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歸故裏
字數:5628 加入書籤
看著略微有些熟悉的城門,高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胸中有千言萬語,卻是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才好了。
他可不會忘記,當年便是在這裏,就是這個城門之外,他站在那些流民的麵前,將他們給說動了,讓他們去了西湖修建河堤、清理西湖葑田。現在回想起來,高俅都覺得很是奇怪,自己那個時候怎麽那麽虎,麵對著成千上萬的流民,就那樣鎮定自若地從城中走了出來?
雖然說當年在城門外臨時搭建的那些房子已經全都被拆掉了,不過卻多少還有些痕跡,落在了高俅的嚴重,讓他感慨不已。
城門處有巡視的兵丁,看見有馬車停在了城門處,便走了過來,準備將他們驅趕走,畢竟這裏是來往的要道,這樣堵著城門可是不行的。更何況,早些時候就有公文傳過來,說是杭州府要來一位知州大人,算著日子,估計也就是最近就能到了,上司來了看見這種情況,指不定要怎麽斥責他們。
不過這個兵丁剛一走過來,看見了馬車旁邊站立著的張千,一下子就愣住了,隨即驚呼道:“張千!怎麽是你!”
“嗯?誰啊?”杭州府這塊地麵上認識張千的人不少,他自己心裏麵也清楚,畢竟當初他就是這裏的一個衙役,認識他的人怎麽也不會少了,可是這樣跟他說話的,卻是沒有幾個,當即轉過了頭去,看清楚了說話人的相貌之後,張千也愣住了,“李萬,怎麽是你?你不在衙門裏麵應事,怎麽跑到這城門口來當差了?”
“嗨!別提了,自打你走了之後,也就開始的那段時間我過得還行,天長日久的,混得也就一般了。不過多少也能夠混日子,也就沒想著別的,不過這段時間聽說是來了一位新任知州,衙門裏麵的幾位大人商量的一下,決定讓個人到城門口這邊等著那位大人來,然後什麽時候那位大人來了趕緊通報進去。”簡單明了地解釋了一下自己現在的情況,李萬上下打量了張千一番,發覺對方的情況好像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好,忍不住開口問道:“你是怎麽回事?我記得當年你是跟著蘇大人走了,後來蘇大人接連左遷,最後又回到了咱們杭州府,可是也沒聽見說你回來,怎麽今天反倒是又回來了呢?”
“這個嘛,說來話長了,雖然說當時我是跟著蘇大人走的,可是實際上,我卻是追隨那位小公子才會離開杭州府的。不過小公子的身體狀況你也應該還記得,孱弱不堪,在到了東京汴梁之後,小公子的身體愈發的虛弱,無奈之下,便留在了東京汴梁,我也就跟著小公子留在了東京汴梁。”
大致說了一下自己的經曆,更加具體的張千卻是沒有說出來,倒不是跟李萬生分了,隻不過這大庭廣眾的,拉著李萬一個勁的說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曆,那是十分不合適的。
“唔~,這麽說那麽小公子也來了?不過不知道這一次回杭州是因為什麽啊?難道是來看望蘇大人的嗎?”
對於張千所說的那位‘身體孱弱的’小公子,李萬可是記憶猶新,畢竟那可是讓鼎鼎有名的蘇東坡的‘養子’啊!
“這個,也可以這麽說,不過實際上,卻是小公子觸怒的皇上,被貶到杭州來的。”
這種事情也沒有瞞著的必要,因為高俅最終還是要到府衙去交接公文的,況且李萬又是自己相交多年的好朋友,張千便隨口解釋了一下。
不過李萬畢竟是李萬,雖然說眼下混得並不如意,可是單憑張千的一番話,他就分析出了很多的東西,而在分析出了這些東西之後,他的眼前就是一亮。
“等等!你剛才說,那位小公子‘觸怒了皇上’、‘被貶謫到了杭州’,難不成那位小公子就是我要等候的那位大人?不過小公子今年才多大啊?那位小蘇大人現如今也隻是咱們杭州府下的一個縣令,這位小公子被貶謫成了知州,那他之前該是何等的風光?張千,這麽多年不見,你也學會了說大話了?”
雖然說分析出了很多的東西,可是再從常理以判斷,李萬又覺得自己的猜測是錯的了。
想想蘇軾的親兒子蘇過,那位小蘇大人,也不過是杭州府下餘杭縣的一個縣令,這都算是‘年輕有為’了,可是那位小公子被貶謫後成了知州,那他之前不得比知州大很多?可是那位小公子今年才多大?行冠禮了沒?這種事情,任誰聽了都是不可能相信的啊!
雖然說跟張千是十幾年的朋友了,可是在這件事情上,李萬卻還是相信了自己的判斷,畢竟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便可官居朝堂,這件事情怎麽聽怎麽不切實際。
“嗬!你還真是孤陋寡聞!年少又怎麽了?想那古秦之甘羅,一十二歲便擔任使臣出使趙國,為秦國謀得了十幾座城池,更是官拜上卿,我家公子雖未及冠,卻也相差不多了,怎麽就不能官居高位了呢?”
被李萬蔑視了,可是張千卻是一點生氣的想法都沒有,不僅如此,引經據典,更是將李萬說的啞口無言。
看著李萬呆滯的眼神,張千忍不住在心裏麵感慨,如果當年自己不是毅然決然地辭別了父老鄉親,跟著高俅走了,恐怕自己也會像李萬這樣在杭州府廝混一輩子,臨死也懂不了那麽多的道理吧?
“……真沒想到,十年不見,張千你竟然能夠說一口如此流利的官話,啊,不是,是大道理。”李萬很是感慨了一番,當然他隨即就察覺到了自己說錯了話,感慨錯了目標,趕緊轉移話題,說道:“那什麽,張千,你真的沒跟我開玩笑?那位小公子,真的就是這一次來出知杭州的那位大人?”
“李萬,你我相識多年,這種事情上,你覺得我又必要騙你嗎?我家小公子,這一次確實是來杭州任知州的,而且是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來的。公文就在馬車之中,你若不信,一會兒與我一同去那府衙之上看我家公子交接公文,那不就行了嗎?”
張千又費了一同口舌,不過卻也沒有絲毫的不耐煩,畢竟公子的榮耀,就是他的榮耀,此時正是‘衣錦還鄉’的重要時刻,若是平時的話,他可是不會說這麽多的話的。
“那……那……你能不能跟我透漏一下,這位小公子,之前在東京汴梁的時候,做的是什麽官兒啊?”
見張千言之鑿鑿,李萬也相信了七八分,隨後好奇心作祟,又多問了一句。
“這個嘛,小公子早先官拜殿前司都指揮使,不過有小人作祟,再者小公子的脾氣你也知道一些,受不了那個委屈,就想著辭官不做了,後來好說歹說,才同意出知杭州的。”
故意做出一副猶豫的樣子,張千將事情說了個大概,隱去了那些不好告訴其他人的部門。
當初高俅確實有過辭官的打算,不過那也隻不過是一時氣憤,等他冷靜下來之後,考慮到自己確實沒有什麽謀生的本事,就再也沒有說過這種鬥氣的話了。因此張千說的這些,隻能說是不夠全麵,放到史學裏麵就是‘春秋筆法’,說不上是錯的,但若是說它是對的,卻也是有些牽強。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張千也再一次為自己能夠跟隨高俅離開杭州,而感到萬分的慶幸。
“殿前司都指揮使?那可是皇上跟前的人啊!就算是跟當今的那幾位老大人也是平起平坐的,這位小公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啊?”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萬已經一點的懷疑都沒有了,若是之前張千在知州的問題上跟自己開玩笑,李萬多少還是敢想的,可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幾乎已經是武將的頂點了,任憑你封侯拜相,也不可能比殿前司都指揮使更加吃得開,這樣的人物,是沒有人敢假冒的!
“怎麽做到的,這個我也不是十分的清楚,不過改天有空了,咱們倒是能夠好好嘮嘮。”
就在城門口,張千總不能喊著‘我家小公子跟當今皇上要好’這種話,因此即使他知道一些事情,卻也隻能是推脫不太清楚了。
再次感慨了一番,李萬回想起當年跟張千一起混日子的時光,再看看現在兩個人的身份對比,一肚子說不完的話。
遠處高俅已經感慨完了,往馬車這邊走著,正好看見的張千在跟李萬敘舊,不過考慮到這裏是張千的老家,有個相識的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也就沒有太過上心,隻是在上馬車的時候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張千,有什麽事情改天再說吧!先去投文要緊!”
“是!公子!”張千回頭答應了一聲,轉過頭來,滿臉歉意地看向了李萬,“李萬,你看著……改天吧!改天有時間了,我一定去找你好好喝一次酒!”
“哎呀!什麽改天啊!你們不是要投文嗎?我就是在這裏等著知州大人來的,既然等到了,自然是跟你們一起去府衙了!走,我跟你一起走!等我一下,跟他們囑咐一下就跟你走!”
好不容易能夠結束這差事,李萬可不想再給人留下辦事不利的話柄,當即轉回身去跟城門口的那些人交代去了。
剛才李萬是去驅趕停在城門口的那幾輛馬車的,雖然說後來跟馬車上下來的人聊了起來,不過其他人也沒有在意,說不準就是人家李萬的熟人了,愛說說去,反正跟他們也沒有關係。
既在公門內,必定好修行。怎麽不是跟人家拉關係,愛做什麽做什麽,這些人也就沒有往心裏去。可是等到李萬跟他們說完了情況之後,這些人卻是有些後悔了,新任的知州大人到了,自己今天做的這事可就不是那麽漂亮了,這話怎麽說的?
想想自己之前的懶散行為,幾個湊在一起聊天的兵丁後悔不迭,連忙起身,走到了城門口屬於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地守護起城門來了。
在高俅的馬車經過陳門口的時候,有一個兵丁想要展示一下自己‘認真工作’的態度,想要上前攔住馬車,不過剛一有這心思,立刻就讓身邊的老兵給瞪了一眼,當即不敢動了。人都說老兵油子,人老了之後懂得自然就多,這年輕人一有個動作老人就知道他們想做什麽,可是你剛才擅離職守人家沒說什麽,這也就算了,可是你現在知道了人家是誰再湊上去展示你的‘忠於職守’,是覺得自己的飯碗太結實了,準備換個飯碗不成?
投文的過程很簡單,高俅將自己帶的公文和印鑒讓對方看了之後,立刻就接手了衙門口的管理權。不過因為時間上已經是下午了,現召集人手開個‘見麵會’什麽的也不現實,所以高俅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古往今來,別的會後高俅不知道,可是在大宋,除非是那些日夜兼程的差役,不然基本上很少有一大清早趕到某一個地方的,但凡是離著目的地比較近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趕到,不管多晚,大家都是要趕過去的,因為大宋是沒有宵禁的,雖然說晚上城門的檢查會比較嚴格一些,可隻要不是在邊州,那基本上是不會有關城門這種事情發生的,而在城裏過夜怎麽也比在外麵強,所以要是聽著說誰一大清早趕到了,那肯定讓人覺得十分奇怪。
衙門口依舊是當年的那個衙門口,地點沒有變動,包括高俅曾經生活過的後衙,都跟當年沒有太大的差別,隻不過年頭太久了,偶爾有過修繕也就是了,不過大抵上跟高俅記憶之中的那個衙門沒有太大的區別。
問過了衙門口的人,當年的那批押司等人,有的升官,有的辭官,還有的犯事被流放了,基本上原先的那批人是不在了。不過高俅也沒有太過在意,反正跟那些人又沒有什麽交情。(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