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處理
字數:5510 加入書籤
京畿禁軍的查處,全部是由曾布一手主持的,對於那些人的處理,自然是由他來決定的。之前的時候因為高俅的事情,趙佶的注意力被轉移了,所以對這件事情就沒怎麽上心,此時說起來,卻是不得不舊事重提了。
本來趙佶若是不再說這件事情的話,過些日子風平浪靜了,這些人也就沒什麽事情了,哪怕不能官複原職,但是最多就是降職留用,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麻煩。不過現如今趙佶有那麽一點缺錢,需要在這些人身上榨出油來,那這些人的好日子就算是到頭了。
別人不清楚,曾布心裏麵可是明白,那些被處理的人裏麵,如果排成一排全都砍頭拉倒的話,那肯定有冤枉的,但若是隔一個人砍一個,那肯定就有漏網的。禁軍‘吃空餉’的事情上,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無非就是有的人特別髒,有的人沒有那麽髒。而牽涉其中的那些人,有文臣、有武將。
文臣自然是不用多說的,這幫人的地位在武將之上,整個禁軍‘吃空餉’的責任他們肯定是要承擔很大一部分的,雖然說大宋朝有‘不問罪於文人士大夫’的祖訓,可是這種事情上麵,就算是再怎麽考慮,涉案的文臣肯定也是跑不了的,首當其衝的,樞密院裏麵就有很大一部分人要倒黴,然後兵部尚書也一定是跑不了的。
跟文臣比起來,武將倒是要好一些了,雖然說少不了一個‘玩忽職守’的罪名,可是對於京畿禁軍之中的武將來說,這點罪名算什麽呢?大不了就是發配邊州,去那苦寒之地戍守,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問題。而且在‘吃空餉’這件事情上來說,這些人其實並沒有分潤到多少的實惠,所以說也就用不著擔心什麽。
曾布對禁軍‘吃空餉’的問題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到了他的這個身份,根本就沒有參與進去,畢竟每個月單單是俸銀就有三百兩,那些祿米、茶湯之類的補貼折現之後,一個月拿到手的銀子能有小一千兩了,錢財對他來說是沒有什麽意義的。所以這件事情其實用不著他太過擔心,真正讓他不安的,其實還是文臣與武將的一個平衡問題。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杯酒釋兵權,這大宋的武人地位就急轉直下,百十年來一直都是文臣壓製武將,雖然說有那折家將、種家將以及曇花一現的楊家將出現,可是始終沒有改變了這種局麵。
但是一旦將這一次禁軍‘吃空餉’的問題查下去的話,那後麵肯定要對文官體係造成很大的衝擊,說不得要倒下多少的人。樞密院有曾布執掌,問題可能還不會太大,可是兵部就算是徹底完了,自兵部尚書往下,有一個算一個,能跑掉的人估計是沒有多少的。就算是有繼任者能夠補上兵部這些人的空缺,且不說這些人上任之後還能不能有對禁軍的掌控能力,就算是他們自己,恐怕也不敢真的做些什麽吧?前鑒不遠啊!
考慮到這樣的原因,曾布實在是不願意回答趙佶的問題,可是不回答,他又能怎麽辦呢?雖然說現在的他可以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畢竟還有那個高出他的那個人——當今皇帝趙佶。當今皇帝問起這件事情來,曾布就算是不想回答,可又怎能這樣做呢?
“唔~,閉門在家麽?陳師道,你給朕擬旨,讓這些人交出這些年貪墨的錢財,此事可以就此作罷,如若不然,抄家查辦,全部流放儋州!”
對於別的事情,趙佶或許還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在錢財的事情上,趙佶卻是不肯有一丁點的馬虎,因此,便說出了這樣的一番旨意。
朕可以不追究你們的過錯,但是這錢你們得給朕吐出來,若是拿的出錢財來,那還就罷了,畢竟當皇上的也要全局考慮,回頭再扣你個一年半載的俸祿,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不然的話,趙佶覺得,其實換成武將掌權的似乎也不錯?或者說是一人一半,文臣武將各占一半的朝堂?那樣的話,兩方或許會更好權衡,隻不過違背祖製,多少還是有些不妥。
對於趙佶的心思,陳師道卻是沒有揣摩那麽多,靠著高俅給的機會成為了翰林學士,現在更是進一步成為了翰林院承旨,帶知製誥銜。不過陳師道的這個翰林院承旨,大多數的時候卻隻是起到一個代筆的作用,就是趙佶想要傳旨的時候,讓他幫著寫一下。
得到了趙佶的命令,站在一旁稍遠處的陳師道連忙答應一聲,緊跟著退下去擬旨了。
“皇上,這樣做是不是有些……”
雖然知道趙佶的做法無可厚非,甚至已經可以說的上是網開一麵,可是曾布卻還是覺得有些不大妥當。
參與‘吃空餉’的官員人數眾多,那些錢財分到每個人的手裏之後其實並沒有多少,文臣自然是不用說了,大宋朝的文人從來都是風流的,不管是原先的蘇軾,又或者是現在趙明誠他們,若是沒錢也就罷了,隻要是有錢,基本上就是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逍遙自在,卻也是好費錢財。如此情況下,那些文官能有幾個人能輕鬆的拿出那些貪墨的錢財呢?真要是如此的了,這些人少不得要傾家蕩產了。
相比之下,武將們倒還好了一些,雖然他們也有一些奢靡的活動,可是卻不會像文臣集團這樣,大多數時候他們還是更加鍾情於兵器、戰馬,而這兩樣基本上都是不怎麽持續消耗錢財的。
可是這些事情又跟趙佶有什麽關係,右手輕輕一揮,趙佶隨即打斷了曾布的話,“曾大人,這件事情朕主意已定,不要再給這些人求情了,要麽把不屬於他們的錢都交出來,要麽就都給朕滾到儋州去,沒有別的可能了!你掌管樞密院,朕知道你心裏麵肯定又很多的為難,可是朕不想知道,你明白嗎?”
“唉~!皇上,曾大人雖然有偏袒之嫌,但是這件事情皇上您的判罰確實也是有些過了。”
一直在旁觀看戲的韓忠彥,歎息了一聲之後,這個時候也開口了。
雖然說對於曾布等人,韓忠彥是一直有些瞧不起的,可是不管怎麽說,韓忠彥他也是一個文臣,哪怕跟曾布再不對付,這個時候也必須要站出來幫曾布說上兩句話了,不然真的讓趙佶如此做了,那朝堂肯定是少不了一番動蕩。
而朝堂動蕩,如果是別的時候也就罷了,現在正是京畿禁軍的改革時期,有個一差二錯的,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即使不會真的走到那種萬劫不複的地步,但是肯定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大宋西有西夏、北有遼國,俱是豺狼虎豹,不為了文臣集團,僅僅為了大宋江山,韓忠彥也隻能挺身而出了。
如果隻是一個曾布的話,趙佶罵了也就罵了,可是韓忠彥此時也開口了,趙佶卻是不得不認真考慮了,畢竟韓忠彥與曾布不同,他的根基、聲望實在是讓趙佶不能不重視他的看法。更何況,韓忠彥平時與曾布不合,此時開口卻是替曾布說話,必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沉吟了一番之後,趙佶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韓大人所言,朕也不是不明白,那依著您看,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
“這個麽……不如以這些人掏出錢財的多少來分。如數奉還者,皇上您寬宏大量,罰他們一、兩個月的俸祿也就是了,原職察看,不必再多加查處;未能如數奉還,但是能還十分之八九的,降三級留用;隻能夠交出一半來的,那就罷官為民,三年之內不加錄用;至於那些連一半都交不出來的,再抄家,然後全家發配儋州,再不起用。如此,應當為萬全之策!”
韓忠彥畢竟是韓忠彥,很快就想出來了一個還算是不錯的辦法。
當然韓忠彥也不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就偏袒文官,那些能將錢財全部換回來,或者說是能夠將大部分還回來的人,基本上不是貪墨的少就是沒有什麽花錢的地方,這些人一般都還算是可靠的,留他們在原職倒也沒有什麽大問題。至於少數幾個貪墨的多的,能夠全掏出來,卻也是一件好事,看在往日的情麵上,給他們一個機會,韓忠彥倒是也不覺得如何。
以此類推,那些能還一半的,不必給他們太重的懲罰。至於那些一半都交不出來的,那留著也就沒用了,直接打發到儋州種樹去也就是了。
不得不說,韓忠彥家裏麵時代為官,其自身更是為官數十載,這種處理事情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夠學的來的。
“韓老卿家的這個主意,倒是真不錯!”
即使是趙佶,也不得不承認,韓忠彥的這個主意是最為恰當的。
隻不過問題在於,趙佶拿到的錢可能就相對少一些了。不過世事無絕對,也許趙佶能拿到的錢會更多也說不定。畢竟隻有如數奉還的人才能留在原來的官位上,其他的人最起碼也是降三級留用。
以大宋朝的優厚俸祿來說,基本上是一級一個檔次,雖然說俸銀少的其實並沒有多少,可是大宋朝的官員待遇其實並不是隻有俸銀這一個方麵,就之前曾經提過的祿米、茶湯等等種類繁多的補貼名目,真要是降三級留用,可是能夠給趙佶省不少錢。當然降級這種事情對官員的影響,並不隻限於俸祿之上,更加重要的,還是他們的麵子問題,試想一下,這些人降了三級之後,見了那些曾經的好友,臉上是多麽的精彩。
不為了俸祿,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麵子,這些人就算是借錢也是會補上自己的缺額的。同樣的道理之下,那些能夠拿出一半的罰款的人,借一借湊個降三級留用,其實也是可以的。
若是按著最開始趙佶的想法,那麽可能不會有多少人能交錢,畢竟缺額太大就算是借錢也不一定能夠全都補齊,不過現在分批次的對待,倒是要好了不少。
就在趙佶正在考慮的時候,陳師道那邊已經按著趙佶之前的意思寫完了詔書,雙手捧著送到了趙佶的麵前,“皇上,已經擬好了,請您過目!”
“這個……陳愛卿,那什麽,你再重新寫一份吧!朕剛才跟韓老卿家他們又商量了一下,覺得剛才的敕令有些粗糙,你按著我們剛才的意思再寫吧!那什麽,去個人,給陳師道說一下我們剛才商量的內容!”
有了韓忠彥的這番話,趙佶自然是不可能接受陳師道剛才草擬的詔書了,隨便指使了一個小太監,讓其跟陳師道說明剛才韓忠彥的意思去了。
陳師道也麽有那麽多的脾氣,跟著那個小太監就離開了。
商議的事情還在繼續,畢竟禁軍的事情太過重大,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又或者是為了大宋的江山穩固,趙佶勢必要十分上心的。
王厚申請錢財,趙佶自然是要應允的,畢竟這是為了京畿禁軍的改革,不過這筆錢還是要等到那些涉案的官員們補交了罰款才行,而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事情需要趙佶來決定。比如說京畿禁軍很多的武將都涉案其中,改革京畿禁軍,這些人勢必不能再重回京畿的禁軍之中了,而對於這種事情,趙佶十分大方的將決定權交給了王厚,隻不過在王厚行使權力的過程之中,還有一個殿前司都指揮使王嶽在一旁監督著。
沒錯,在高俅離開了東京汴梁之後,原先的殿前司都虞候王嶽,便一躍成為了殿前司都指揮使。畢竟是跟了趙佶多年的人了,王嶽還是十分得到趙佶信任的,做起事來也是十分的可靠。
接下來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諸如此類的事情,趙佶也都一一表態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