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傳教

字數:3519   加入書籤

A+A-




    方原對這次坦克的檢驗結果非常滿意,當即決定嘉獎坦克工坊三萬兩銀子,而湯若望本人則賞賜五千兩銀子。

    湯若望堅決的拒絕了銀子的賞賜,試探著說道,“攝政王,能否答應我另一樣賞賜呢?!”

    方原看出他是話裏有話,便點了點頭道,“湯先生,說吧!你想要什麽賞賜?”

    湯若望理了理他的基督教服,望著方原說道,“攝政王,我們耶穌會的傳教士來大明,主旨就是在大明傳播耶穌基督教,令更多人聆聽基督耶穌的福音。”

    “但因之前的南京教案,我們耶穌會遭到明廷嚴厲的封殺。雖經當今陛下法外寬恕,應允我們重新傳教,但卻嚴格限製了傳教教堂的數量,隻能在各大城市才能修建教堂。還不能隨意傳教,必須經過當地官府批準。攝政王能否通融,應允我們耶穌會在大明自由傳教,修建教堂?!”

    南京教案,方原還是知曉一二的,按照大明的說法,就是耶穌教會在強人拉人入教,而且還禁止教民祭天、祭祖、祭孔子等行為。按照方原的理解,這其實就是基督教與儒教的第一次碰撞。

    當然,因為大明的國力較之西洋更為強盛,所以這第一次碰撞,以儒教大勝,基督教傳教士被大批驅逐而結束。

    在兩百多年後,基督教和儒教進行了第二次碰撞,當時西洋諸國的國力已遠勝滿清、民國,所以這一次是以儒教慘敗而告終。幾千年來的儒教被群起而批之,萬劫不複。

    這種宗教之爭、文化之爭,在西方,阿拉伯世界是自古有之,還曾經為了傳教,引發了幾次十字軍東征。在方原看來,為了領土、利益打仗,情有可原。但為了宗教去打仗,就是腦殘了。

    宗教也好,文化也罷,沒有誰是天生的強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國力的強盛才決定了文化的強盛。西方基督教對大明的滲透,恰恰是西方文明在國力上正在趕超中國的階段。

    這些西洋諸國傳教士在一百年前來到大明,後來因為南京教案,被嚴酷打壓後,這些傳教士又變著法子,掛起軍事專家、火炮專家的名義。因明廷需要這些能帶來先進火炮的專家,才使得這些傳教士變相又在大明紮根,生存了下來。

    對湯若望這些外來的和尚,方原的態度是一貫的,既要用之也要防之。在大明推廣科學、天文地理學,打開大明官員的世界眼光離不開他們,但又要嚴防基督教在大明的泛濫,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湯若望提出的這個要求,在方原看來,就是需要警惕的,他淡淡的一笑說道,“湯先生,你們基督教和真主教,為了宗教而發動的十字軍東征,我早有耳聞,嗬嗬!我在你們眼中,也是異教徒,是吧!”

    湯若望慌忙的搖手道,“不,不,我們基督教是信教自由,信不信耶穌基督,絕不勉強。隻有他們的真主教才視不信教者為異教徒,趕盡殺絕!”

    他將基督教說成了無辜、善良的白蓮花,方原也懶得和他計較,也不想牽涉到基督教,真主教之間的宗教鬥爭,微微一笑道,“既然基督教有信教自由那是最好,信不信教,信什麽教,是每個人的權利,外人絕不能強行幹涉。比如我是無神論者,但我並不排斥任何的宗教,也不會要求他人也成為無神論者。”

    湯若望問道,“攝政王既然是無神論者,那攝政王認為人死之後,會是什麽呢?去天堂、地獄,轉世投胎,還是一片虛無?”

    方原見他當起了說客,也是暗暗好笑,不過在方原的理解,宗教產生的根源,確實緣於人對死亡的恐懼,也是一種心靈寄托。

    方原不由得失笑道,“我是無神論者,當然認為,死後就是一片虛無。”

    湯若望反問道,“攝政王在人間立下了豐功偉業,就甘心死後一無所有,歸於塵土?我們基督教就認為,攝政王即將結束大明戰亂,拯救萬民於水火,死後就應該去天堂得到永生。”

    方原不得不承認這個說客的理論還是有些撩人,尤其是對方原這種掌控了巨大權勢的人,哈哈大笑道,“湯先生,你是西洋人,不了解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中國的皇帝。我們中國人製衡皇帝的法子,不是死後去天堂,還是地獄,而是死後在青史上是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

    “所以我不怕死後一片虛無,也不想死後去天堂,或是轉世投胎,我隻要死後,名留青史,世世代代傳頌,那就足矣。”

    湯若望見說服不了他,隻能認輸,歎聲道,“是,攝政王,我受教,受教!”

    方原淡淡的說道,“湯先生想繼續開教堂,可以!一個布政司,我應允你們最多可以開兩個教堂。教堂的多少還在其次,最要緊的是,宗教自由!宗教自由!宗教自由!重要的事,我說三次。”

    “大明是海納百川,可以包容任何宗教,文化,無論是基督教,佛教,真主教,還是道教,都可以在大明自由的傳教。但大明又是政權、宗教徹底分離,任何宗教的權力隻能限於傳教,若是有覬覦政權的野心,必然會以謀反論處,這點,我希望湯先生心中有數。若再發生南京教案那種,傳教士強迫他人該信基督教,為非作歹的情況,我也會嚴懲不貸!”

    方原在同意湯若望等基督教傳教士增加開設教堂的同時,也給了他嚴厲的警告。大明,絕不會和西洋諸國一樣,令宗教淩駕於政權之上。若是不老老實實的傳教,動了其他心思,就是謀反。

    謀反,那就不是簡簡單單驅逐可以了事的,必須要以明律正法!

    湯若望聽得是膽顫心驚,但方原總歸是鬆了口,可以允許他們自由傳教,每個布政司可以建兩個教堂,比之前明廷的宗教政策要寬鬆了不少。

    方原繼續說道,“相比較傳播你們西洋的基督教,我更願意你們在大明開辦私人的西式學堂,傳播西洋的數學、化學、物理、天文地理的理論。每年,朝廷、官府會留出專門的官職,用來聘任西式學堂出來的,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方原願意重用他們這些傳教士,可以通過在大明傳播西方的科舉、天文地理的理論,便能獲得官場的待遇,擁有遠高於在西洋的物質生活水平,湯若望聽了是感激萬分,連連謝恩。

    方原要在大明推廣現代科學理論,卻苦於大明精通這些現代科學理論的人是鳳毛麟角,一切都要從頭搭建。方原身為攝政王是日理萬機,一個人的推廣,怎麽看都是事倍功半。何況他對這些數理化也是半桶水,課本的知識早忘的得差不多了。

    他希望的是引進這些有一定數學、化學、物理基礎的洋和尚們,通過他們一起來推廣,就能不斷給大明培養科學人才。當人才數量積累到一定量時,才能從量變到質變,推進大明的工業化進程。

    安撫了湯若望後,方原側頭瞧著在邊上的劉一良,緩緩的說道,“劉統領,這個就是你們坦克營的坦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