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沃曰丹湖邊獲救

字數:2028   加入書籤

A+A-




    六月盛夏,基米奇正位新樓蘭國王。佛道子代天宣讀詔書白;‘’上天靈霄寶殿玉皇大帝詔示,下界東勝神州界內天山東麓之維吾爾,哈薩克,俄羅斯三民族部落協同一致,恢複古樓蘭帝國,特頒“詔令俄羅斯民族英雄弗拉基米爾,基米奇引領眾生,和睦相處,國運永昌。特此詔示。維茨基裏和劄伊洛夫陪同基米奇登上國王寶座。

    國王先封維吾爾族姑娘阿列琴娜為王後,封旺堆和阿什德美為左右丞相,封米哈伊利奇為監國,封維茨基裏和劄伊洛夫為左右大將軍統領三族軍隊。

    同時委派三使團出使伊犁,庫車,元帝國,表示互相通好,永不侵犯對方領地。保護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旺堆和斯坦諾耶娃補辦了婚禮,人們高高興興的參加他們的盛宴。婚禮由維吾爾族長兼右丞相阿什德美主持,國王基米奇做證婚人。左丞相府熱鬧非凡。旺堆設宴款待各位來賓,人們載歌載舞,歡聚一堂。斯坦諾耶娃當場改名為尼謝諾耶娃。左丞相旺堆派兩名軍士和兩個女仆用馬車去把自己妻子原來的婆婆接到府裏瞻養。可惜老人家無福享受,來到左丞相府第九天就離開人間,去閻王爺家報到了。

    佛道子師徒離開樓蘭,駕起祥雲往西而去。

    火紅的太陽照在艾比湖上,湖邊的水草茂盛異常,野花到處開放,蝶兒飛,鳥兒唱,湖邊處處有牛羊。湖邊彎曲的小路上,一條黃牛拉著一輛勒勒車沿著艾比湖漫無目的行進車上坐著一位老阿爸和一個姑娘。阿爸穿一件蒙古長頭戴一頂大沿的蘆葦帽,腳上的靴子很破。看不清是什麽顏色,腳趾頭兩三個都露在外麵。滿瞼的皺紋,昏暗的目光,顯得更加蒼老。

    姑娘深蘭色的蒙古袍還算整潔,圍一條深綠色的頭巾,臉被日頭曬得通紅,後腦勺上梳著很多小辮,腳上的羊皮靴子很舊,左手搖一束野花,右手的馬鞭慢條斯理的抽一下黃牛,牛兒沒有疼的感覺,依然慢幔地往前挪步。車上一口鐵鍋,兩隻破碗,一隻銅水壺,幾塊火石。

    時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照在湖邊的沙地上冒著金星,姑娘‘’籲‘’了一聲,黃牛很聽話,站住不動。姑娘下車,卸下牛套,牽著到湖邊飲水,牛喝足水,姑娘把僵繩解下來,任牛兒去吃草。姑娘從車上拿起銅壺,到湖邊裝滿水,走出好幾裏路揀來一捆樹忮。支起銅壺燒水。姑娘的運氣很好,在揀樹枝時揀到野狼吃剩下的兩支羊腿,她順手放到火上烤。老阿爸坐在車上一動不動。羊肉熟川睞了。膻香味鑽進阿爸的鼻孔裏,老阿爸深深歎了口氣,又‘’哎喲‘’一聲,姑娘聽見老人喘氣的聲音,拿起破碗倒水。從羊腿上撕下一塊肉,端著羊肉放在車上,她把肉塊撕成肉絲,老阿爸伸出粗糙而顫抖的手。拿起肉絲哆嗦著放進自已的嘴裏,姑娘端起水碗輕輕地送到老阿爸的嘴邊輕輕喝了口水,就這樣吃一口肉絲喝一口水,一直到曰頭偏西才套上牛車,沿著湖邊往前走去。

    老阿爸叫沃日丹,姑娘叫亞珠,父女倆是元世祖忽必烈遠征西亞時遺下的一支蒙古部落。部落所在地叫達勒大。地處天山中段,西邊是準噶爾阿拉套山,南麵是婆羅克努山,奎屯河從中間流過。水草豐美,這裏成為蒙古部落的棲息地。亞珠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沃曰丹在奎屯河邊揀到這個孩子,從此父女兩相依為命,當時這孩子剛滿兩歲,沃曰丹把她抱回家交給他婆姨喂養,取名叫柯亞珠。

    柯亞珠六歲時,媽媽難產而死。柯亞珠非常孝敬,今年春天,沃日丹突然得重病,高熱不退,生活困苦,地處荒涼,無醫無藥,最後下肢癱瘓。父女兩萬般無耐離開蒙古包,去達勒大尋找沃曰丹的弟弟沃日勒資助的。

    西邊的曰頭已經落下去了,東北方黑壓壓的烏雲正往這邊飛來,前麵不遠處有一小山坡。山坡上稀稀落落長著四棵老榆樹,彎彎曲曲,歪歪扭扭地立著。山坡上有一片窪地,柯亞珠趕著牛車要去那裏躲雨。這時,老黃牛發起皮氣,盡管柯亞珠的皮鞭怎麽抽打,它就是不往山上走。沃白丹說;‘’孩子,別打了,不好了,前邊有狼群。。。。。。‘’沃日丹話未說完,山窪裏‘’嗷,嗷“的狼嗥聲震動田野。七八隻野狼朝牛車奔來,黃牛看到狼群急轉身拉著車往山下跑去。狼群在後麵追趕,一眨眼的功夫,狼群把牛車圍住,兩隻狼跳上牛車,一隻狼張開血盆大口,露出鋒利的牙齒,眼看就要咬上沃日丹的脖子。說時遲,那時快,一把袖箭正好刺入狼嘴裏,狼‘’傲‘’的一聲,滾到車下。緊接著皮鞭“劈劈啪啪”響個不停,狼群的嗥叫聲,遠處的雷聲交織在一起。沃日丹父女倆象傻子一樣呆坐在牛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