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和尚來訪
字數:4706 加入書籤
“行了!這件事情,幹兒,算你一功。”蘇軾知道高球這是在幫自己,因此也沒有什麽不高興,“吳押司,這件事情你上點心,多去走訪一下,看看今年是不是真的有旱情出現,估算一下旱情的大小,如實報給我,然後我會上報朝廷的。”
“多謝大人!”
滿臉市儈的吳押司得到了蘇軾的允諾,自然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行了,你還有什麽事,一並報上來吧!”
既然是處理公務,索性就一次性全部處理掉,蘇軾可不是個喜歡拖遝的人。
“是這樣,大人您也知道,咱們臨安城井水不絕,其實是從西湖引來的水,自從唐代刺史李泌修成六口水井,至今已經將近三百年了,百姓飲水充足,便是靠的這六口水井。”
吳押司沒有像上一次直接說出問題所在,轉而講解起高球之前才得知的一些信息。
“行了!本官不僅知道臨安城飲水靠著六口水井,還知道杭州府大片土地靠著西湖水經運河而灌溉。有什麽事情你就直接說,不用這般吞吞吐吐的,莫不是……西湖水幹?”
蘇軾覺得自己口幹舌燥,若真是像自己猜測的這樣,那今年杭州府的大旱是免不了的了,而且這旱情也絕對是百年,不,千年難得一遇!
“這個倒不是。”吳押司也知道自己這次做的有點過了,連忙開口解釋起來,“是這樣,自從唐朝滅亡之後,經五代到如今,西湖以及從西湖之中引水的運河,每年都要疏浚治理的,可是自從我大宋立國之後,卻是荒廢到了如今。現在水草瘋長,淤積形成了封田,這湖水……自然也就少得可憐了。”
“這樣?可是我大宋立國這麽多年了,難道就一直沒有人來解決這件事情嗎?”
如果旱情不大的話,那這件事情比之剛才的旱情,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蘇軾也是覺得有些頭大,怎麽自己一來就碰上這樣的事情了?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人想過,三十年前的那位知州,為了解決問題特意從錢塘江的潮水中引水,這樣倒是解決了運河無水的情況。可是大人您博學多識,也能明白,這樣一來,湖水之中就會裹挾打量的泥沙湧進運河,這樣一來,至少每三年就要清理一次泥沙。如今這六口水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吳押司滿臉的無可奈何,本來這件事情就不該自己出麵,誰知道趕鴨子上架,自己被頂出來了。
“是這樣!西湖有水,今年老天不下雨也就不是什麽大事,若是今年不旱,治理西湖也是件簡單的事情,可是現在兩件事情堆在一起,卻是有些棘手了。”
為官數十年,蘇軾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兩件事情糾纏在一起,解決一件就能解決另外一件的情況。
其實不光蘇軾為難,在座的誰又不為難呢?不然的話,哪至於等到蘇軾到任了,事情還沒有解決。
高球坐蘇軾麵前的桌子上,盤著小腿,卻也是開始發愁起來。
旱情好不好解決?自然不是太難。高球看了那麽多的電視劇、小說什麽的,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宋一朝有過區域性的大旱災,倒是因為太過富裕,導致人口過多,最後圍湖造田導致生態平衡被破壞的情況居多。相比於後人稱讚的所謂‘康乾盛世’,有宋一朝的百姓其實基本都可以說是活在了盛世。
再說疏浚運河的事情,更是簡單至極,隻要朝廷撥下點錢財,那麽隻要就地募集民工,別說是疏浚運河,就是再挖出來一條運河,也不算是什麽太難的事情。
可現在擺在高球,不是,擺在蘇軾麵前的問題是,西湖出了問題,一旦出現了旱情,那麽想要靠西湖來緩解旱情根本就做不到。另一方麵,旱情不好評估,但是百姓已經開始離開原籍,想要疏浚運河、清理西湖封田根本無法在附近召集到足夠的百姓。
想來想去,高球也隻想到了一個辦法,“先生,既然兩件事情加起來難辦,那為什麽不一件一件處理呢?先生您又不是在這杭州隻待半年數月的,先把可能出現的旱情解決了不就行了?西湖就在那裏,等旱情解決了再說也不遲啊!”
“也隻能這樣了!”
蘇軾捋著自己的胡須,也是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因此高球給出的意見,確實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先確定旱情,然後上報朝廷,待旱情結束之後,召集百姓疏浚西湖運河,清理西湖封田!如果處理的好的話,那麽這一次的事情不僅不會造成麻煩,反而可能更加方便蘇軾處理政事。
心中有了對策,蘇軾自然是輕鬆了很多,掃了一眼堂下的人,朗聲說道:“行了,這件事情先交給吳押司去處理,今天就不多多說了,誰還有事就一並報上來,不過……是誰的事情,誰自己來說!”
目光在其中一個人的身上多停留了一陣,緊跟著蘇軾又環視起來。
不多時,站起了一個人來,拱手之後,開口說道:“知州大人,臨安城往年的刑獄案件,您看您是不是複查一遍?”
“哦!是楚大人啊!這件事情倒也不著急,往年的案件都有王通判處理,又有你這個勾押官在,想來也不會出什麽大事。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旱情的事情,這些不太著急的事情就先往後推推吧!”
事情總是分個輕重緩急,就算牢獄之中有個把冤枉的,也沒有必要急在一時,所以蘇軾根本就沒有理這個姓楚的勾押官的茬。
在蘇軾說完之後,又一個人站了起來,照例拱手行李,然後開口說道:“知州大人,此前數年的鹽鐵、度支、戶籍,您看……”
“我不是說了嘛!這些事情暫且都不著急,至於說戶籍的事情,你先配合著吳押司處理下那些背井離鄉的百姓,別的,馮大人你就先別那麽著急了,行嗎?”
雖然蘇軾最後是個問句,但是卻一點詢問這個馮大人的意思都沒有,相反,他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咳咳!那個,知州大人,他們也是……”
坐在蘇軾左手邊首位的一個人,衣著比其他人都要華麗,想來便是蘇軾口中的王通判,此時在蘇軾快要發火的時候,站起身來,想要替眾人開脫。
隻是沒等王通判的話說出口,門外麵跑上來一個衙役,剛走上了大堂,便在門口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報~~~!王大人,府門外有個大和尚,說是來找人的,您看……”
“我看?我看什麽看!我沒跟你們說嘛?今天新任知州大人到任,這種事情你不先稟報知州,跟我說什麽?我看你是找打了吧?”
王通判說話被衙役打斷,心中自然是不舒服,這個時候借機發作,多少也有做給蘇軾看的意思。
“行了!王通判,他也不是有意的。”隨便勸說了兩句,蘇軾就不再搭理這個王通判,轉而對那個衙役問道:“你說的那個和尚,可報上了他的法號?”
“這個……回知州大人,那大和尚直說找一位‘蘇居士’,其餘的一句不肯多說。”
衙役並不是傻瓜,這個時候還去跟王通判稟報,絕對是兩頭得罪,幹脆低下頭去,跟蘇軾稟報起來。
“哦?是來找我的?那你去把他請到後衙吧!”蘇軾知道來找‘蘇居士’,立刻就猜到可能是故人,掃視了堂下眾人一眼,打起了官腔,“既然諸位大人都麽有什麽要緊的事情了,那麽我看,今天不如就到這裏吧?諸位以為如何?”
“全聽知州大人吩咐!”
眾人對視了一眼,卻全都躲避開了王通判給他們傳遞的眼神,跟蘇軾道別之後,倒退著離開了大堂,出了門便轉身離去了。
剩下那個王通判,一看這種情況,也覺得獨木難支,幹脆幹起身來,衝著蘇軾一拱手,甩著衣袖就離開了,別說是道別了,一個字都沒有再多說過。
等這些人都走了之後,高球才看向了蘇軾,問道:“先生,是不是那個了元禪師來了?”
“哦?你連他都知道了?嗬嗬!整個杭州府,會來找我的大和尚,估計也就隻有他了吧?”
蘇軾摸了摸高球的小腦袋,然後自顧自的笑了起來,似乎是想起了什麽可樂的事情。
對於這位了元禪師,高球可是想了有一陣子了。不管怎麽分析,這個了元大和尚都應該是傳說之中的大和尚佛印,不然的話,蘇軾上哪裏找那麽多的大和尚去?
故事之中的那個蘇小妹是虛構的,但是這個佛印大和尚卻也未必是不存在的,至少看蘇軾的樣子,這個了元大和尚十有八九就是那個佛印禪師了。至於說為什麽在蘇過那裏問不出‘佛印禪師’這個名字,高球猜測著可能是有什麽別的變故,或者說是日後加了個什麽稱呼,又或者說幹脆就是個外號之類的。(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