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論功行賞
字數:3064 加入書籤
可以說,方臘起義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他自身。
方臘是以摩尼教起家,而在起義時又是借助南方民眾受花石綱迫害的由頭,這二者最後要融合在一起,難免不會造成衝突。
因而,在發展起義軍時,方臘在很大程度上在強迫眾人加入摩尼教。
起義軍無弓箭、盔甲,隻以鬼神那些隱秘難測的事互相煽動,燒房舍、掠金帛子女,誘逼良民加入隊伍。人們安於太平,不識兵革,聽到金鼓聲就束手聽命,不到十天就有數萬人參加義軍,
這支義軍中,摩尼教徒成了骨幹力量,其他人不過是在混水摸魚,他們很難形成合力。
再者,方臘對外人信不過,大多情況下在用人唯親。宰相方肥、大將軍方七佛、太子方書、二太子方毫等等,他們都是方家人,也都占據著重要職務,因而對局勢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隻是,他們並不能統攬全局,甚至在管理和組織上缺乏能力,從而造成了起義軍隊伍的忙亂和無序,如此的隊伍若能打好仗還真見了鬼。
還有一點,那就是方臘對局麵過於樂觀,對困難估計不足,甚至在軍事上錯誤地采取了消極固守的對策,沒有利用全國普遍發展起來的大好形勢,采納義軍將領呂將提議的“直據金陵……先立根本,後商議攻取之計”的謀略。所以,當宋軍占據了金陵、鎮江兩地的長江要道後,起義軍便處於了被動地位。這也是農民起義軍的至命弱點,他們隻看到了眼前,卻沒考慮過長遠,是屬於目光短淺的一類。
最關鍵的一點實際上就是方臘起義的時機不對。宋王朝雖然已經腐朽透頂,趙佶也昏庸無能,甚至花石綱還激起了巨大的民憤,但是這對一直比較平和的宋王朝來說並不至命。
趙佶昏庸而不殘暴,朝廷腐朽還能正常運轉,就是花石綱也被歸結個朱勔個人身上。所以,當方臘起義發動後,趙佶馬上下達了一份罪己詔,同時撤銷蘇、杭造作局,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這在一定程度上把民心給收了回去。
當然,方臘的這次失敗也與高峰的小動作有關,不過,關係並不大。
方臘的整個起義過程實際上與史上相差不多,最大的區別便是吳玠和丁寶的參與進來。
這二人雖然幫助方臘把南方收攏起來了,同時占據了數個州府,但他們隻是為了自己勢力的發展才如此,哪會去管方臘如何?
不過,高峰對方臘還是有另一種感情存在。這是宋王朝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注定要失敗,但其意義重大,特別是北宋王朝的覆滅與它有著極大關係,所以高峰不想在起義過程中參雜太多的自家因素。
他的想法很簡單,既不殺害方家人馬,也不去救助他們,他們最好還是按曆史的軌跡行進,那樣大家都能接受。
實際上,高峰曾在救與不救方臘間徘徊了很久,就算給方臘留下了那張紙條也是認準了方臘不接受才做的,這不過是給丁寶還人情的一種方式。
方臘與宋江不同。招撫了宋江,還可以控製和使用他,至少他不會淩駕到高峰的頭上,但救出了方臘就不好說了,如何處置連高峰自己都說不清楚。
方臘自稱聖公,與稱帝無二,這樣的人你敢當手下使用?是你給他當手下使用吧,那還不是救一個天王老子回來!這種事高峰除非傻了才會去做。
所以,就算是給方臘指條明路,實際上也是讓他去流求,那裏遠離高峰的根據地,能否成長還看他自己,高峰可不想與他有什麽瓜葛。
當然,方臘最終還是如史上那般被捉,而高峰也如願得到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這個結果還是很令高峰滿意的。
八月份方臘將要在汴京問斬了,而其餘部也被宋軍四處圍剿,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剿滅。
至此,兩股最大的起義——方臘和宋江,都在宣和三年被消除,宣和不和的事情到此好似有了轉機。
賊子消滅,形勢好轉,皇帝陛下自然高興,他除了論功行賞、大賞功臣之外,還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一律允許。
童貫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同時接替王黼任樞密使,而這時宋金共同伐遼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童貫又立馬揮軍北上,前去攻打燕山之地。
這裏值得一說的是蔡攸,他將為童貫的副手,一同出征。
大功臣高峰自然也跑不了獎賞,一些金銀財寶他也看不上,於是朝廷下詔,任高峰為馬軍副都指揮使,主管京東東路安撫司公事,知青州事,官居五品,除此之外,還專門給高峰設置了一個官位,京東兩路發展使。
這次的官位就不簡單了。安撫使和知青州不變,這是實權,也不需要變,不簡單的是馬軍副都指揮使和京東兩路的發展使。
京東兩路包括青州所在的京東東路和張業的應天府所在的京東西路,這兩路含蓋山東半島大部和淮北地區,地域十分寬廣。
由高峰任兩路的發展使,這就是讓他來全力發展兩路的經濟了,這既說明了朝廷從豐’縣發展試點中嚐到了甜頭,同時也想讓發展之策盡快通向全國。
實際上按朝廷的想法,是要在全國全麵鋪開的,不過,因高峰的反對,還是暫定在兩路先發展,然後逐步鋪開。
這也是為了穩妥起見,因為高峰知道,憑現在的官員理念和科技水平,根本無法全力展開,若做不好,將會得到一個畸形的發展模式,那才是誤國誤民。
兩路同時展開好處就比較多了。試點本來就在京東西路進行,張業、穀正以及楊邦乂、仇悆等人都在京東西路,所以說京東西路有很厚的發展底蘊。高峰來到京東東路任職,此路自然也要列為發展的重點,因此兩路齊頭並進,將會相得益彰,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