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 宗師過招,神仙打架(上)

字數:5759   加入書籤

A+A-


    “喝茶。”

    閻老先生將茶水衝泡好,端到秦淮麵前。

    “謝謝閻老先生。”

    秦淮接過清茶,一杯遞給商雅,一杯端在手裏,輕輕吹皺一碗碧綠,施施然抿了一口。

    清香沁肺,口齒留香。

    茶是好茶,但氣氛不是好氣氛。

    所謂書記,顯得有些多餘了。

    “小友在哪裏高就?”

    齊書記率先打破沉默。

    能享受閻老先生特殊關照的年輕人,他有興趣結識。

    “懶散在家。”

    “嗬嗬……”

    齊輔秦尷尬又不失禮節的笑了笑,剛才還不願意重視人家,結果轉眼風水輪流轉。

    “我們先說小友的事情。”

    閻老先生同樣把齊書記晾在一旁。笑嗬嗬的坐在秦淮身邊。

    雙重暴擊。

    齊書記有苦說不出。

    好尊貴的年輕人!

    親自泡茶,隆重介紹,並且招待優先,能享受其中之一,就算臉上有光。

    這秦淮,竟然獨得恩寵,究竟是何許人也?

    齊輔秦的好奇心被撩到了極點。

    “嗯,這是我的學生,應該不見外吧?”

    閻老先生見秦淮遲疑了片刻,忍不住說道。

    “無妨,這次來拜訪呢,是想給閻老先生看一件我的藏品。”

    既然是閻老先生的學生,那秦淮也不便趕走,從紙盒中取出真空袋,開始展示核舟成品。

    他並未明說這枚核舟是自己作品,其實也是有心想試一試:

    以閻老先生這般心思與專業技藝,會不會看出端倪?

    如果閻老先生都打眼了,那這枚核舟瞞天過海冒充正品完全是小意思。

    當核舟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的時候,閻老先生咦了一聲,取出隨身攜帶的指套,做好防護措施,便迫不及待的托起核舟,細細品鑒。

    “明朝風格,落款是王叔遠……嗯,有些許古韻,耐人尋味。”

    閻老先生讚不絕口。

    “這枚作品不如閻老先生。閻老先生的技藝,繼往開來,推陳出新。”

    齊書記也湊上前觀摩,以他業餘、但還算懂些皮毛的知識拍著馬屁。

    “這應該是王叔遠的作品吧?純粹看風格,看朝代,看損壞,看技藝的話,假不了。你從哪弄來的!?”

    閻老先生萬分詫異,這件原作,早已遺失在曆史長河中。

    若是還保存著,不應該現在才被拿出來。

    但這份雕工,以及核舟上的痕跡,以及核舟用料,都指向了一個不可能的事實……

    鐵證如山,就算拿給鑒定機構,也無法證明這是贗品。

    再仔細觀賞,閻老先生發現,除去損壞的部位,有些線條出現得莫名其妙。

    雖然不影響整體觀賞性,但寧缺毋濫,追求精準,是核雕師們自古而來一脈相傳品質。

    若是明代核雕宗師王叔遠,不可能如此毛糙。

    可光憑借這一點,還不能判斷真偽。

    也許這些線條有妙用呢?身為核雕宗師,王叔遠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閻老先生的眉頭皺緊,他竟然不敢肯定了……

    秦淮勾唇微笑,看來他的仿造技術,確實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瞞天過海的境界。

    秦淮喝著熱茶,和商雅對視一眼。

    “你怎麽不關燈……關了燈的效果不是更有感覺?”

    商雅的小聲問道,同時也有一點自得,瞧,我男朋友雕的作品,把一位宗師都唬住了。

    想到這裏,商雅臉上的錯愕緩緩浮現。

    嚇。

    難不成……真的能賣出兩千萬?

    ……

    另一邊。

    “越看越古怪,是不是還有另外的奇特之處?”

    閻老先生端詳良久,終於吐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愧是閻老先生。”

    秦淮灑然一笑,拉緊窗簾,關掉了室內燈光,然後站在閻老先生身後,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

    隨著潔淨光芒落在核舟上,仿佛核舟四周都是江水,月色融在水中,波光粼粼的倒映在舟蓬上、人物臉上……

    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月光,經過流動的江水過濾,再以反射折射的方式,雕刻出最終的光影效果。

    由此讓觀賞者想象出隱含在波光粼粼下的月色和流水。

    耳目一新!

    閻老先生久久無言。

    齊書記的不動聲色終於破功。相比於閻老先生的巔峰作品,這枚核舟,就像用全息投影加了特效一般。

    明明是靜態雕刻,卻給人一種動了起來的錯覺。並且,還延伸出了渺遠廣闊的想象空間。

    古人的奇思妙想,究竟是從何而來?

    “這不會就是那枚傳說中的核舟吧?技亦靈怪矣哉!”

    齊書記文縐縐的歎了一句。

    閻老先生曾經複原過王叔遠的核舟,不過與此對比的話,還遜色了三分——這是實話。

    “應該是原作,閻某自愧不如。原來還可以這樣利用光的效果!活了八十歲,第一次領悟到這一點。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閻老先生麵帶慚愧。

    小時候下河遊泳,河麵將陽光反射到岸邊,就會出現這種動態的波光粼粼,淡淡的,透明的,十分空靈曼妙。

    不過這麽多年來,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閻老先生從未想過用到雕刻核舟上。

    就好像蘋果成熟落地是稀疏平常的事情,然而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隻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慚愧慚愧,古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啊。”

    閻老先生愛不釋手,好像這枚核舟是他雕的一樣,滿麵紅光,再三觀賞。

    看完整體看局部。

    看完局部看細節。

    看完細節看線條。

    看完細節再開始感受創作者的下刀軌跡,從刀痕中感受創作者情緒的變遷,以及思考方式。

    開心得像個老頑童。

    “閻老先生好久沒這麽忘我了。”

    齊書記也想把玩觀賞一下這枚傳說中的核舟,可惜閻老先生讓他靠一邊站著,他隻能假裝個紳士,跟秦淮說說話。

    “不對啊,秦老弟,我怎麽感覺……這枚核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

    閻老先生孜孜不倦把玩了半個小時後,終於又發現了不對。

    扶了扶老花眼境,凝神,翻來覆去瞧了一陣。

    閻老先生先生越是把玩,心中的古怪就越是滋生。

    這枚核舟,再三確認不是偽造;而且它在燈光下,表現出來的意境攝人心魄,恐怕就是王叔遠的作品無疑。

    但閻老先生就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直覺。

    這種直覺找不到根據,就但又並非空穴來風。

    就好像一則軼事中記載的那樣:

    國學巨匠王國維請廢帝溥儀去家裏玩,給小皇帝秀自己淘來的古董,如字畫、金石、瓷器……

    溥儀隨手指了幾件,說這、這、這都是假的。

    王國維嚇了一大跳,心說我也不至於眼力這麽差?你都沒仔細看,就能鑒別真偽?

    後來王國維找同行鑒別,找老板那裏套話,果然溥儀指出的那幾件都是贗品。

    王國維頓時驚了。

    他這種老炮玩了幾十年,都打眼了。

    溥儀年紀輕輕,竟然一看一個準?

    後來溥儀若無其事的回答了王國維的疑惑:‘其實,我根本不懂你們那些個鑒別的方法、技術,我就是看你那幾件玩意和我家裏的那些個不太一樣。’

    這就是直覺。

    可令閻老先生抓耳撓腮的是,他有一份直覺,但找不到證據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