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主意
字數:4634 加入書籤
廖化進了茶棚,章大力正賣命地唱神雕俠孫不二千裏追殺大淫賊段譽的那大段唱。
章大力唱得很辛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的那個琴師明擺著是個半瓶醋,一會快一會慢,還錯調,要是清唱,章大力也不至於這麽受罪。
章大力好不容易唱完了,看見廖化,和琴師下來見禮,休息一會。
老橋上立馬占到中央,表演單口相聲《春秋戰國記》。
琴師姓胡家是廊坊的,家境寬裕。因為族內不和,不願老呆在家裏,就到京西泡茶館。倒不是沒錢,去不得京城,實在是本事低微,倒給人家錢,茶館都不讓進,怕壞了生意。
胡琴師拱拱手:這便是廖化小哥了,大力老誇你,今日終得一見。
廖化也客氣了幾句。
章大力給廖化說,他碰見個相熟的班主南下,兩人說好了,打算過幾天就跟著回山東。
問廖化有啥事沒有。
廖化謝過了,說沒事。有事其實也沒用,章大力搭班,行程很不自由。搞不好廖化放假到家了,章大力還跟著班子在濟南唱著呢。
章大力問他,今年夏天還去不去廖家三舅刑不上那裏幫忙。
廖化回答:夏天肯定會去。要是回家找工作,補缺的時間也隻能呆在三舅那裏。
要是落在北京,回家也就一個多月,可能在三舅哪裏待上幾天,謝謝大家多年的照顧。
章大力點點頭,說:我告訴我老婆了,叫她勤去問著點,我搭完這個班子,掙點錢,立馬回濟寧,不出去了,跟你學戲。
廖化點點頭:咱們和三舅一塊研究。
胡琴師抽了個空,探過頭來:廖哥兒,你指點我一下吧,這大力一走,茶棚老板鐵定了不讓我上。你看老橋是他親戚,說一半就攆人下台。
章大力也幫腔:老胡就是喜歡拉,廖哥兒你出個主意,咋製製他的毛病?
廖化想了一會:其實我聽過幾回你和大力哥唱段,你拉過門的時候一點事都沒有,可別人一叫好,你就開始跑了,然後時快時慢加跑調了。這說明你拉的還行,至少水平夠混茶棚的,就是你好緊張,給練武的一樣,真打的時候,動作就變形了。
胡琴師:我明白!咋製呢?
廖化說:我有兩辦法,就怕你不幹。
老胡一拍桌子:上刀山我也幹啊!
那個巡警探過頭來:老胡,你想幹啥?
老胡趕緊作揖:不幹啥?我發癔症呢,對不住,對不住!
廖化接著說:第一個辦法,你找個黑布蒙上眼拉琴,你會稍微感覺輕鬆一點。
章大力一拍桌子:好辦法呀!
那巡警和胖員外就直接挪到他們桌了:啥辦法?
章大力擺手:沒你們這樣的啊?起啥哄啊?
巡警和胖員外:不起哄!不起哄!俺就是聽聽,絕不言聲。
老胡問:那另一個辦法呢?
廖化:另一個辦法你得花點錢。你看茶棚裏很亂,你在中間,別人聲一大,就壓住你了,你就開始急。我的意思,就是你把二胡琴筒放大,用硬弓。夜裏沒人的時候,你到野地裏去練,找個人幫你聽著,要是兩裏地外都能聽著---
那巡警插話:那還不得嚇死人雷,鬧鬼勒。
那胖員外也說:我靠!那我趕緊做個去,下個月我給老板說說,我上!
老胡怒目而視。
兩人趕緊道歉:不吱聲!不吱聲!
廖化回了學校,進了宿舍。梨禪也回來了。
武侯沙發哥兩個從床上爬起來。大家收拾了一下衛生。
沙發說:吃飯,吃飯!先吃飯!
然後,哥四個就晃晃著去食堂吃飯。在門口,遞上飯卡,守門的拿打孔器在十三晚那格上打了一個洞,放大家進門。菜可以要一葷一素,饅頭米飯和湯不限,但不許剩,不許夾帶。你要是剩了,食堂的清理就會把你叫住,當著你的麵,把你的剩飯吃光,然後用舌頭舔淨盤子,
今晚上菜不錯,粉蒸肉,量還足,碰上哥幾個多拿了幾個饅頭,都有點吃撐了。連小米粥都不喝了,那玩意油性也大。沙發他家裏送了點茶葉,哥幾個回宿舍喝茶,等點名去。
回了宿舍,有點黑了。沙發立馬眼皮子發粘,就想上床。武侯揪著他的耳朵:“別一副豬樣,找茶葉!”
梨禪去洗茶壺杯子,廖化去打開水。
泡上茶,哥幾個也不點燈,門也不關,飲茶。
對麵一室的幾個家夥點起了燈。梨禪放下茶碗,扣了蓋碗,說:“看這意思,又是一夜了。”
武侯咬牙:“人家有錢嗎!”武侯最近手緊。
沙發:“要是我不困,一夜讓幾個小子扒光。”沙發戒賭了。上回輸了老本了。連
廖化:“白天玩不好嗎?熬夜對身體不好!”
切!哥三個都表示鄙視!
“點名了!”管監大黃進了五院。
五院是十間屋,九間每屋四人,半間茅房,半間雜物室,隔壁六院一樣,兩個院全都是甲子科警政的人。進校就是72,中間有走的,有轉來的,現在還是72。六院的人也呼呼嚕嚕進了五院。貼著相對的十一個門口站好。
大黃一個一個地點。
“喬布什。”
“到!”
“李根!”
“到!”
花生屯!”
………
大黃:“今天挺好,全到了!十五將近,下回十七晚飯後再點名!”
接著大黃開賣狗皮膏藥,大夥也開始嘰嘰喳喳開小會。大黃也沒辦法,上邊要求的。
京師人口日漸增長。朝廷花在海運,漕運和軌道的錢流水一般。
南方米,遼東糧和各色珍奇都往京師去。
以前的財政部曾經核算過,每多一個京師人,朝廷就得每年多開銷兩個半銀元。
自60年前高宗起,朝廷就想盡辦法趕人。災年流民在京兆外九縣就先攔住,給銀給糧,引著往邊地遷。
常駐人口除駐軍和學生外皆列名冊,非世居之人無保人,無官府印結不得入城住店或租住。不然就發往塘沽挖運河,然後打回原籍或送往遼東三省。不過京兆外九縣倒是管的鬆點。
盡管京師米珠薪桂,還是擋住人口增加。
為了不落天下人的口實,最後連宗室都外遷了,朝廷在全國要地大城設置了十三個都督府,每個都督府都設分府,不去便除去宗堞,好不容易將十分之七的宗室打發出了京。
軌道建成後,京師附近運兵極速。三大營的駐軍各有部分沿軌道外移。駐軍少了三成。
唯一減不下來的便是太學生。京師偏是太學生多。國家建大學,培養人才,許以官身,本是固本的國策。可日久之後,與朝廷的初衷不同,外地士子多願留於繁華之地。
大黃閉著眼睛,重複軲轆話:“有誌之士當以報效朝廷為己任,到最需要太學生的邊地去,到基層去。大丈夫當有鴻鵠之誌。”好不容易說完了,大黃也如釋重負。大家各自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