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節 林深時見鹿

字數:5832   加入書籤

A+A-


    提及銅藝,秦淮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了。

    畢竟已經準備了這麽久,從皿方罍開始,秦淮就一直耗費心血研究。

    加上靈光一閃,有了突破七千年築銅工藝的創意。

    如果成功,秦淮必然能夠開創一種新的工藝,這種工藝,能改變如今銅藝界千銅一麵的阻滯情況。

    據秦淮所知。

    無論國內、國外都有利用反應給青銅器上色的改良。

    但那也隻是依附在失蠟法或者範模法的一種小改動,並不是藝術形式上的解放。

    總而言之,青銅器鑄造在幾千年前達到巔峰後,就一直走下坡路。

    而秦淮,就算繼續古人的道路,也不過是千年技藝的絕唱而已。

    自秦淮後。

    青銅器鑄造工藝會繼續走向沒落。

    所以,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秦淮卻一直上下而求索,試圖披荊斬棘出一條新道路。

    熔銅無模鑄造法,其實換一種方式來看,就是道法自然。

    仿岩漿流動,仿岩漿凝固,再加上卷起千堆雪的浪花,便是秦淮靈感的來源。

    這樣想著。

    秦淮將新購買的粘土摻水糅合,這是用來燒製瓷器的,雖說有些暴殄天物,但秦淮找不到替代品,隻能如此了。

    粘土打成塊狀。

    長一百厘米。

    寬五十厘米。

    厚度十厘米。

    爾後。

    秦淮用刀具刻出想要的地形地貌,再將滾紅的銅液傾倒,銅液自高向低,緩緩流淌。

    倘若是以沈複的視角,那便是月湧江流的平原上,一片風平浪靜。

    突然。

    地平麵的盡頭,出現龍一條滾燙的炙龍,它紅得燙眼,和周圍的背景格格不入,就像一條謫落凡間的神龍,在秦淮削出的河道中肆掠。

    銅河洶湧。

    生機燼滅。

    秦淮如果傾倒得急,紅河就像山穀裂開一般,銅龍亦狂躁幾分,銅液飛濺,熱氣四溢。

    有時,銅液飛躍到空中,卻稍稍凝固了謝謝,便失去了流暢性,堆積在岸邊。

    等待著下一朵浪花的堆疊。

    一朵一朵浪花,在自然的牽引下,堆積凝固。

    浪花上被時間鐫刻一道道極為規整的痕跡,有點類似於火山紋,一眼望去,賞心悅目,舒心暢意。

    這就是美。

    銅液凝固時,短暫的時間差,被銅浪花記錄下來,哪怕是一千年後,兩千年後,都能看出端倪。

    可以推測出秦淮傾倒銅液時的緩急,可以猜測秦淮傾倒銅液時的角度,可以由此明白,秦淮當時所思所想。

    王羲之《蘭亭序》有雲: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文章可以傳情。

    藝術品也可以達意。

    不得不說。

    這種創作方式與像失蠟法截然不同,根本不必斤斤計較的刻畫每一個細節。

    更不用把一切都算計到精微。

    隻需跟著感覺,手上控製傾倒銅液的快慢,讓銅液在寥寥幾筆的模範中,綻放屬於它自己的那一份流光溢彩、千姿百態。

    ……

    銅液涼了。

    秦淮將作品從已經幹燥得裂開的粘土中撬出來,洗幹淨。

    好像兩顆樹。

    兩顆黃山山頂的迎客鬆,枝幹扭曲,宛如盆景中生長的奇樹,枝葉則像極了靈芝,似有祥雲纏繞,宛如仙家中物。

    哪怕還未打磨拋光。

    這件作品,就讓秦淮十分滿意。

    當然。

    拋光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為拋光就像化妝美顏瘦臉,能將四分美女變成八分,八分美女變得傾國傾城。

    若眼前的銅樹是八分美女,那秦淮的拋光技藝,便能讓它們成仙。

    於是。

    秦淮拿來粗砂紙,開始打磨,偶爾會取來小電鋸,切割掉不滿意的部分,一方麵,是為了讓畫麵立體感更強,一方麵,精簡銅樹,也是為了取適當值,達到增一分則滿,少一分則不足的恰到好處。

    ……

    銅樹鍛造結束。

    秦淮取出蠟模,開始雕刻接下來的一部分。

    兩顆銅樹,幹巴巴的擺放著,缺少韻味,秦淮要做的是將她們的瑰麗盡數示範。

    手腕飛轉。

    一隻鹿形蠟模出現在眼前。

    塗抹材料、熔蠟、灌注銅漿……一氣嗬成。

    秦淮站起來,長長的伸了一個懶腰。

    傍晚時分。

    銅鹿終於冷凝完成。

    秦淮耗費了半個小時,將兩顆仙樹焊接在銅鹿頭顱上。

    此時再看。

    一隻鹿魂悄然從虛空奔跑而來。

    融入銅鹿軀殼中。

    它的四肢倏然有動態交件之美,下頜微台,小耳豎起,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身上有幾處出現絨毛的刻痕,似乎有微風吹拂。

    微風吹拂而來,夾雜著濕潤的水汽,令人陶醉。

    仿佛能聞到森林中幽幽的清香,以及生物低鳴。

    海藍時見鯨。

    林深時見鹿。

    這是一隻鹿,又不是一隻簡單的鹿。

    它是森林中的精靈。

    靈芝在頭上生長,祥雲在頭頂環繞,一座森林全部的靈氣,都匯聚在頭頂。

    金光璀璨,炫目迷人。

    林深時見鹿。

    藝高時有魂。

    鹿身寫實,犄角寫意。

    似真似假,虛幻與現實,漸漸朦朧,湧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

    ……

    秦淮神情亢奮。

    捧著高約一米六的銅鹿,緩緩走入客廳。

    擺放在商雅河兩小隻麵前。

    兩小隻黑亮的寶石眼眸第一時間被銅鹿吸引,在鹿身下爬動,鑽過來鑽過去,還想站起來抓鹿的犄角。

    但是身高不夠,隻能發出吃力的咿呀聲。

    這一幕,讓秦淮想起某一段傳說。

    話說:

    有一個國家的大臣叛變了,國王身死,但作為嬰兒的小王子卻被人偷偷送走,不過在追殺中,護送者受了重傷,死在了野外。

    小王子孤零零的躺在繈褓中,生死未卜。

    不過,它並未餓死荒野。

    而是被狼群撫養,直到十八年後,它回到王國,報仇雪恨,成為國王。

    兩小隻放在銅鹿身下玩耍,確實有嗷嗷待哺的畫麵感。

    ……

    “我喜歡它頭頂上夢幻一般的犄角,宛如仙樹奇葩,總感覺是森林的守護神,或者是森林中的精靈。好看,頭頂金燦燦的,充滿著寫意的詩情畫意。”

    商雅撫摸銅樹。

    雖說是銅,但它卻是金光璀璨,宛如黃金打造,美得昂貴!

    “這還隻是初步嚐試……還有很多想法,我還未融入進來。”

    秦淮唇角微微揚起,這一項技藝,才剛剛開始。

    不過。

    作為秦淮創造的藝術語言,它一出生就注定要驚豔璀璨。

    譬如眼前的《林深時見鹿》。

    在如今千銅一麵的銅藝作品中,這一件銅鹿,憑借頭頂兩顆仙雲繚繞的璀璨金樹,絕對能稱得上是舉世無雙。

    對秦淮來說,熔銅無模鍛造工藝還有進步空間。

    但對銅鹿而言,它已然豔壓群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