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節 水運氣象儀的墨菲定律

字數:5650   加入書籤

A+A-


    “這是在雕刻水運儀象台的蠟模。”

    秦淮悠閑的講解著。

    氣氛有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浪漫。

    “它一共有五層。

    第一層木閣名叫;正衙鍾鼓樓。負責全儀象台的標準報時。

    木閣設有三個小門。

    我們知道,古代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又有時初和時正。”

    秦淮一邊雕刻,一邊跟商雅講述。

    “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唉。”

    商雅窘迫的一笑,古代一天分十二個時辰她懂,但時初和時正就不懂了。

    “嗯。”

    秦淮輕輕一笑,眼神中滿是寵溺:

    “時初就是每一個時辰的開頭,時正就是每一個時辰的中間時刻。

    這就是細分時辰,便於計時。

    這座水運儀象台,雖然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設計並創作,但它的時間卻能精確到一刻鍾。

    每過一刻鍾,一個穿綠衣的木人在中門擊鼓。

    到了每個時辰的時初,儀象台中就會有一個穿紅衣服的木雕人兒在左門裏搖鈴。

    到了每個時辰的正中,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門裏扣鍾。”

    說到這裏,秦淮拿起圖稿,將設計圖擺在商雅麵前。

    用具體的畫麵,給商雅最直觀的感受。

    商雅唯一的感觸就是,這也太超前了!

    “第二層樓閣呢,是換一種表現方式報時。它的正中有一道小門,每逢一個時辰的開始時,一位穿紅衣的木雕人兒就會持時辰牌出現在小門前;

    每逢各個時辰的正中,一個穿紫衣的木雕人兒拿著時辰牌出現在小門前。

    這一層共有紅衣木雕人和紫衣木雕人十二位,手上的時辰牌牌麵上依次寫著子初、子正、醜初、醜正……

    就和現在的機械語言報時一樣,不過礙於當時科學技術沒辦法使用語音,古人隻能通過文字。”

    說起這些,秦淮如數家珍,無比詳盡的解釋著。

    看得出來,秦淮研究的苦功夫下了不少,甚至說,秦淮研究到近乎苛刻了,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要列入關注點——畢竟是努力到讓係統都絕望的奆老。

    “第三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刻。該層木閣正中有一個小門,每過一刻鍾,一個穿綠衣的木雕人持刻數牌出現在小門前。

    此層一共有九十六位綠衣木雕兒,刻數牌牌麵上依次寫著初刻、二刻、三刻、四刻等……

    第四層木閣負責晚上的報時。

    該層木閣中間有一個小門,木門內置一小木雕人,逢日落、黃昏、各更、破曉、日出之時,木人擊鉦報時。

    第五層木閣負責報告晚上的時間。

    這層木閣中間有一個小門,日出、日落、昏、曉、各更,一個穿紅衣的木雕人持牌出現在小門前。

    其實,每一層層木雕人兒的動作也由專門的機械控製。

    整座鍾表包含數套機械設備,一共包含12個紫衣小木雕人、23個紅衣小木雕人、126個綠衣小木雕人、1個擊鉦小木雕人,累計162個小木雕人。

    可以說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了!

    可惜這件原作在崖山戰敗後,由丞相陸秀夫背著,投水自盡了。

    不過哪怕是仿品的儀象台,也能成為一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見它的地位。”

    秦淮歎息著搖頭。

    如果古代用銅或者用金來製造這座水運儀象台就好了。

    或許今日。

    還能窺探原作的精密。

    然而現在,隻能看著史書聯想了。

    當然。

    在那種封建社會,一旦時局動蕩,就算你科學技術再先進,也必然出現停滯和倒退。

    哪怕是現代社會,隻要某個國家常年戰亂,科學就會瘋狂倒退上百年,甚至是幾百年。

    宋朝就更不用說了。

    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向往科學和真理,是走向星辰大海的根基。

    說到這些。

    秦淮想起一樁有趣的軼事。

    放下雕刻刀,笑著跟商雅分享。

    “天文學家蘇頌將水運儀象台研製成功後,就想要給它取名嘛。

    水運儀象台是蘇頌命名的,因為是靠水力驅動。

    不過呢。

    依照封建王朝的慣例,這座儀象台必須請皇帝親自命名。

    於是蘇頌上了一則奏章,《進儀象狀》:“若但以一名命之,則不能盡其妙用也,恭俟聖鑒,以正其名也。”

    這個時候。

    蘇頌的政敵跳出來了。

    一個煞筆書生太史局直長,名叫趙齊良,它上書跟哲宗皇帝說:“宋以火德王,名‘水運’,非吉兆。”

    意思是說我們大宋王朝是以‘火德’而興,而蘇頌稱這天文儀象為‘水運’,與大宋‘火德’是水火不容,很不吉祥,而且蘇頌其心可誅啊。

    直接就想給蘇頌立罪。讓蘇頌腦袋搬家!

    要知道。

    在這之前不久,蘇頌的好友蘇東坡就因‘烏台詩案’的文字獄差點陪上老命!”

    聽到秦淮的講述。

    商雅蹙起蛾眉,果然百無一用是書生!聖賢的品質半點沒學會,天天學人咬文嚼字,像個長舌婦一樣四處攪風搞雨,商雅都想穿越過去一腳踹翻這個臭書生。

    看得商雅嫉惡如仇的神態,秦淮唇角微微揚起,摸了摸商雅的秀發:“好在哲宗皇帝信任蘇頌,沒有深加追究。

    不過,皇帝心裏還是有疙瘩。

    所以儀象台製成後,特置於京城西南部的合台。

    為什麽置於西南呢?因為西屬金、南屬火,將水運儀象台置於西南是為了‘鎮水’,來避免‘水運’忌諱。

    結果——曆史真的很幽默。

    這個害怕水運儀象台犯國運的帝國。

    在水運儀象台正式置於京都合台後的第三十四年,也就是靖康元年。

    親眼見證了金兵攻破汴京!

    第二年。

    徽、欽二帝被掠,‘靖康之難’慘痛發生,北宋宣告滅亡。

    也就是說‘以火德王’的有錢帝國,在‘水運儀象台’製成後第三十四年就走向了滅亡。

    而且,南宋滅國時,也是丞相背著它投水自盡……”

    秦淮不無慨歎,墨菲定律在遙遠的一千年前就開始生效,而且釋放了一發精準的打擊。

    “哦,還有這回事。”

    商雅雙手托腮,長發鋪展在桌麵,就這樣靜靜地望著秦淮,此刻,畫麵中的商雅蘊含著十足的少女氣,眼眸中閃著思索的光彩。

    “你說這種忌諱真的可靠嗎?”

    她覺得好是奇妙。真的就這麽碰巧?

    秦淮搖頭:“當然不可靠!

    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根本沒用。

    如果宋朝將忌諱鬼神的心思放到崇尚武力上,以宋朝的富饒程度,後勤可持續保障幾十年,能將北方遊牧民族蹂躪到遷徙到歐洲。

    如果宋朝信仰科學,那更是不得了。

    所以迷信有什麽用呢?迷信就沒有靖康恥了?”

    商雅頷首。

    也對啊。

    我們現在和平安寧的生活,也不是靠迷信而來的!

    “所以啊,我希望能讓更多國人知道水運氣象儀的存在,這是對科學的尊重,就像西方人懷念伽利略,我們也應該懷念我們古代的科學家。

    匠人的追求無非就是這些嘛——藏禮於器,寓教於藝。”

    秦淮站起身來,周身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氣場。

    此時,月光從天窗灑落,好像無數的天精地氣,日精月華,諸天星力,都在這一刻,宛如雪花一般,向秦淮身上匯聚。

    叮,特效狂魔秦核舟,上線。(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