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愈發奇葩的建軍曆…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A+A-


    第469章、愈發奇葩的建軍曆程

    於是,在克裏奧佩特拉女王的麾下,就冒出了一大票穿著土黃卡其布軍服,帽子兩側垂著布簾的西方版“昭和風日本鬼子”……雖然這樣的陣容讓人看得很是囧囧有神,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套服裝的實踐效果還不錯。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創立起來的近代陸海軍,乃是分別以西方法、英等國為藍本的,在製度和服飾方麵有著明顯的繼承性。所以,日本陸軍的服裝,就與法國北非軍團的製服非常相似——當時,法軍非洲殖民地在沙漠地區的駐軍,每個人的帽子後麵就都拖著一圈布,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的效果很顯著。

    日本陸軍在引進了這一設計的同時,又有創新,把帽子後麵的一圈布改為兩塊布,垂在帽子的兩側。這是一個很難看,但卻很實用的設計,不僅可以擋風、防塵、遮陽、是防蚊蠅叮咬,在士兵用肩膀扛東西的時候還可以充當墊布,保護頸部皮膚不被磨破。而圍布不連在一起,也更加有利於通風透氣。因此,雖然日本軍隊從來沒有殺到過非洲沙漠,但日本鬼子的軍服倒是意外地很適合在埃及當成作訓服來使用。

    除了日本鬼子的卡其布軍服之外,馬彤還順便弄來了一堆“三八大蓋”道具槍{當然是隻有個樣子的假貨,沒法打子彈,可以想象成比較精致的木槍},準備作為訓練道具。

    不過,王秋和其他人暫時都還沒有給埃及女王的城管大隊換裝熱兵器的打算,所以,這批道具槍暫時都被丟進了倉庫,隻是把刺刀分發給了埃及軍隊,讓他們插在腰間當匕首用。

    ※※※※※※※※※※※※※※※※※※※※※※※※※※※※※※※※※※※※※※

    與完全現代化的防護器械相比,亞曆山大港城市步兵大隊使用的攻擊武器,就顯得比較落後了。

    除了代替匕首的刺刀之外,王秋就隻給他們每個人配發了一把高強度的合金戰斧而已,主要用於在對陣羅馬軍團的時候,劈開羅馬人的盾牆——經過實踐測試,如今羅馬軍團使用的那種大方盾比門板還薄,劈起來跟劈柴一樣輕鬆。至於遠程攻擊武器,就隻能指望這些雇傭兵們從敘利亞帶來的弓箭和投石索了。

    這樣的攻擊能力,實在是完全顯示不出穿越者們領先於時代兩千多年的巨大優越性。還有,諸位穿越者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個時空的埃及給克裏奧佩特拉女王當保鏢,又不敢輕易離開蟲洞太遠{害怕蟲洞消失,困在異界回不去},為了維持統治,克裏奧佩特拉女王陛下必須有一支能夠獨立作戰的精銳軍隊才行。

    於是,楊教授在翻閱了史書之後,建議給這些雇傭兵發放一批長矛,編練一個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這是在羅馬帝國興起之前,希臘人發明出來的西方世界最強戰陣!

    在重裝步兵方陣出現以前,歐洲人的軍事技術還處於蒙昧狀態,打起仗來像流氓群毆似的雜亂無章。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類似於流氓群毆的混亂戰鬥,漸漸被進入文明時代的希臘人所淘汰。為了更加有效地相互掩護和進行戰鬥,長矛大盾的重步兵方陣戰術應運而生。到了公元前4世紀,方陣戰術在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繼承者亞曆山大的時代發展到了頂峰,形成了各兵種有機結合成的原始多兵種混成部隊,在亞曆山大大帝的東征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亞曆山大大帝就是憑借著這種傳奇的馬其頓方陣,在十幾年間縱橫地中海,統一了希臘半島,毀滅了宛如龐然大物的波斯帝國,從希臘向東一路打到印度河畔。

    馬其頓方陣的基本隊形,為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並且有騎兵和排成鬆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配合。整個馬其頓方陣就好像一個長滿巨大尖刺的鋼鐵刺蝟,方陣之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著,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則是將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這樣可以增強正麵對騎兵的殺傷力。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根據雅典人在被馬其頓人擊敗後的描述,攻到馬其頓人麵前的每個士兵都必須同時對付至少十個以上的長矛頭!

    如果在合適的平原地形上,讓敵方的馬其頓方陣完成了排列準備,當時的西方軍事家幾乎拿不出有效阻擊這種方陣的辦法,隻能編組另一個方陣進行對撞。當公元前332年征服波斯帝國的高加米拉會戰之後,馬其頓方陣不可戰勝的威名就傳遍了整個西方世界。而日後統治埃及近三個世紀的托勒密王朝,其創立者就是亞曆山大帝國的埃及總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享受著亞曆山大大帝的餘澤。

    按照楊教授的看法,讓埃及女王的軍隊編練馬其頓方陣,似乎是一個因地製宜、因時製宜的合理選擇。

    但是,眾人在一番討論和查閱資料之後,最終還是否決了這個建議——雖然從好萊塢電影《亞曆山大大帝》和《全麵戰爭》遊戲的畫麵上看,馬其頓長矛方陣那種傲視天下、碾壓眾生的氣勢,確實是非常令人振奮。但想讓這麽一個擠擠挨挨的長矛森林能夠如臂指使,訓練起來的難度和士兵們之間所需要的默契,也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跟靈活簡便的羅馬方陣相比,馬其頓方陣無法適應崎嶇地形,隻能在平原上作戰,更要命的是由於方陣的構成複雜,整個列陣速度十分緩慢:在上個世紀的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之中,馬其頓軍隊就是因為來不及列好方陣,羅馬人就殺到麵前,不得已用散亂隊形出戰,最終才導致慘敗亡國的。

    總的來說,如果沒有一支非同尋常的精銳強兵,最好還是不要玩那麽高難度的方陣戰術。

    此外,馬其頓方陣僅僅是正麵攻擊力比較強,脆弱的側麵和後方需要騎兵的掩護。偏偏埃及女王一時間根本湊不出足夠的騎兵部隊——在這麽一大票烏合之眾裏麵,隻有很少幾個雇傭兵首領養得起戰馬,其他人都是合用一匹馱馬扛行李。然後再加上女王身邊不到二十個女騎士,以及下埃及地方貴族向女王提供的大約兩百名騎馬家丁,總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三百騎。這點數量顯然不夠掩護一個馬其頓方陣的側翼。

    當然,王秋他們一穿越過來,就立即給這批騎兵換上了現代製式的馬鞍和馬鐙,但這些騎兵的來曆複雜,很難統一指揮。即使有了馬鐙這種劃時代的發明,也未必能夠戰勝擁有數量優勢的羅馬騎兵。

    不過,雖然馬其頓方陣被否決了,但是給缺乏訓練的雜兵使用長矛,確實是比配發刀劍更加合適的選擇。為了讓新招募的亞曆山大港本地士兵盡快形成戰鬥力,王秋他們在現代世界趕製了三千杆高強度合金長矛,矛頭更是大名鼎鼎的三棱刺,據說隻要捅出傷口就能讓人出血不止而死,確實稱得上凶殘二字。

    雖然在克萊昂隊長這些雇傭兵看來,這些合金戰斧和三棱刺的殺傷力已經稱得上恐怖。但王秋等人依然覺得這幫雜牌軍的傷害輸出能力嚴重不足。依靠他們去鎮壓一下那些拿著木棍石塊的暴民倒也罷了,若是對上久經沙場的羅馬軍團士兵,即使是跟被已經打垮的潰兵交戰,最後的傷亡數字恐怕也會很大。

    而埃及女王克裏奧佩特拉手裏目前掌握著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有經驗的戰士,真的是太匱乏了,這批並不怎麽可靠的三流雇傭兵,已經是她麾下僅有的一隊比較像樣的軍人了,實在是金貴無比——沒有了這批骨幹老兵,克裏奧佩特拉女王根本是連一支軍隊的架子都拉不起來——這都是未來的軍官團種子啊!

    所以,在這一天吃過早飯之後,克萊昂大隊長和其他幾個軍官,又領到了一批號稱加持了“神力”的新兵器——粗看上去,這隻是一根沉甸甸的烏黑短棍,但若是按下一個機括,就能發現它的厲害之處。

    ——這就是富有城管特色的冷兵器作戰秘密武器:電-警棍!

    當早期的羅馬軍團,還在使用木盾皮甲的時候,由於他們一身裝備都是絕緣體,電棍打上去的效果恐怕不怎麽樣。但是,如今的羅馬人已經征服了幾乎整個地中海世界,在軍械方麵也升級了很多。一般在木質大盾上都要用鐵片和鐵條加固{那玩意兒防護麵積大,又要背著長途行軍,所以重量上有限製,無法做得太厚,不用金屬加固的話,實在扛不住日耳曼狂戰士的大斧頭},更奢侈一點的還要用黃銅和金銀來裝飾盾麵。而單純的皮甲也很少見了,一般再怎麽樣也要在肩背部插上幾塊金屬甲片,或者鍛造一副青銅胸甲……於是就等於是從原本的絕緣體變成了導體,再也扛不住電棍的電擊了。

    不過,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地中海世界,首先第一批嚐到電擊滋味的倒黴蛋,還要數克裏奧佩特拉女王手底下這批剛剛獲得電棍的埃及軍隊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