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半年工作,利益捆綁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A+A-


    釋放完‘溫暖的春風’,林毅開始看工作報告。離開香港之前,夢想文化傳播公司,全權委托給了喬安邦。

    高飛小說工作室、墨揚漫畫工作室、還有喬氏出版社,目前都歸他指揮。

    高飛工作室,考大學的考大學,去美國的去美國,已經形同解散。全職幫林毅寫書的人,現在隻有費蘭的女朋友!

    隨著珍妮名氣不斷上升,工資製肯定不合適了。而委托創作,然後買斷版權,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最終,還是要走向版稅分成。

    水平足夠,林毅又能信任的人,數量並不多。費雪和喬詠蘭很合適,但是大四之前,課程都會非常繁忙,根本抽不出時間創作小說。

    所以高飛工作室,暫時隻能將就著。

    《俠盜高飛》、《盜俠高飛飛》,還有跟風小說的創作,半年收益超過300萬。現在的華語市場,隻有巴掌大,能有這些就不錯啦!其中六成利潤,還是來自於‘口袋書’。

    “同學們,在學習的艱辛道路上,我又拖了你們的後腿!”林毅在心中道完歉,繼續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泛娛樂時代的到來,可不會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父母們不行,教育部門不行,他當然也攔不住,那就閉著眼睛享受吧!

    程墨揚漫畫工作室,原來規模就已經不小。而數個月之前,由於《城市獵人》開始同步改編,工作室規模又擴大了很多。

    開支雖然劇增,但人多力量大,單位時間內,出品漫畫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很有保證。

    數量多,是為了滿足‘催更’需要,這可是作品的人氣保證。而質量過硬,作品的生命力才能長久。

    數量和質量,本來是相互矛盾的。不過林毅是開了掛的,而且又投入大量資金,打造出龐大的創作團隊,當然可以兩全其美!

    漫畫工作室,現在掛靠在出版社。所以,幾乎每一項收入,喬安邦都能給出詳細解釋。

    林毅雖然不斷點頭,但關注重點都放在總結上:雜誌稿酬、單行本、外文版權,半年總收入大概500萬。

    喬氏出版社這邊,林毅首先關心的,當然是雜誌《少男少女》,畢竟是他親自策劃的。而結果,也讓他喜不自勝。

    經過近一年的磨礪,單期銷量超過30萬冊,成為華語圈的明星雜誌。學生消費品的製造商們,那真是洶湧撲來。廣告收入,打著滾的往上翻,半年就創造了100萬純利。

    辦報紙辦雜誌,本身是不賺錢的。就像免費電視節目一樣,全靠廣告收入支撐。銷量和觀眾數量,就是它們的底氣。

    看到這本青少年雜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喬安邦深受觸動。一個41歲的大男人,對眼前21歲的小夥子,甚至產生了崇拜之情!

    曉得林毅喜歡分析,不喜歡聽奉承之詞,老喬收住感情,理智總結道:“這本雜誌,地跨港、台、新,雖然都是華語圈,卻有不少異域風情,對孩子們吸引力不小。”

    “而且,跟老板說的一樣,時代確實在加速。跟月刊、雙月刊比起來,學生更喜歡半月刊,廣告客戶也同樣如此。”

    “男生那一半的吸引力,大半在《俠盜》漫畫連載上。都市武俠,就是老板創造的,用不著我細說。”

    “至於女生那一半,”喬安邦停下來,像個年輕人一樣,衝林毅豎起兩個大拇指!

    “向瓊瑤女士約稿,老板的這個要求,可是太有先見之明了!我真是沒有想到,即使是她多年前的作品,仍然大受女生歡迎!”

    林毅隻是輕輕微笑,同時在心裏,為那些天真的女孩們,默默點上一根蠟——愛情幻想越美好,未來生活越不幸。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

    出版社的老產品——《南陽觀察報》、《南陽觀察家》、《女性》,這一份報紙、兩種雜誌,隨著香港經濟轉熱,廣告收入大幅回升,並很快達到100萬,超過了石油危機前的水平。

    半年來,香港這邊的總收入,已經超過一千萬。林毅隻是比較滿意,誰讓單位是港幣呢!換成美元,不過200萬而已。

    亞洲天堂遊戲公司,新加坡分廠開工第一個月,收入都要超過這個數。所以林毅的胃口,早就已經被養刁了。

    出版社原來的一報兩刊,一年來的總利潤,已經達到了一百萬。這個數字,等於當初的投資額,相當於隻用一年,林毅就收回了成本。

    香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這半年以來的旁聽,讓他弄懂了不少金融知識。

    通常,一家公司的市場價值,並不以擁有多少資產來衡量,而是要看它的盈利水平。

    假如喬氏出版社,年平均盈利100萬,那麽按照十倍市盈率計算,公司的價值應該是1000萬。按這個數字買下它,可以預計十年後,能夠收回投資成本。

    而去年夏天,林毅剛到香港的時候,正好是經濟低穀。出版社沒有盈利,喬安邦急用錢救人,所以隻能揮淚大甩賣。

    老喬以十分之一的價格,賤賣了自己的事業,反而覺得受了林毅恩惠。這一年多來兢兢業業,弄得他這當老板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說老喬,跟你商量個事兒。美國那邊的遊戲公司,我弄了個股權激勵。作出卓越貢獻的員工,能夠得到股票獎勵。”

    聽了這激動人心的話,喬安邦卻沒有什麽反應,好像沒有受到任何刺激。

    林毅揮了揮財務報告,繼續唱獨角戲:“你看咱們這邊,是不是也弄個類似製度。尤其是你,勞苦功高的,我不在的這半年,把公司經營得這麽好,怎麽也應該拿個10%?”

    喬安邦急忙搖頭:“股權激勵我聽說過,是美國人弄出來的。不過據我所知,即使是在原產地,也隻有高科技企業才實行。”

    “其他普通產業,都沒有這個製度,所以這股票我不能拿。如果這個獎勵大家都有了,你要管理科技公司,以後恐怕就不容易了!”

    “老喬,我看這樣:出版社10%的股份,就按咱們當初的交易價格,作價10萬港元賣給你!”

    “不,你不用再說了!這樣的做法,不是我的處事之道。”

    林毅說出這番話,不是為了試探忠誠度。但以德報德,也隻是次要原因。

    美利堅這個商業王國,他已經闖蕩了半年,對於現代企業製度,已經有了相當認識。老板是公司所有者,而管理者是職業經理人團隊。但二者之間的利益,卻常常並不一致。

    管理人上下其手,實在是不算罕見。就算遵守職業道德,職業經理人之間,也往往以鄰為壑。為了部門的小利益,罔顧企業整體利益,是常見不過的事情。

    林毅要想不斷開拓進取,這個現代企業製度,就得繼續使用下去。

    不過,在管理培訓中,林老板學到了一招。把經理人團隊的利益,和公司的整體利益掛鉤。中低層管理人,是工資獎金掛鉤;而那些高級管理人,就得用股份來捆綁。

    用利益鏈接的共同體,才是一個穩固的共同體,這是那個商業王國,給林毅上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