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在商言商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方原找來了首輔王秉鑒,戶部尚書沈祥二人,開門見山的告訴了他們,應急儲備糧倉的糧食比之前估計的有誤,短缺了四十萬石,需要他們想法子湊集四十萬石糧食。
當然,方原並未告知二人糧食短缺的緣由,浙江軍田應急儲備糧乃是軍事化管理,糧倉一事並未宣揚開來。無論是內閣、六部、軍方都還沒得到消息。
王秉鑒試探的追問了糧食短缺的緣由,方原也是左顧而言他,含糊著應付了過去。在逮捕麻林之前,方原並不想走漏任何風聲,以免夜長夢多。
身為戶部尚書,商業協會會長的沈祥,最關心的不是糧食為什麽短缺,而是方原準備如何湊集這筆短缺的糧食,連忙問道,“攝政王,四十萬石糧食之巨,倉促間到哪兒去湊集?!”
方原直直的盯著他問道,“沈尚書家中的糧倉有多少糧食呢?”
沈祥見他突然打起了自家糧倉的主意,心頭一突,支吾著說道,“這,估計有三千石吧!”
堂堂東山沈氏,沈萬三的後人,家中糧倉隻有三千石糧食,根本就是在忽悠方原。大家都是聰明人,方原沒事也不會招他來說事,目的當然是盯上了商業協會那些富商家中的糧倉。
由富商來籌糧,比去官府籌糧,在市場上買糧來得更為高效快捷,救災如救火,拖延一日,便有無數百姓喪生,否則方原也不想向這些鐵公雞開口。
方原話剛一問出口,沈祥就猜到了方原的心思,立刻給出三千石這個數字,便是直截了當的告訴方原,沈家能捐的糧隻有三千石,多的就沒了。
方原見沈祥這個關頭在和自己哭窮,本想惱怒發火,但轉念一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曆史上,京城已是岌岌可危,崇禎在朝堂募捐,國丈周奎也才領頭給了兩千兩,還是因為周皇後偷偷塞給他五千兩,他還從中飽私囊了三千兩。其他官員捐獻的,也就幾十兩、幾百兩不等。
兩千兩銀子,在當時的物價,隻能買一千石糧食。
沈祥身為商人,能一口答應捐出三千石糧食,雖然數目比之四十萬石小了不少,但比崇禎朝廷那些酒囊飯袋的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已經是天壤之別。
這些商人的家財還不是賺來的,更不欠方原的。四十萬石,這麽巨量的糧食,要令這些商人憑空的捐出來,本就是強人所難。
方原思來想去,要想快速的籌集糧食,隻能花錢來收購。這些商人要是不趁著糧食告急,趁機哄抬物價,來敲詐銀子,已是他們對方原政權最大的支持。
方原沉吟著說道,“沈尚書,三千石糧食石真是杯水車薪啊!你們的銀子,糧食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這麽吧!我有兩個籌糧的方案,你在商業協會宣布一下,盡快在一、兩個月內籌集四十萬石糧食。”
“其一,目前糧食的市價1.5兩/石,因為所需數量較大,還要運到淮安、福建,我出2兩/石,購買四十萬石糧食;其二,我借支糧食,一年後歸還,每十石糧食支付兩石的利息,四十萬石糧食,明年歸還五十萬石。”
方原直直的盯著沈祥,沉聲說道,“沈尚書再去告訴那些富商,如今是賑災的關頭,福建、淮安數十萬受災的百姓在嗷嗷待哺。天下間的銀子是賺不完的,細水才能長流。千萬不要想著囤積居奇,哄抬糧價,若花銀子也買不到糧,就是逼著我挨家挨戶的抄家了!”
他的建議並不是要各大商幫捐糧,而是花銀子買,或是支付利息借糧,沈祥聽了則是暗暗鬆了口氣。若是一切都按照市場原則購買,或是支付利息的借支,那還有什麽說的?有利可圖的事兒,沒人會和銀子過不去。
以各大商幫、富商家積蓄的糧食,還有人脈關係,一、兩個月內籌集四十萬石糧食還是輕而易舉的。
而且方原已劃出了紅線,就是絕不允許囤積居奇,哄抬糧價。膽敢有糧不賣的,發現一家抄沒一家。以方原的性子,他開口說過的話,必然是會兌現的。
沈祥略作考慮,便爽快的答應了和方原的這筆買賣。
方原和王秉鑒根據緊急程度,又重新分配了僅餘四十萬石糧食的分配。分別從借朱以海,福建賑災的二十萬石糧食裏,各減扣五萬石,運到鳳陽作為軍糧。等沈祥籌集到糧食後,再補發給朱以海,還有福建賑災。
至於買糧食的八十萬兩銀子,方原隻能自掏腰包,從修建鳳陽的兩、三百萬銀子裏抽調。奉天殿,文樓、武樓、武英殿、文華殿這些辦公處所要繼續修。他自己享受的東西二宮的修建,便隻能暫停。
一個月後,沈祥在商業協會籌集的糧食,陸陸續續的到位,有三十萬石是直接購買的,支付了六十萬兩銀子,十萬石是借支的,明年需要歸還十二萬石。
這麽一來,算是解了方原的燃眉之急。
方原是微感欣慰,招這些商人入戶部,在經費、糧食籌集方麵,效率顯然要高於任用科舉出身的官僚。
這次若換成京城朝廷的官僚來辦事,絕不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籌集到這麽大量的糧食。
這幫官僚辦事的流程必然是,先在朝堂之上天下蒼生的高談闊論的扯談,強調黎民受苦,自己是如何如何的痛心疾首;然後就開始巴拉巴拉的強調一大堆的客觀困難,籌集軍糧之事是怎麽怎麽的難辦。
當然,這些官僚強調客觀困難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官員本就是靠著互相吹捧上台的混官,真的能力有限做不到;或許是想趁機給皇帝抬價,算計著從中能撈多少好處。
八十萬銀子能辦成的事兒,估計會被這幫層層克扣的官員搞到一、兩百萬兩銀子。
崇禎就是被這幫孫子氣得大罵文官人人可殺。
人人都是趨利的,方原是寧可采取在商言商的法子,多談雙贏互利,少來些表麵上天下蒼生,背地裏的男盜女娼的勾當。
這些商人想要從中賺多少,一口價報出來,能不能成交,怎麽討價還價,雙方挑明了來談,然後一切按合同契約來行事。讓給這些商幫一些利益,便能提高辦事效率,遠勝過在朝堂聽官僚集團的瞎扯談。
糧食緊缺的燃眉之急算是被方原化解於無形,根據福建各官府,當地錦衣衛發回的消息,當地受災餓死的百姓加在一起不超過五千人。雖然因賑災不及時,還是死了不少百姓,但是比之前預估的五萬人以上的傷亡,還是要少了不少。
方原也暗暗鬆了口氣,他這次卻是大大的出了一回血,甚至連寢宮的修建也全停了下來。
在大批糧食發往福建、淮安府之時,方原點了名的福州、泉州、廣州、肇慶等府的知府、分管賬目核對的同知,甚至包括來南直隸對賬的小吏也全到了鳳陽,等候方原的召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