是不是已經過了穀底,不好判斷。
林毅如果持幣觀望,資金安全上有保證。
但香港的活期存款,那百分之零點幾的利率,幾乎等於沒有利息!
同一時間,別人的錢在周轉,至少能產生5%的利息。而林毅這100萬,如果隻是呆坐在銀行裏,就會相對虧損。
而想要保障投資安全,林毅必須做出判斷——經濟是否已經到達穀底,開始由跌轉升?
他不懂經濟,但知道危機早晚會過去。投資良機是否已經到來,自己雖然不會判斷,但從大財團的行為上,應該能看出一些端倪。
從8月中旬賣出專利,到10月底達成合作,經過兩個半月的醞釀,富士財團一出手,就是大動作。
心態最急迫的財團,對形勢的研究,投入肯定最多。它們的行動,很有參考價值。
為了驗證心中所想,林毅特地跑到港大圖書館,翻出今年以來的報紙,逐條研讀重大金融新聞。
經濟危機持續兩年多了,總體上來看,最近有些好轉,股票和房地產都在回暖。
林毅這點錢,想要買房買公司,都不夠塞牙縫的。所以他重點關注的,還是股市。
畢竟股票價格合適,而且套現容易。如果林毅突然有了‘靈感’,可以隨時抽回資金,用於投資實業。
據報紙分析,19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股票市場完全掌握在英資的香江會(全稱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手中。因過度封閉,未能發揮應有的市場功能。
而70年代反彈,香江會不再一家獨大。遠東、金銀、九龍等華人會興起。
市場因過度開放、缺乏監察,導致垃圾股泛濫、假股票橫行。
《星島日報》這樣描述:“很多壞分子,利用香港證券市場監管真空,偷龍轉鳳將產業變換,誇大市值,再將股票申請上市,所以一個樓宇、一條船、一紙發明,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
所以石油危機一來,便引發了巨大災難。港股從1973年的1700點,一直跌倒74年底的150點,跌幅遠超美英。
林毅覺得,150點可能真是穀底。因為今年以來,股市一直在止跌回升。到了1975年年中,達到300點,正好翻了一倍。
不過,從年中到第三季度,港股走向平穩,一直在300點左右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