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打假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A+A-


    白鷺鎮火了,在建陵城的社交網絡平台,成為了最新的熱點話題。

    首先點燃交際圈的,是菊花展覽園。

    這個世界上,哪怕是破抹布爛木頭,隻要免費都可以受到爭搶。更何況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園子,更何況這個園子的景觀和園子外的風景可以媲美4a級景區。

    菊花展覽園的各種zhào piàn,早就在網絡上紅了一把。不加濾鏡不用美圖就可以用來做壁紙的zhào piàn,狠狠地撩動了人們的心弦。是以盡管懷疑是廣告,很多人還是在周末義無反顧地趕去了白鷺鎮。

    更多的人選擇觀望,等待這些先驅者帶回消息。苦苦等了一天,終於等回了這些人,同時等回的,還有對白鷺菊花展覽園讚不絕口的誇耀。

    去了白鷺鎮一趟的遊客帶回了三個要點:

    第一,菊花展覽園不是一個雜亂無序的小園子,而是頗具現代化風格和環保意識的新時代建築,管理完備,井然有序。甚至在絕大多數景區還是人工檢票的時候,這一家園子已經走上了科技化電子化的道路。

    第二,景觀之美名不虛傳,實際風景甚至比zhào piàn還要美!

    第三,免費,真的完全免費!

    一天的時間,社交平台上關於菊花展覽園的tú piàn數目暴漲十倍。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這絕不是托兒能刷得起的,隻有真的有很多人去看去玩並且自發推薦,才會有這樣爆炸般的效果。

    還在觀望的人們全都行動起來,性子急的打算明天星期天趕早就去看,性子不急的打算緩一緩,等風頭過了之後再去,在人少的情況下靜靜享受風景。

    ***

    菊花展覽園的火爆,同樣帶動了另外一項火爆的事物——竹樓農家樂。

    吃是這個世界上經久不衰的話題,吃貨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群體,因此不管是網絡還是電視亦或是紙質傳媒平台,都有相當一部分與吃有關的內容。

    紙媒上有美食推薦,電視上有美食節目,網絡上則有各種各樣的美食網站。在白鷺鎮旅遊風潮興起後,經常上網的人發現,在各大美食點評網站上,悄然出現了“白鷺鎮竹樓農家樂”的身影。

    能被網站推送到網頁前列,當然少不了劉信花的推廣費。

    錢砸去後效果明顯。這麽一個新的美食區域,很快就被在那兒吃過的遊客們發現,因為印象實在好,紛紛上傳自己的消費憑據和zhào piàn,然後在評價裏麵狠狠地誇了一通,自發地推薦這樣一個吃東西的地方。

    “優美的風景,安寧的用時環境。在這個地方吃飯,就好比置身於天地間,身邊是稻香和泥土的芬芳,讓人感覺所有的壓力都消失一空,心靈得到了洗禮。竹樓農家樂,不同於這座城市任何餐館的吃飯妙處,推薦。”

    “有一種家的味道,很久沒有在外麵吃到這麽舒服的飯菜了。鄉村自有的綠色食材,吃的放心;平淡質樸的農家菜味道,吃的安心。極力推薦。”

    “我想用三個‘好’來評價竹樓農家樂——好吃,好玩,好便宜。廚師是各村請的掌勺師傅,水平很棒;竹樓下麵的廚房,還可以申請自己做飯,好玩有趣;比城裏餐館便宜的價格,卻有三四倍的分量,我們一群人人均才20多,真不敢相信是在景區附近吃到的價格,老板瘋了嗎這麽不想賺錢。”

    “我沒有被風景迷住,但是被林師傅的紅燒肉迷住了。他說他們老板說了,隻要想學,可以免費讓人在廚房觀看和學習農家菜的做法,這樣回家後也能吃到想吃的味道。我已經徹徹底底被這份胸襟折服,下周我要帶著小夥伴一起去,吃肉學做菜,妥了!”

    ……

    如果說一個兩個誇獎稀鬆平常,八成九成的好評姑且才有說服力,那麽竹樓農家樂百分之百的好評,簡直就是美食點評網站上的一股清流。

    為了規範點評,現在的網站都采用嚴格的審核製度,隻有tí gòng票根和相關消費證據,在網站證明不是惡意刷評價後,才可以對相關店鋪進行評價。這樣導致評價量稀少卻個個珍貴,好評率甚至成為人們衡量店鋪質量的標杆。

    竹樓農家樂在各大網站上線後,得到了累計評價約300個,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了。駭人的是,這300個評價都是誇獎,一個貶低的都沒有。也就是說,達成了300名以上評價還是滿分分值的奇跡表現。

    這樣的結果,一方麵吸引了同樣熱愛美食的吃貨,他們紛紛找出工作計劃來安排時間,決定一定要親自去嚐試一趟。

    另一方麵,卻是遭到了質疑。300人全滿分的評價,怎麽看怎麽透著網絡水軍的跡象。

    《美食周刊》欄目的編輯鄒揚,就是質疑者中的一位。

    《美食周刊》是一檔紙質雜誌和網絡平台同步發布的刊物,憑借其嚴謹的態度和專業的水平,在建陵城吃貨界享有盛譽,甚至被譽為“美食聖經”。

    再多再好的館子,都有推薦完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推移,雜誌的質量開始有所下滑,雖然口碑還在,但雜誌社出於成本考慮,確實不打算繼續辦下去,決定將這本賺不到錢的雜誌腰斬。

    美食周刊的編輯們輾轉反側,終於想出了一個維持雜誌熱度的好法子——打假。

    謊言被拆穿,向來是網絡平台的用戶們最喜聞樂見的事情,拆穿謊言的人不但可以收獲名聲,還可以得到大量關注。為此甚至誕生了好幾家以“探索真相”為主題的網站,這些年來一直風風火火,熱度不減。

    美食周刊編輯發現,沒有一個專門打假網絡美食推介的機構或者團體,於是他們覺得,自己來做這個。

    最新火爆的竹樓農家樂,剛剛好撞到了槍口上。

    “我就不信了,怎麽會有零差評的館子。”鄒揚拍著桌子道,“這家店的老板請網絡水軍水平太低,居然不知道真假參半才可信的道理,把話說太滿,一定到處都是lòu dòng。”

    “主編,好像真的沒有lòu dòng。”編輯部除主編外的七個手下,分工合作將每條評論仔仔細細看了個遍,給到鄒揚的,卻是不太好的dá àn。

    “不可能。”鄒揚否定。

    “真的。現在美食評價網站實名製,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要負責的。所以可以查看到每條發言的人是誰,然後順著摸過去看他們的其他評價,事實證明,都是活生生的個人賬號,而不是gōng guān公司的網絡水軍賬號。”

    手下一人給主編鄒揚做了詳細解釋:“不過有一個奇怪的點,不知道當不當講。”

    “矯情什麽,快說。”

    “有一個好評裏麵,提到白鷺鎮竹樓農家樂的一位師傅,做魚特別好吃,而且價格極其實惠,強烈推薦他的朋友去吃。就在他那條評論最底下,提了一句說那個做魚師傅分管的竹樓裏,還有標價1000一條的仙魚,他說自己吃不起,如果有人去吃了覺得值,一定要跟他分享一下感覺。”

    “1000塊一條?仙魚?”鄒揚眼睛亮了,“就打假這個了!咱們收拾收拾,去白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