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夏收
字數:3467 加入書籤
A+A-
小營莊的夏收來了。
現在不像以前,以前還要交公糧,現在收下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自己家的,那種滿滿的獲得感和收獲尤其在糧食豐收時更加明顯。
小營莊的夏收,全家老小都上陣。麥田裏,每家每戶的勞動力,有的蹲著、有著彎著腰,或是三五壟,或是六七壟,看每人能力不同,壯勞力總是能者多勞,弱勞力適量而行,總之是人人都有活幹。有的家庭是先收割後整理裝車,有的則是分出一部分人邊收割邊裝車拖回家,視分工不同,不一而足。平均來說,一家人齊心協力,正常三五口之家,一個上午割下一畝多地小麥是沒有問題的。
小營莊人用來拖小麥的車子很統一,都是兩輪的板車,俗稱“架車子”,一畝地小麥用上三五趟就能拖回到麥場裏。拖到麥場的小麥會被均勻的攤在賣場裏,然後用牛拖著石滾在上麵周而複始的轉圈,就像驢拉磨一樣,配合不斷的翻動,最終小麥粒從麥稈裏脫落,分離之後,小麥曬幹裝袋儲存,麥秸稈則壘成一垛。麥秸稈除了燒柴火,還可以在冬天時喂牛,也是很寶貴。
隨著老吳頭的年紀增大,他感覺自己幹農活越來力不從心了。以前幹一天的活,晚上吃頓飽飯,第二天還是生龍活虎一般的起床幹活,現在累一天後,感覺胳膊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似的,晚飯連抬手端飯碗的力氣都懶得出,一身的疲倦。
老吳頭有氣無力的狀態,二婆看在眼裏,記在了心裏。趕上逢集的功夫,二婆拉著板車到集上買了幾件啤酒拖了回來,還捎帶著帶了幾個涼菜給老吳頭改善改善生活。
近一階段,二梅和小明這都比較安穩,沒什麽事。二婆就應了去縣城給大寶帶孩子。大寶和大寶媳婦平時都要上班,思賢上中學了,家裏沒人照顧不行,思賢姥姥姥爺還要帶自己的孫子, 忙不過來,大寶媳婦抱怨大寶了很多次,大寶才最終跟二婆講,二婆就答應了。
前一陣子,二婆在縣城帶孫子,不怎麽回來,老吳頭在家就成了孤家寡人。老吳頭逢人也自嘲,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挺好。老吳頭一個人在家時,吃飽雖然沒有問題,但吃好這個目標就很難實現了。一來是老吳頭並不怎麽會做飯,除了熬鍋稀飯,就是下碗麵條,連菜都不炒一個,吃饅頭稀飯時就拌點醬豆,吃麵條時就啃兩塊生蒜;二來就自己一個人,二婆不在,孫子孫女也不在身邊,老吳頭也沒心思弄那點好的吃,老吳頭就這樣這麽每天的過生活。要不是怕老吳頭夏收忙不過來,二婆還暫時不回來,老吳頭這種日子恐怕還且過著呢。
二婆一到家,廚房裏隨便看了幾眼,就知道老吳頭的生活是個什麽狀態,心疼的不行。當即準備了好幾個菜,給老吳頭改善生活。老吳頭還笑二婆,說二婆真奢侈,他平時都很節儉,基本不怎麽吃菜。說的二婆豆大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掉。
夏收到一半,二婆感覺到了老吳頭的變化。她知道,老吳頭也老了,以前那種為了支撐起一大家子人的氣力,被一年又一年增長的年齡磨去了,以前那個倔強的從不放棄的老吳頭真的成了老吳頭。二婆心裏難受,所以第二天就去了集上拖回來幾件啤酒,還順道買了一些涼菜,她知道老吳頭好這一口,也喜歡吃集上賣的特色涼菜。
忙了一上午回來的老吳頭,看到二婆精心準備的午餐笑了。隻有二婆知道他的愛好,這麽多年了,隻要他有一點想吃的念頭,二婆都會立馬給他買來。
過去農忙的時候,老吳頭是很少喝酒的。他知道自己喝酒後就犯困,這樣下來就容易耽誤農活。今天特別高興的老吳頭破了例,開了兩**啤酒,叫二婆炒了個花生米,加上幾個涼菜,一個人自斟自飲了起來。
啤酒一喝起來,老吳頭的心情愈發的舒暢起來。邊喝邊跟二婆聊了起來。
“日子總會越過越好。去年家裏發生了那麽多事,到了今年一切都變好了。”邊說著,老吳頭就端起一杯啤酒要給二婆嚐嚐,二婆果斷的拒絕了,讓老吳頭自己喝。老吳頭笑嗬嗬的,說:“酒是糧食精啊,越喝越年輕,你就不愛喝。”
接著老吳頭說到了今年的收成上。
“咱村裏,正常一畝地收個七百斤頂天了,今年你猜咱家一畝地能有多少?我估計將近有八百斤。咱家這有六畝地,那就是多收六百斤,按一塊錢一斤算的話,那就是多好幾百塊錢啊!”
二婆也為這良好的收成感到高興,同時也更加擔心老吳頭的身體吃不消。對老吳頭說:“小明整天到處晃,不是打牌就是喝酒的,家裏的農活也不管,四兒收完糧食回娘家幫忙去了,要不叫小明回頭把四兒叫回來給你幫把手?”
聽二婆又提起小明,老吳頭心裏有點不爽。你說小明是一個農民,收麥又是農民最忙的時候,他倒好,整天到處晃蕩,喝酒打牌賭博,跟個大閑人是的,分給他的三畝地,他可倒好,都交給媳婦弄,自己當個甩手掌櫃,家裏事完全不管,你說這人有多混吧。
老吳頭沒作聲。二婆知道他的心思,接著說:“我回頭找找他,看他幹啥呢,叫回來幫你收收麥子。咱這還沒收一半,得虧麥子還都沒全熟,要是都熟了,到時候真是忙不過來了。”
吃完午飯,喝了幾**啤酒的老吳頭破天荒的沒去幹農活,在家好好的休息了一下。沒有午睡的二婆則在麥場裏忙活開來。直到下午三四點鍾,老吳頭的酒勁才徹底醒過來,去麥場裏繼續拾掇麥子。
第二天一大早,剛準備和二婆出門去幹活的老吳頭,一眼看到小明帶著一台收割機來到了門前。老吳頭疑惑的回頭看了看二婆,二婆也是一臉迷茫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原來是小明看各家麥子都開始收,雖然到處晃蕩,也留心找了一台在周邊的攬活的收割機,談妥了價錢,就帶著收割機一早回到家給老吳頭和二婆幫忙。老吳頭和二婆自然是喜上心頭,趕緊帶路到地裏去了。
收割機的速度就是不一般。一天下來,割完了老吳頭好五畝地小麥。前麵一邊割,後麵的人隻管將麥子裝上拖拉機帶的平板, 割幾個來回,拖拉機將平板套在後麵突突的就拉回了麥場裏。這效率老吳頭從來沒見過,一天下來,笑容都沒離開過。
接下來的一天,拖拉機卸下收割機hé píng板,拖上石磨,在老吳頭的麥場裏撒歡的跑,一層層的麥子被翻起,被拖拉機碾下去,再起來,再碾下去,脫麥的效率太高了,以往需要一頭牛幹一天的工作量,隻需要拖拉機帶著石磨一個小時就夠了。
沒用兩天的功夫,老吳頭的六畝小麥全都收到了麥場裏,這速度,怕是已經創造了曆史。
晚上,躺在麥場裏老吳頭望著天上的星星,心裏念到,隻要再曬一曬,這幾千斤的小麥算是落到口袋裏了,今年的夏收算是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