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過年回家,匆匆而過
字數:3595 加入書籤
眼見快過年了,林毅陪著妻子,來到加大學生處。充分說明原因後,才勉強給了七天假。
兩人出了辦公室,林毅忍不住埋怨:“去年沒回,今年必須回!中國的人情世故,跟他們講通真是難。加大華人學生不少啊,春節也不說放個假?”
向陽花挽住老公胳膊,親熱的靠了過來:“這裏就算不錯了,春節時大家還能包個餃子。而斯坦福大學,華裔隻有小貓三兩隻,根本熱鬧不起來!”
林毅大手一揮,豪氣幹雲的說:“讚助科研、設立獎學金、再開幾場招聘會,咱們以後再來,絕不會這麽難說話。”
女孩抬起腳尖,吻了吻丈夫臉頰:“我那玩具公司,現在也開始賺錢了,這事讓我自己來吧。反正老公說過,伯克利也是矽穀發動機,長遠投資肯定大賺特賺。”
機場送行時,珍妮語帶歉意:“費蘭那個工作狂,這次又沒來給老板送行。”
向陽花插嘴進來:“***是浪費時間,你男友的口頭禪,連我都清清楚楚。我老公早就習慣了,哪裏會真的在意!”
林毅隨即補充:“費蘭正為公司創造價值,場麵小事不值一提。而且,咱們都是朋友,以後別說見外話!”
“今年知道回來啦?”降落香港後,老人雖然口中責備,笑容卻怎麽也止不住。
嶽父臉上的褶子,那是層層疊疊。林毅看了也想笑,好不容易才忍了下來。
向陽花成熟多了,不像去年那麽激動,沒有再次飛撲過去。
半山別墅中,家人散去後,客人們圍了上來。寒暄完畢後,大方遞過書稿:“玄幻係列第一部,毅哥看看怎麽樣?”
林毅細看前三章,然後對16歲少年,送出兩個大拇指:“嘴上有了胡子,辦事果然牢靠!這家國天下的情懷,簡直被你寫活了!”
大方很謙虛:“毅哥留下力量體係,然後工作室一起努力,才有現在這個成果。”
費雪搶過話頭:“我們女孩子,主要是刻畫細節;大方向上的把握,確實全靠小和尚。”
大方一邊行禮如儀,一邊開起了玩笑:“女施主謬讚了!”
等大家笑完,喬詠蘭溫婉有禮:“這裏依山傍海、雲蒸霞蔚,主人借給我們寫作,靈感當然是源源不絕!半年時間、精雕細琢,現代玄幻開山作,毅哥賜個好名字吧!”
“就叫《儒道至聖》吧!”
寫作的事情,林毅並沒參與,所以情節沒有相似性。但兩部小說中,家國天下的情懷,一樣令人熱血澎湃。
送走客人後,向陽花迫不及待,開始搜索大陸消息。
拿起《南洋觀察報》,林毅指著文章說:“去年年末,大陸動作不少。商務印書館出版《為什麽不是最好的?》,這是美國總統卡特寫的書。同一時間,還首播了外國電視劇。”
女孩眼中放光:“那英國和美國,解除對大陸的海上封鎖,就是一種外交回饋嘍?”
林毅翻到教育版:“還有去年10月,大陸恢複高考。570萬考生,錄取了27萬。以老婆的功底,要是堅持到現在,保準也是老三屆中的一員。”
向陽花並不關心這些,而在想另一件事兒:“這麽說,很快我就能回家,就能看到媽媽啦?三年了,都沒能看上一眼,更不用說給她掃墓了!”
妻子眼泛淚花、語帶哽咽,林毅大生憐惜之心,摟進懷中輕聲安慰:“中美都是大國,轉身沒有那麽快。等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咱們就歸鄉探望嶽母。大概還有一年,所以別急著告訴嶽父。”
“嗯,這一年,我會一個人扛,不讓阿爸擔心!”
“不,咱們倆一起扛!”
年前不辦公,忙完了家中事,林毅並不急於工作。但是,大澳私立小學,離得實在太近,所以溜達散步中,他已經走到了跟前。這是慈善事業,應該不算工作。
“我說關大爺,您這校長升格了呀!學校門口的牌匾,怎麽多了中學字樣?”
“今年香港,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咱們領先一步,讓以往的輟學生,有個能補習的地方!”
寒假中的私塾,老人獨自一人,在院中進行器械鍛煉。頭上蒸蒸熱氣,盡顯壯年活力,一點沒有56歲的樣子。
林毅希望自己年老時,也能有這樣的體魄,不過他沒有跑題:“大禹基金,去年500萬投資,至少賺了200萬。這又不是公司,沒必要進行積累,所以該花您就花。”
“聽說你在美國,跟人合建了一所學校?”
“對,張濟民先生,也是熱衷教育。校園裏都是大樹,弄得非常漂亮。大澳遠離市區,地皮廉價得很,完全可以建個大學校。”
“行,跟人家相比,總不能差太遠。不給你省錢了,相反,還要大花特花!學生宿舍樓、教師公寓樓,咱們各建一棟。”
林毅秒懂:“吸引外地生源,降低維護成本。嘿嘿,你老雖然不是商人,但也有幾分生意經啊!”
聊得差不多了,關大爺開始攆人:“港督發了特赦令,不再追責過去。警察已經正常巡邏,社會治安大幅好轉,你可以放心出去了,不用憋在這小小漁村。”
春節一晃而過,向陽花回校上學。林毅還有很多事沒辦,所以隻能叮囑女保鏢,路上照顧好妻子。
來到喬氏出版社,林毅臉帶慍怒:“我撥了好多遍,電話怎麽就是打不通?”
喬安邦一臉平靜:“電話號碼升級,五位數變成了六位。老板的產業,已經遍布全球,也該請個生活秘書。人腦又不是電腦,塞多了瑣碎事情,就容易忽略大事!”
林毅敲了敲腦袋,這事他也想過,但是心腹位置,不能輕易授予旁人。他轉換了語氣:“新年大吉!有什麽開心的事情,說出來讓我聽聽。”
端起熱氣騰騰的茶杯,喬安邦眯起眼睛,一臉享受的樣子:“《東方日報》的馬氏兄弟,因為鴉片走私事發,被香港警方通緝,兩人逃到了台灣。”
“香港第一大報,就這樣完蛋啦?”
“沒有,馬家小輩扛了起來。不過銷量從50萬,一路下墜到10萬,風光從此不再嘍。咱們《南洋觀察報》,現在是真正的華語第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