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字數:5616 加入書籤
高俅與折可適之間沒有任何私人的交情,就算是跟他的兒子折彥質之間,關係也並沒有多深,不過折可適這個人的能力,高俅確實心中有數的——直取興慶府,雖然說起來很簡單,可是這其中的困難肯定不是一般的百姓能夠了解的,這其中折可適付出了多少,高俅都不敢說自己能夠知道。
正是因為知道攻取興慶府不容易,而折可適又完美的達成了這一目標,高俅這才會在這一次舉薦其掛帥征北,不然的話,這種事情他肯定不會插手的。
而在場的官員,對折可適自然是很有了解了,畢竟他們在朝中的時間都比高俅要長,與折可適雖然不一定有過往來,可是也聽說過很多折可適的事跡了,而且折家家大業大,他們肯定也跟折家的其他人有所往來。唯一的問題就是,讓折家的人掛帥,這合適嗎?
高俅自然也知道讓折家的人掛帥意味著什麽,因為之前設計圖謀折家這樣的將門,曾布已經跟他說的一清二楚了,雖然說高俅對此並不同意,可是也知道曾布做的是對的,至少對於大宋來說,曾布的做法是對的。因此就算是高俅心中不太願意,可也並沒有要發對的意思,可是現在的局麵已經如此,若是不讓折家的人怪帥,那能夠撐起來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了,而且就算是另外的幾個人選,也基本上都是將門出身,無非就不是折家,而是種家或者其他的什麽家罷了,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曾布自然也知道現在不是計較那麽多的時候,所以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也並沒有開口反駁高俅的話,當然支持高俅是不可能的,選擇默不作聲也就是了。
“折家的折可適嘛……倒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在那之前,也是時候需要安排一些官員過去,畢竟現在西夏也已經平定,再讓社將軍如此辛苦,實在是不大合適的。”
跟其他人比起來,趙佶思考問題的角度自然是不大一樣的,畢竟他是皇上,不是臣子。
現在西夏的領土已經全部歸到了大宋,那麽再讓折可適掌管西夏,那就有些不合適了,雖然說折家世代效忠於大宋,可是誰也不能為這種事情來作保證,所以抽調折可適離開就是必要的了。當然在這之前,肯定是要調過去一大批的官員的,因為畢竟那裏曾經是被西夏統治,治理百姓也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好在這種事情大宋也有經驗了,倒是不用那麽麻煩。
“這事情倒是不麻煩,前些時日去往南方歸順的那些吐蕃不部族之中的官員已經回來了,依老臣看,不妨再抽選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前往西北,教化百姓,應當是不錯的!”
曾布自然能明白趙佶的心思,而這種事情之前已經有過前例,所以也不是什麽為難的事情。
至於說為什麽是‘抽選’一部分人而不是原班人馬再次派過去,也是因為有些人其實是用不到了。比如說工部的人,西夏是被大宋打下來的,雖然對城池有所損傷,可是畢竟有限的緊,而且西夏跟吐蕃不一樣,他們的建築水平也是不低的,也用不到大宋太過費心。當然相對的,戶部、禮部的那些人,卻是一定要過去的了。
隻是這其中就有一個問題了,上次派往吐蕃部族那邊的官員之中,有一個人叫做李格非,回到東京汴梁之後破格擢升為了禮部侍郎,當然他的官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的女兒李清照可是要跟高俅成親的,如此一來,李格非要是去了西夏,一走三、五年的,高俅這邊的婚事怎麽辦?總不能不等李格非就直接成親了吧?
當然這件事情也是比較好解決的,不用李格非也就是了,不過具體如何操作還是需要好好考慮一下的。現在的禮部尚書年紀已經不小了,再有過三年、兩年的就會致仕還鄉,李格非要是去的話,回來接任禮部尚書是沒有問題的,可若是不想得罪高俅,自然就不能讓李格非前去了。而在這中間,如何保證不得罪李格非,卻也是需要思考的。
好在事情還不是十分的著急,倒是沒有必要現在就為之頭痛。
“既然如此,那這件事情就全權交付曾卿家去處理了,務必要盡快讓折可適騰出手來,處理遼國那邊的事情。畢竟戰機轉瞬即逝,若是錯過了高俅所說的時機,對我大宋可是很不利的!”
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趙佶自然是同意高球的建議了,而且高俅說的也沒有錯,雖然說事情說起來很簡單,可是真要做的話,肯定是需要專業人士的,外行來是行不通的。
見皇上都已經拿定了主意了,其他人也就不開口了,就算是信任的吏部尚書,也不再開口了。說什麽同盟不同盟的,其實都是沒有什麽必要的廢話罷了,別看吏部尚書不支持對女真人下手,可是他畢竟是吏部尚書而不是禮部尚書,自然沒有什麽‘君子協定’這種無聊的心結。而其他的人比如兵部尚書等人,雖然說是跟高俅的意見相左,可是有差異的地方也隻不過是先打誰、後打誰而已,其實跟高俅並不是站在對立麵上。
已經決定了後麵該如何行事,那西夏的事情就需要先放一放了,當然不是說安排官員的事情,而是給西夏一戰之中的有功之臣論功行賞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繼續了。
不隻是時間上來不來得及的問題,也不是折可適等人能不能來到東京汴梁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到軍心,現在戰事未平就大加封賞,那些將士們很有可能會心浮氣躁,而心浮氣躁之後說不定就要出現某些紕漏,到時候真要有個一差二錯的,事情可就沒有那麽簡單了,到時候不管是遼國還是女真人,陳兵大宋的邊境,肯定又是一番戰火。
當然什麽都不做肯定也是不行的,這樣的話折可適等人雖然嘴上不會說什麽,可是心裏麵肯定會有所不滿。因此現在要做的首先就是先發一道嘉獎的文書,然後告訴他們現在遼國的事情更加重要,有什麽別的事情等著之後一切平定之後再說。
大的方向已經定下來了,具體後麵要如何操作,這卻不是今天需要討論的事情了,因為身為一國之主,要考慮到方方麵麵的事情。親力親為是很好,可是卻並不是很有必要,而趙佶自然也不是一個勤政的皇帝,這種沒必要的事情還是能免就免的。
交代了曾布處理後麵的事情,趙佶便起身離開了。而高俅也覺得沒有什麽自己的事情了,跟曾布打了一聲招呼,也跟著就離開了。而在這之後,剩下曾布這些人,雖然還需要繼續商量事情,可是也不好在趙佶的書房之中商量,因此也就結伴離開,去平時文官們議事的地方繼續商量了,至於說商量的如何,卻是要之後才能知道了。
離開了趙佶的書房,高俅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找找趙玉兒,畢竟昨天進宮之後,她就沒有了動靜,雖然說趙佶有派人去通知過高俅,可是不親自見上一麵的話,還是多有不妥的。
這也就是高俅曾經任職殿前司都指揮使,不然的話,就他這樣在皇宮之內隨意的行走,不說是要治罪,肯定也沒有那麽容易。借了以前的光,現在高俅在皇宮之內穿梭,雖然讓不少的宮女、太監覺得詫異,可是那些守衛宮廷的侍衛都沒有說什麽,自然也就沒有人站出來管這個閑事了。
找人問了幾次以後,高俅確定了的趙玉兒在皇後那裏,也就直接過去了。雖然說路不算很熟,可是也是去過的,而且皇宮之內的建築基本上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改動,這也就保證了高俅沒那麽容易迷路。
在到了皇宮這邊的時候,高俅正好迎麵碰上了王嶽,也就是曾經的殿前司都虞候,現在的殿前司都指揮使,也就是……薛海提及過的那個人。
“王大人這是向皇後稟告事情了?這是要走了嗎?”
不管如何,高俅跟王嶽之間的關係說不上好,但是也絕對說不上差,而且人有見麵之情,高俅自然是要跟對方打招呼的了。
不過王嶽卻是一直板著個臉,完全沒有個笑容,“高大人來了啊!皇後娘娘已經在裏麵等候多時了,請高大人進去吧!”
“等候多時了?這話是怎麽說的?為什麽會特地等我呢?”高俅有些不明白王嶽的意思,不過也知道有些事情肯定是超出自己的預料來的,因此很是謹慎的問了一句,“王大人您這是專程出來迎我的?”
“不錯!正是來等高大人您的!”
王嶽點了點頭,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就承認了。
如此一來,高俅卻是沒什麽好說的了,雖然說不知道怎麽回事,可是事到臨頭,想走卻也是晚了,隻能是硬著頭皮跟在王嶽的身後,向裏麵走去。
進去了之後,高俅自然是沒有見到趙玉兒的,不過他心裏麵已經有了準備,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麽問題,唯一的麻煩就是,皇後已經麵無表情的坐在了那裏,而在一邊的座位上,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兒正坐在那裏,有模有樣的拿著一本書在看,若不是偶爾偷看高俅的時候被高俅發現了,還真以為這個孩子是在好好讀書呢!
這個孩子看的是什麽書,高俅並不知道,因為這個孩子不是正對著他,高俅自然是看不見書的封麵的。不過小孩子看什麽書高俅其實也並不在意,真正讓高俅在意的,反而是這個孩子的麵向,別人是不清楚,這個年代也沒有照相機,可是高俅自己卻是明白,這個孩子跟自己小時候還是有一些想象的,當然小孩子都很可愛,高俅也是恬不知恥的美化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那什麽,皇後娘娘,您是找微臣有事情嗎?”
鬧不清楚是怎麽回事兒,高俅自然也不好貿然開口,不過小心謹慎的問一問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
“倒是沒有什麽大事,不過就是聽說高大人您要成親了,而且似乎女方不止一個?這不就代表您是要一次收好幾份的禮錢了嗎?問個清楚,自然也是好的。”
王皇後稍微緩和了一下表情,也沒有顯示出什麽一樣的表情,似乎很是隨意的詢問高俅的事情一樣。
若是別人的話,肯定就有些不能接受了,不過高俅畢竟是要跟趙玉兒成親,而王皇後與趙玉兒的關係也是十分的親近的,姑嫂之間,又是情同姐妹,問一問這件事情也確實是應該的。
高俅也沒有想太多,雖然覺得詫異,但還是能夠理解,因此便直接回答道:“啟稟皇後娘娘,確實是如此,而且這樁婚事也是當今皇上開口賜婚的,還要感謝皇上才是。”
“是啊!是啊!是啊!是要感謝他啊!”
連著說了三聲,王皇後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麽,臉上竟然布滿了寒霜。
“……皇後娘娘,那什麽……哎?這位是小太子吧?這麽長時間不見,已經長這麽大了啊!最近有沒有好好讀書啊?還記不記得我這個老師啊?”
高俅也不知道該怎麽接王皇後的話了,猶豫了一下之後,直接轉移了話題,說起了一邊的那個小孩子。
在他想來,能夠出現在這裏的小孩子肯定是寥寥無幾的,稍微想一下也能知道這個孩子應該就是趙佶的長子趙桓了。說起來,高俅還是趙桓名義上的老師來著,隻不過雙方並沒有見過幾次,隨後高俅就離開東京汴梁好幾年,對方還認不認得自己,就不大好說了。
不過高俅也並沒有想要從趙桓的身上撈到什麽,隻不過是一個扯開話題的方法而已,至於說趙桓還認不認識他,其實他並不是十分的在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