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安土重遷,性格豁達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車隊駛到一處荒山,眾人下車徒步行走。此處山頭不高、林木稀疏,一些墳塋散落其間。
大姐擔心的問:“這麽多墳地,連塊墓碑都沒有,阿爸還能找到地方嗎?”
向大叔不高興,開口訓斥女兒:“我親自動手,連續幾夜趕工,怎麽會不記得呢?你跟著走就是了!”
找到目標之後,大家一起動手,拔草的拔草,培土的培土。奉上祭品點上香,這裏給人的感覺,終於不再荒涼了。
集體拜祭後,大姐摟著新做的墓碑,一邊捶胸一邊哭訴:“阿媽,女兒不孝啊,您走的時候,都沒能回來看一眼!”
過了很久,也不見停,姐夫上去勸慰:“那時候,通信交通都斷了,阿媽會理解你的。如果哭傷了身子,嶽母反而會不高興。”
大姐起身後,輪到向陽花的時候,表現卻完全不同。女孩兒也摟著墓碑,不過卻是竊竊私語,別人根本聽不清。仿佛兒時,躺在母親懷中,娘倆正在悄悄話。
雖然冬季未過,但白天氣溫,仍有十四五度。妻子不會凍壞,林毅也就沒有勸。他學著姐夫,給沒見過的嶽母,先敬酒後許願,以慰長輩在天之靈。
向大方已經改名關大方,身份證都已經換完了。不過憑著這段緣分,他也上前行了禮。
祭祀先祖的時候,駕車又跑了很遠,陪同人員好心提醒:“祖先祠堂和墓園,現在國家有政策,如果你們申請的話,應該會批準放還。”
向大叔的臉,這時皺了起來:“向家窮苦漁民出身,以前沒有什麽講究,連本族譜都沒有,甭說什麽祖產了!”
大姐搶話:“以前沒有,那就現在修唄。以後身在外麵,心裏也能留個念想。”
幾年的富裕生活,向大叔也不提省錢了,不過他還是反對:“修它幹什麽,我又沒兒子。嫁出女兒,潑出去的水。一個陳家媳婦,一個林家媳婦,先祖瞧了未必歡喜。”
大姐和向陽花,聽完這話立刻怒了。一個柳眉倒豎,一個杏眼圓睜,不顧外人在場,批判父親老封建。
老人最後妥協了。不過,中國人安土重遷,亡者移葬也不簡單。大姐雖然信佛,但這次和尚道士,全都被她請來了。打算搞得隆重點,讓祖先挑不出毛病。
道士打醮、僧人佛事,這兩種法事,場麵看著很熱鬧,不過大姐卻皺起眉頭:“這麽多年下來,他們的規矩丟了不少。早知道這樣,我就從香港請人過來了。”
大方意外插話:“大姐你看,諸天神佛的徒子徒孫,現在都是麵有菜色。急人之所急,請他們過來做法事,神佛是會福佑向家的。”
這話說得妙,大姐聽見後,立刻喜上眉梢。挑剔的話語,再也沒有出口。
不過這時,林毅卻把話頭接了過去:“我打聽了一番,潮州開元鎮國禪寺,目前還沒有恢複。和尚們還沒回去,現在都是外人居住。”
大方重拾佛禮:“毅哥有心了。既然如此,我師傅移葬,還有歸還佛寶的事,就都等等再說吧,他老人家能夠理解。”
這邊完事後,大家趕往廣州,又拜祭了老師傅。之後,關大爺帶著幹兒子,轉道滬市回浙祭祖。
送行回來後,向大叔皺起眉頭:“老哥哥走了,這續寫族譜的事,究竟要怎麽辦呢?身邊懂老規矩的,好像就他一個人。”
向陽花安慰父親:“阿爸不用擔心,你還記得於老師吧,我已經聯係上他了。”
“那個南京來的靚仔?他大學念的中文,有他幫忙準沒錯。不過,村裏已經轉了個遍,也沒有見到他人啊?”
“他被發配農場改造,應該正在回來的路上。”
說曹操曹操到,就在當天晚上,向陽花念叨的於老師,出現在縣城招待所門口。對方40多歲,卻已經兩鬢風霜。不過一雙眼睛,仍然堅毅有神。
向陽花尊師重道,站在門口迎接,開口卻有些哽咽:“老師,您這腿上,是不是受了傷?”
拍了拍女孩的頭,於老師表現豁達:“不是你想的那樣,農場的人還不錯,沒有故意折騰人。但是,那裏山高路險,幹活時難免磕磕碰碰。”
把人讓進屋裏,於老師露出微笑:“看來,幾年前那一步,你們真是走對了。否則我現在回來,能搭拖拉機就不錯了,哪有小汽車接的命。”
當年就是他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促使向家父女,下定決心棄家夜奔。
無論時間早點晚點,林毅這位穿越者,都可能會錯過小船,從而二次命斷黃泉。因此聽完對話,他對這位老師,好感度立即大漲。
所以,大老板提出建議:“沙田村老家那邊,計劃捐建一所學校。這首任校長一職,我們夫妻都覺得非您莫屬。”
於老師並不推讓,反而麵帶憧憬,點頭應承下來:“陽花那些同學,現在應該有孩子了。再過上幾年,等到家長會上,就是校友相聚的場麵。”
夫妻倆還沒孩子,怕引起嶽父不滿,話題又被帶往別處。
暢談過後,於老師表示感謝:“說實話,雖然已經全麵摘帽,但沒有你們打招呼,我的工作調動,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畢竟現在火車上,擠滿了返城青年。”
向大叔舉茶相敬:“有位關校長說,孩子得到師長教導,功成名就後回報一些,在古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向陽花立即接口:“就算現在,也是如此。我在伯克利念書,毅哥在斯坦福旁聽,各種讚助和獎學金,我們已經花費不菲了。”
聽到這裏,大姐有點心痛:“學費已經很貴了,怎麽還要別的錢?同樣一筆錢,人家未必看得上;但如果投到老家,能產生百倍效應,我們會被當成菩薩供的。”
林毅也舉起茶杯:“大姐不必多說,這第一所學校,隻不過是投石問路。大禹基金那邊,還有更大的計劃。”
散場之時,於老師提出:“雖然學校還沒落成,但我想提前支點工資。南京老家那邊,多年沒有音訊,我得會去看一眼。”
對方性格爽朗,說話時毫無扭捏,雖然是不情之情,卻毫不招人反感。(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