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杭州事畢
字數:4730 加入書籤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是一個勤勞的民族,隻要有田地,中華民族就能夠自給自足,然後繁衍不平息。
臨安城外的這些人雖然已經算得上是流民,可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隻是最為普通的老百姓,最為淳樸的老百姓。高球的主意雖然讓有些人不滿,可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其實並非不可接受。
接受高球的方案,看上去是被帶到了西湖邊上去做勞役,可是從另一方麵說,就算他們不去疏浚西湖,甚至說今年根本就沒有旱災,他們不也要去田裏麵耕種勞作嗎?現在隻不過是換個地方賣力氣,其實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說,最後的結果,高球還是順利地將臨安城外的這些人給勸動了。至少在高球麵前,所有的人都答應了接受官府的登記,然後去西湖邊做工。作為代價,高球從今日起就必須供給這些人食糧,自然,這其實也算不上什麽代價了。
雖然說讓張千看護花想容其實並沒有起到作用,可是這種事情從來都不可能完全意料到,高球也隻是抱著有備無患的想法,既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那自然是最好的。
“行了,我們先回去吧!”
目送著這群剛才還對自己喊打喊殺的百姓各回各家,高球總算是鬆了口氣。
“是!公子。不過……這小子怎麽辦?”
李萬利索地答應一聲,不過話鋒一轉,目光卻是飄到了躺在自己腳邊的牛二身上。
“他~~~啊!這樣,你吩咐下去,將這個人給我綁在城門口,讓他日夜不停地讚頌知州大人,以每次吃飯為界限,隻要有一刻堂下,那麽之後便不給他飯吃。他不是嘴欠嘛!我就讓他說個夠!”
聽說過的酷刑很多,但是真要高球對人下狠手,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讓人一刻不停地說話,看上去其實沒有什麽,可是真正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很難的。牛二一開始也以為高球是年幼好欺,可是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就再也不敢這樣想了。嘴裏除了偶爾才會響起的求饒聲,牛二是什麽話都不會說了,以至於在往後的日子裏,牛二也是落下了病根,除非萬不得已,不然寧肯跟人打手勢也不肯說半個字。
當然,牛二的事情高球是不會知道了,處置了牛二之後,高球要做的,自然是先回城上一點傷藥。
因為怕王朝雲看見自己的傷口之後擔心,高球幹脆就繞道去了神醫周濟民那裏看傷,稍作處理之後,又在自己的額前弄出了一個斜劉海,多多少少遮擋一下自己左額的傷勢。
不過就在高球回到府衙,準備往後衙走的時候,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的蘇過突然冒了出來,攔在了高球的麵前。
上下打量了一下蘇過,看上去倒是沒什麽問題,至少沒自己這麽狼狽,高球才算是放下心來,開口詢問道:“怎麽了?臨安城內的事情都解決了?”
“解決了?嗬嗬,能解決不了嗎?有蓋著知州大印的告示,又有林豹在,臨安城內的商家有幾個敢不按照告示行事的?說是臨安城內的情況更加重要,實際上,卻是走一趟就行的差使。”
感覺自己被輕視了,蘇過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畢竟自己的爹爹臨走之前,事情都沒有交到自己的手裏。
“哈哈!事情解決了不就行了嘛!說那麽多有什麽用?對了,你還沒吃吧?咱們去後廚偷點吃的吧?”
高球不想跟一個‘小孩子’爭論,打了個哈哈,就想繞過蘇過,往後衙走。
隻是,蘇過再一次站到了高球的麵前,手中也不知道從哪掏出了一封信來,“吃喝什麽的都不重要,這裏有你的一封信,是爹爹臨行前留給我的,說是‘隻要幹兒解決了臨安城外的那些流民,這封信就交給他’。”
“一封信?”
聽著蘇過學蘇軾說話確實挺有意思,可是高球的注意力卻全都被那封信給吸引了。
蘇軾寫給自己的一封信?這個事情若是自己能夠回到原來的時代,怕是能夠吹一輩子吧?高球自嘲地一笑,打開信之後,卻覺得信的內容更加值得自己好好吹一下。
信的內容並不多,隻有短短的八個字——‘臨安城事,盡付爾手’。
在信的後麵,還有另外的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一堆小楷,高球仔細看去,卻是發現裏麵寫的都是什麽‘禦米殼五兩(搗碎,醋灸黃色)’、‘赤石脂二兩’這一類的東西,不用想也知道,這是一張藥方。
“怎麽樣,裏麵是什麽?”
信不是給自己的,所以蘇過根本不知道蘇軾寫了些什麽,貿然湊到高球身邊看又不禮貌,蘇過也隻能開口詢問了。
“沒什麽,是一張藥方。”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高球都不能夠讓蘇過知道信的內容,所以他一帶而過,轉移了話題。
“一張藥方?爹爹給你一張藥方幹什麽?難不成是要你換藥嗎?”
蘇軾的家中就隻有高球吃藥,所以一說藥方,蘇過自然是想到給高球吃的。
“什麽給我換藥,這是一張預防、治療瘟疫的方子,曆朝曆代,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哪怕今年的旱災被我們控製在了起始階段,但是這麽多人聚集在西湖邊,瘟疫是不得不防的。不過……”
結合自己這些天看過的書籍,高球算是能夠講出一些道理來,隻是話到最後,卻是有些猶豫了。
“不過什麽?”
蘇過很自然的問了出來。
“不過先生的醫術實在是不值得信任,所以說我們還要找一下周濟民,讓他看看這張藥方有沒有什麽問題,不然旱災沒死的人卻倒在了先生的這一張藥方上,不是太過冤枉了嗎?”
高球抖了抖手中的藥方,臉上滿是笑容。
聽到高球這一番話,蘇過也是想起了自己爹爹往日的不靠譜,會心一笑,也就沒再多想。至於說那一封信,卻是被高球好好地疊整齊,放在了自己的招文袋裏麵。
這一場北宋元祐四年發生於杭州的旱災,就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蘇軾給控製住了,不管是在朝堂之上,又或者是在百姓之中,蘇軾的賢名都傳揚了開來。就算是蘇軾百年之後,史書之中也會給他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隻是高球的存在,以及高球在這一次抗擊旱災之中所起到的主導地位,卻是不會有人知曉了。
西湖的疏浚工作不是一年能夠完成的,從元祐四年的夏季開始,一直到了次年的秋天,西湖以及附近的運河才算是疏浚完成,雖然不敢說千秋萬代都不會再出問題,但是蘇軾卻敢放言西湖百年之內不會再出問題。
值得一說的是,就在元祐四年的九月份,針對於杭州府發生的旱災,朝廷派發的錢糧也到了,不過這個時候也用不了太多了,在高球的建議下,蘇軾索性就在西湖邊上修建一條南北長三十裏的堤壩,並於西湖之內最深處修建了三個小石塔。如果高球能夠再次回到後世,並且去往西湖旅遊的話,他就會知道,這三個被他成為‘西湖門把手’的便是鼎鼎有名的‘三潭映月’。
元祐四年,高球在左額上麵添了一道傷口;元祐五年,高球左額上麵的傷口愈合,連一條印記都沒有存下,就像他在這一次旱災之中所做的一切沒有在曆史之中留下痕跡一樣。
元祐六年,蘇軾被征召為吏部尚書,因為之前來杭州的時候高球的傷勢在路上複發,這一次蘇軾特別注意,一路上遊山玩水,根本就不急著往東京汴梁去。在到汴梁之前,蘇軾得知自己的親弟弟蘇轍成為了尚書右丞,主動上書請求調任,然後改任為翰林承旨。
蘇軾在翰林院之內做了三個月的清閑官,因為閑得無聊和朔黨、蜀黨的中傷,幹脆又自請外調,因此又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知潁州。
連番奔波,高球的身子卻又是吃不消了,在到達潁州之後便成了一個藥罐子,每天除了窩在房間裏麵讀讀書、寫寫字,剩下的娛樂活動就是猜自己喝的藥是哪一味藥又加了劑量。當然,相比於高球因為身體原因那裏都不能去,蘇過卻是大展拳腳,不僅幫著蘇軾調查了水患的緣由,更是與潁州汝陽縣的縣尉李直方合力抓住了盜賊尹遇等人。
不過關於李直方的事情還是有一點可惜,雖然立功不小,可是不管蘇軾如何上疏,最後功勞也沒有落到李直方的身上。年底的時候李直方家中的僅剩的老母親病逝,辦完喪禮之後,李直方辭掉了縣尉的職位,回家守孝去了。
元祐七年,蘇軾調任揚州。
元祐七年的年底,蘇軾再次被征召入京,隻一次的職務是兵部尚書同時兼任侍讀。
不過這一次高球的運氣就要差的多了,因為天子要親自到南郊的太廟祭祀,蘇軾需要擔任鹵簿使,所以這一次的行程不能夠太悠閑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