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投資銀行,初回大陸
字數:3328 加入書籤
港府突然宣布,解凍銀行牌照發放。這是林毅渴盼已久的消息,所以他的滯港時間,又要大大延長了。
辦專業事情,需要專業人才。林毅來到亞太信托,說起了這件事。
金師兄有些自得:“其實這件事情,家父是積極推動者。前幾年,黃金和外匯管製,政府接連鬆綁。目的是在東京之外,建設亞太第二金融中心。”
氣氛輕快,林毅也開起玩笑:“費蘭跟我抱怨過,他家黃金鬆綁炒黃金,外匯鬆綁炒外匯,棄實業而重投機。沒想到這些事情,幕後黑手是金教授!”
對方擺了擺手:“雖然是港大經濟學教授,但家父的行為,不過搖旗呐喊而已。事情的根底,還在七國首腦峰會。經濟全球化嘛,金融服務怎能落後?”
話題轉為正事,林毅詳細說了要求,金師兄皺眉思索:“商業銀行,做的是存貸款業務,賺的是利息差值。老板的需要,對不上號啊!”
“我想做的,不是商業銀行,而是投資銀行。四小龍之後,又來了四小虎。亞洲騰飛近在眼前,怎麽能不抓住機會?”
“我還以為老板,要甩開匯豐銀行,然後自己單幹呢!去年,亞洲天堂和亞太信托,全球資金流水,大約3%進了對方腰包。”
“差不多1億美元,確實有點肉痛。尤其意大利裏拉,換匯手續費,竟然高達17%!調高產品價格,影響市場競爭力;維持原價不動,收入都進了銀行腰包。不過,金老師可是講過,百年銀行百年布局。真靠自己發展,得等到什麽時候,網點才能遍布全世界?”
“我父親還說過,匯豐銀行,一直在淡化本土屬性,走的是國際財團路子。天堂快速國際化,與他們是合則兩利。如果真要做對手,恒生銀行可是前車之鑒!”
最後林毅決定,收購一家小型銀行。香港、東京、舊金山、新加坡,四個點的常規業務,足以養活亞太銀行。少割一點肉,總是令人欣喜的。
商業銀行布局完成,投資銀行的布局,林毅原來的打算,是收購一家證券公司,專職股票發行、兼並重組、風險投資。
不過,金師兄認為擔子太重,主動推卸了這份責任。林毅讓他推薦個人,對方說要避嫌,堅持不肯開口。這件事暫時放下,先約見匯豐總裁,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年初訂單預測,1978年的天堂遊戲,將會繼續高速增長。連續三年的大客戶,我們已經證明了價值,匯豐要不要表示一下?”
根據客戶愛好,端上飲品之後,ceo表情很坦誠:“客戶沒提要求前,為了股東利益著想,我隻能裝作不知道。既然您提了要求,我們當然會竭誠效勞。”
上調評級、降低交易費用、全球投資報告,具體怎麽談,林毅不太懂,就請來金師兄父親、港大經濟係的金教授。
現在的匯豐,估值也就100多億。雖然比天堂大很多,但後者發展很快,所以雙方結成戰略夥伴。
協議簽署後,對方不再見外,直接透露內幕:“林生的《南洋觀察報》,對新興經濟體的論述,確實非常有見地。公司已經決定,籌建亞洲投資銀行。請問,您是否有興趣入股?”
這可真是瞌睡來了有枕頭!不過事情剛起步,投入不可能太大。林毅的5000萬美元,占了12.5%的股份。
匯豐亞投行,第一次董事會,林毅親自出席。他想牽線搭橋,賣個兩家好:“淡馬錫控股,因為國家項目多,正在四處尋找投資。”
執行總裁浦偉士,是個蘇格蘭人,眼神十分淩厲。西德、香港、新加坡、rb,履曆非常豐富。
他表示很遺憾:“有政府做背景,他們的投資項目,確實風險低收益好。不過很可惜,想做亞洲第二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間,是相互競爭關係。”
竟然涉嫌‘資敵’!林毅想明白後,隻能啞口無言。新加坡發展銀行,歸屬淡馬錫旗下,核心利益和匯豐有衝突。
四小龍四小虎,還有rb和印度,浦偉士說得頭頭是道。果然長期工作過,理解會比較深刻。投資可以放心,林毅的關注點,就轉向另外兩個方麵。
一是匯豐銀行,全球點,匯成一張龐大情報網。資金向哪國流動,哪裏投資回報率最高,都顯示的清清楚楚。它的全球投資報告,價值絕對不容忽視。
二是林毅記得,四小虎的發展,應該是在80年代,和中國一起騰飛的。結果因為他的點撥,好像現在被提前了。有了國際金融機構的扶持,就像是給引擎注入了燃料。
但是沒有辦法,林毅也是一條中鱷了。僅僅稍微翻身,動靜也會不小。年初調動數億美元,就是他坐在這裏,成為匯豐股東的原因。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但銀行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開的!這也是為什麽,他要選擇匯豐合作。與其大家都知道,不如隻有一家知道。
為了消化龐大資金,林毅的關注點,從實業轉向了金融。美國那邊的事情,暫時就托付妻子了。
學習工作兩頭跑,向陽花必然很累。作為一個好丈夫,林毅去美國之前,當然要準備好禮物。
“真沒想到,我第一次回大陸,是受張老哥之邀,來參加廣交會!大哥消息真靈通,我記得廣交會不是停辦了嗎?”
“去年複辦了,香港離得這麽近,老弟怎麽會不知道?”
這裏是廣州市,流花路的廣交會大院。門口的牌匾,是郭沫若手書:“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加州地產大亨張濟民,去年就過來捧場,今年更是遍邀好友。
對這位忘年交,林毅無法拒絕,不過玩笑免不了:“我可聽說了,張老哥去年買了一堆。結果回去之後,發現用不上也賣不掉,堆在倉庫裏發黴!”
老張仍然鼓吹:“反正便宜嘛,說不定就能壓到寶!”
從天山核桃,到景德鎮瓷器,張濟民如數家珍。聽說送妻子禮物,他又指點絲綢和刺繡。反正林毅覺得,老哥變身推銷員,自己被忽悠得找不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