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星洲換腦,工程核心

字數:3622   加入書籤

A+A-


    研發巨資上哪找,林毅還沒有想通,新加坡來了電話。助理羅德伯格,考察已經完畢,希望能夠匯報工作。

    電話裏談不方便,林毅幹脆飛往星洲,正好換換心情,換換腦子!

    機場接完人,跟費蘭一樣,小羅性子也急。車上就匯報了工作,然後提了個問題:“老板,這裏的布局,您是否有長遠打算?”

    見林毅點頭,助理繼續說:“新加坡的政策,眼光比較長遠。我覺得,用不了多少年,這裏就會成為發達國家。”

    這還用你說?林毅翻了個白眼。這事兒,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老板……”以為林毅不同意,小羅有點著急。

    林毅連忙開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然後發話:“無論什麽建議,你都可以大膽說。”

    意見一致就好,助理舒了一口氣。和老板頂牛,可不是件容易事。

    “新加坡的發展,政府話語權很大。所以我認為,亞洲天堂遊戲,為了長遠發展,不應該隻盯著經濟,應該適當結交政府。”

    看來,羅德伯格先生,也是個實用主義者。把鍋甩給這樣的人,林毅當然更放心。

    他拍拍對方肩膀,和這樣的人交往,毋須為理念而爭執,所以比費蘭更輕鬆!

    “想要結交政府,我們現在的實力,恐怕還不夠。”政治這步棋,林毅早就打算好,準備下一步再走。

    “在別的國家,可能確實不夠,但這裏隻是個小島,我覺得可以試試看。”老板的觀點,助理並不同意。

    小範圍實踐,大範圍推廣。看來小羅的意見,跟林毅不謀而合。不過,老板必須有深度。所以他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時間還早,林毅並不疲勞,所以沒去賓館,直接考察工廠。

    分廠的經理姓易,是美食家蔡慕雲推薦的。這個人,本來隻是試試看。但這兩個月的巨額收入,讓林毅讚不絕口。

    易經理不玩兒虛的,沒有組織龐大的歡迎團隊,隻是親身出迎,由此看來,成績沒有衝昏頭,讓老板更加滿意!

    介紹完管理團隊,眾人一邊參觀工廠,一邊交流工作信息。

    美國、rb、新加坡,幾家分廠,林毅已經轉了個遍。美國散漫,rb拚命,這裏敬業。

    殘次品概率,就屬美國最高。看來大洋那邊,以後弄弄高科技,製造業最好轉移過來。林毅一邊參觀,一邊做了決定。

    參觀完工廠,林毅回到賓館。他常看的報紙和雜誌,都已經準備齊全。看來那位助理先生,真是個貼心之人。

    《南洋觀察家》,林毅自己的雜誌。看了大生親切感,當然享有優先權。

    對於媒體,新加坡管控嚴厲。但是喬安邦那人,一向標榜中立,所以融入這裏沒問題。

    不過立足這裏,卻是因為林毅的靈感。總結亞洲四小龍經驗,提供‘發財秘籍’,讓他的報紙和雜誌,在東南亞大受歡迎。

    不過,喬安邦也有野心。他突破四小龍的局限,把審視的目光,擴展到了德國和rb。

    雜誌上有篇長文,一下就引起了關注。林毅仔細閱讀,這是一篇車企文章,講的是美德日,三國汽車爭霸戰。

    因為能解決龐大就業,所以這三國車企,都有政府做靠山。這一點打了個平手,但其他方麵就不同了。

    美國那邊,所有的零部件,全都自己生產。而德日兩國,非核心部件,全都外包給協作工廠。

    紅方,一家車企,就要包打天下,並且吃盡所有利潤。藍方,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依靠更廣泛的社會分工。

    人多力量大,難怪在行業戰爭中,美國車企節節敗退。而且,獨食吃得太過,就連美國媒體,都經常‘崇洋媚外’。

    從前一家企業,都是內部強調合作,外部強調競爭。

    而現在不同了,無論內部還是外部,都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

    德日車企,利益共同體,建立基礎更加廣泛,力量自然更加強大!

    林毅深有感悟,突然找到了方向。他的電玩主機,也應該集結力量,形成利益共同體。分攤開發資金,減輕他的壓力。

    而學習德日車企,牢牢掌控核心技術,還有企業品牌價值,等到共享成果時,自然可以占據主導地位。借雞生蛋,不過如此!

    整個研發過程,涉及上億美金。這樣艱巨的挑戰,羅德伯格肯定喜歡。叫來這位助理,兩人詳細商談,然後開啟龐大計劃。

    至於研發中心,主要放在新加坡。林毅相信,美國人能研發主機,rb人能研發主機,華人當然也可以。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科研成本便宜。林毅荷包不豐,當然首選這裏。

    不過,林毅一個人,可沒有三頭六臂。但是要完成研發,至少要變身九頭蛇。所以,首要問題,跟資金無關,而是核心管理人員。

    首先是羅德伯格,被任命為後勤總管。文件往來、人員組織、資金監控,都要他那裏備案。

    然後林毅從美國,調來了華裔工程師王傑,作為項目的技術主管。他出身雅達利,精通主板製造,是這個位置的不二人選。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整個工程的主管。人力、物力、財力、信息,方方麵麵的統籌,必須有一位靈魂人物。

    林毅可做不來這件事。所以,他全力發動關係網,希望一位管理學大師,能夠從天而降,助他取經成功!

    最終有兩個人物,進入了他的眼簾:

    rb方麵也想參與進來,所以推薦了田口玄一博士。這位質量工程管理專家,現在已經是大名鼎鼎。

    新加坡分廠的易經理,推薦了老同學:“他叫蕭岱明,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學生。可惜,作為有色人種,在目前任職的企業,遇到了升職天花板。”

    無論心理還是錢包,從兩個方麵考慮,林毅都肯定選後者。

    樹挪死、人挪活,蕭岱明十分清楚。所以接到消息後,他欣然前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