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欲聯兵周室遞國書

字數:5499   加入書籤

A+A-




    六十年前,愛琴海沿岸,奧林匹斯神山突現神光,十道或璀璨或昏暗或內斂的光芒,裹挾著十件神兵,降臨於世,十名被神兵認可的武者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焦點。十大神選武者南征北戰,無論個人武力還是戰功,皆空前煊赫,以神名自居,更讓世人驚懼的是十人聯合一起,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播灑神恩的戰爭。



    除了十大至強主神兵,四大赤金聖衣、十二黃金聖衣、三十六白銀聖衣,也被眾神根據神諭一一打造而成,等級較低的青銅聖衣、黑鐵聖衣更是不計其數。



    三十六白銀聖鬥士,俱是宗師級武者,全部是執掌一支兵馬的將領;



    黃道十二神將,最低是大宗師級武者,其中的佼佼者皆是大宗師巔峰,統禦一方,掌控軍政大權;



    白銀聖鬥士、黃金聖鬥士,皆是坐鎮軍中,調度兵馬,據有一定的戰陣之能,而四大赤金聖鬥士則完全不會任何兵法,他們隻會——shā rén。



    赤殿,又名裁決所,是神教傳播過程中慢慢衍化成立的組織機構,成立的目的隻有一個:裁決所有異教徒!裁決所手段詭異,凶狠決絕,shā rén如麻,滅派屠宗,每次行動必然血染蒼穹,被裁決者流的血把裁決所的牆磚、地麵都染紅了,又被稱之為“赤殿”。



    赤殿四大神使,不事生產、不通軍事,所作所為隻為清除異教徒,是眾神手裏最利的劍。



    赤殿神使全部是大宗師巔峰之上,又被稱作“準聖”。



    即使是同為大宗師級的黃金聖鬥士也對赤殿四使諱莫如深,隻因每每赤殿使的出行,伴隨的必然是慘絕人寰的血雨腥風。



    ——————



    一個月後,羅刹堡一戰傳遍天下:北至漠北深處,南抵南海盡頭,西起河西六州,東傳東海之濱,各國各族,盡皆驚駭。



    西涼君臣頻頻遣使上書,向自家宗主國大周請援;西蜀、南滇擱置邊界爭議,暗暗積蓄力量;南宋朝堂吵成一片,爭論是戰是等;北周西軍、北四軍不時乘騎出塞、躍躍欲試:休養生息三十載的華夏神州,如沸水烹油,動蕩開來。



    而造成南宋朝堂爭辯不休的,正是來自北國的一封結盟書。



    大宋,京城,杭州。



    三日前,北周遣使覲見,上書結盟:周室感念炎黃血脈一體,體恤西涼軍力不足以當奧林匹斯,欲與宋廷結盟聯軍,同援西涼,共衛華夏。



    消息傳開,又是一片嘩然,朝堂諸公權衡利弊、爭輪不休、僵持不下:分成了同意結盟、主戰出兵的一派,不同意結盟出兵的一派,保持中立、采取拖延戰術的一派。



    大宋,皇宮,朝堂。



    兵部侍郎出列上奏道:“啟稟陛下,我大宋應當與周結盟,但萬萬不可出兵!”



    “倘若我國出兵,隨同北周,深入河西,抵禦奧軍,則後勤完全假於他人之手,軍命盡皆懸於他人之口。若被北周視作敢死之士、衝鋒在前,我大宋士卒將捐軀於異國他鄉,到那時朝堂君臣如何向萬千父老交待?”



    “反之,奧軍自西而來,氣勢正盛,西涼之後,北周首當其衝,兩者相爭,一如河蚌,則我大宋安居江南,做那最後的漁翁即可。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取得巨大優勢,何樂而不為!”



    禮部侍郎緊跟著出列上奏道:“起奏陛下,此次西涼救援,我大宋務必出兵相助!”



    “此次大奧西來,便如漢時之大月氏,唐時之大食國,此非一國一政之敵,乃我華夏神州共敵!周居神州之北,數年來抵禦北患,我大宋撫半壁天下,一直致力於解決南蠻之患,歸根結底,異曲同工。今所來之敵,非邊塞一部一族,乃西方文明大國,若不齊心協力,難道要被逐個擊破嗎?”



    “荒謬!”兵部侍郎大聲駁斥道:“便如大月氏、大食國,何曾進入我九州國土?!”



    “不錯,但五胡亂華呢!晉時之前何曾有胡人踏足我中原腹地!”禮部侍郎聲嘶力竭:“陛下!外敵雖強,終會不敵我華夏,若我大宋袖手旁觀,必落口舌於芸芸諸生啊!失國土易複,失民心難複啊!請陛下三思!”



    話音剛落,戶部、工部紛紛出列上奏,朝堂上你來我往,又是吵得不可開交。



    宋真宗難以決斷,隻能宣布押後再議,退朝回宮。



    大周使臣館中,一長一少相對而坐。



    “叔父,這宋廷還沒有定議論嗎?”年少者二十上下,甲胄在身。



    “還在爭吵。”看長者麵容,不似五十,精神矍鑠。



    “宋廷真是無能,臣無策、將無膽、帝王無決斷。”年輕人難免喜歡抱怨。



    “嗬嗬,這倒也情有可原,”長者笑著解釋道:“宋武帝吞梁平閩,距今二十餘載,江南之人生活富足、衣食無憂,王公貴胄貪圖逸樂、懼戰畏死,進取開拓之心衰,縱樂安居之心盛,加之當年能戰之兵多老去亡故,新生兵卒比武列陣尚可,真去異國他鄉拚殺鬥狠,怕是不成嘍。”



    “這種時候正是明帝賢主乾坤獨斷之時,戰陣之事,豈可拖遝?”年輕人依舊憤憤不平。



    “哈,”老者撚須笑道:“帝王年幼,正是依仗朝中重臣之時,可惜武帝奪侄之位,名不正、言不順,生性多疑,明明幾個兄弟都是賢能之士,卻在臨終前紛紛遣散封地、死死壓製,以至於朝中三閥、四家之人互相攻伐,難以擰成一股力量。”



    “嘿!早知如此就不護衛叔父來這杭州城了,指不定大軍開拔西出了,我還在這兒枯等呢。”



    看著著急慌忙、迫切想要隨軍出征的自家弟子,老者滿麵驕傲,會心一笑,安慰道:“彥義且寬心,我朝中也不會這麽出兵的,這統軍之人、收複西域之功,不是那麽好決定的。”



    “是啊,離京時就在爭論了,也不知道這最終統帥花落誰家。”



    …………



    卻說宋真宗難以決斷,按下廷議,自歸後殿,請出一位老者,道:“太傅,如今朝堂爭執不休,朕也不知當不當協同出兵,還請太傅教我!”



    “朝堂之上,有人讚同,有人反對,陛下可知其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宋真宗略一沉吟,試探著開口道:“兵部、戶部反對,自然是因為大戰一起,必是耗費兵力、錢糧;而禮部、吏部讚同,多是出於道義和本身的儒生家天下思想。”



    老人自顧自地坐下,笑著說:“陛下隻看到了表象,卻沒有看清楚實質。兵部有軍方三閥掌握,戶部尚書是四大世家的雨家,三閥四家子弟多在軍中,一旦陛下同意結盟出兵,兩方子弟必將遠征西域,置身於異域和周軍之中;而戶部、禮部多是文臣把持,如此陛下可明白了?”



    宋真宗眼中精芒一閃:“原來如此,人人皆有私心,卻完全不從國家的層麵來考慮。那太傅認為我大宋到底要不要和北周聯軍出征呢?”



    老人繼續笑著說:“這就要看陛下的理想了。”



    “我的理想?”



    “沒錯,陛下若是不願上朝理政,此時如何辦均可;陛下若是希望安享一世、守護半壁江山,不去理會北周也可;但陛下若是期望著有一天大出天下,那就需要了解北周的戰力,再沒有什麽比聯合出征更能對比、體會自身的差距了。”



    宋真宗不悅道:“太傅是說我宋軍不如周軍?”



    “天下共見,陛下以為然否?”



    “……”宋真宗一時被問得啞口無言,緩了下才接著問:“那具體要如何呢?”



    “一、選取名臣負責同北周的接洽,包括派遣兵卒的多寡、輸出錢糧如何分配利用;”



    “二,選取名將統軍出征;”



    “三、借出兵之機將朝中不安因素外調,加強皇權;”



    “四、與周聯姻,嫁公主與周玄宗,求取四大戰神家族嫡女入宮為妃;”



    “五、大力宣揚國難,鼓動境內世家、門派出錢出力,出兵同行,削弱世家貴胄和武林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這……應選取何人出任大臣、將領?”



    “臣下逾越了,”老人起身行禮,說:“請陛下下詔書:將枯坐封地的趙王請回來總領全國文政,將苦守封地的夏王請回來總理宋周談判接洽之外交事務,拜不可出杭州城的魯王為援涼統帥,準許其出京統兵。”



    “太傅!你……”宋真宗駭然失色。



    “一切皆看陛下的理想與意願,最終結果如何,老夫也說不準,但老夫願意於陛下一同承擔。”言罷起身行禮離去,留下宋真宗一個人靜靜思量。



    ……



    翌日,早朝剛開始,宋真宗宣布自己同意與北周結盟、聯合出兵援助西涼。並告知群臣:自己已經連夜下詔,召回趙王夏王、啟用魯王。



    一時間群臣震驚,轉而萬分激憤,紛紛上書真宗所為有違先帝(宋武帝)臨終之詔,請真宗追回詔書。



    可惜,這一次,這個素來文靜謙恭、略顯庸碌、在位八年保衛一方的帝王,強勢無比,當廷宣布:六部開始準備,等三王齊聚就正式開始同北周的結盟聯軍出兵事宜。



    宋廷大嘩。



    五日之後,兩架質樸、龐大的馬車抵達大宋京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