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地震預測競賽

字數:5319   加入書籤

A+A-




    那三維成像的地球在空中緩緩轉動著。

    宋嘉卉站在那離那全息地球六米遠的地方,伸出手來輕輕撥動著地球,隨著她的撥動,那緩慢自轉的地球,隨著她的撥動而加速、停止或者反轉。

    作為地震預測項目的負責人,她帶著傳感器布設分項的幾名下屬在檢視點位布設的情況,阿猜為之工作的師兄,也在裏邊,站在宋嘉卉右邊第二個。

    宋嘉卉把地球撥得快速旋轉了起來,轉成了一個紅色的圓球。這關鍵的一步就要完成了,她心裏都是滿滿的成就感。

    她微笑的看著地球轉了幾圈。然後又把它按停,轉到還在空白的區域,幾個小區域各停一會兒,看了看。

    這些動作其實不是必要的,甚至對於宋嘉卉等盛世真正的員工來說,這個地球的全息影像都不是必要的。但一些習慣是根深蒂固,深深的植根在人們的遺傳編碼(dna)裏。所以,盛世還是很尊重員工們作為人的習慣習性。允許這樣一些多餘的、浪費的情景出現。

    在以後不知多久的日子裏,人們終歸是會習慣新的方式,把舊的不適用的方式淘汰掉,這也可算是進化的一部分。在以後,這種大家集在一起看一個虛擬的影像的情景,應該是這樣的,每個人各自躺在或者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著呈現在自己腦海裏的東西,比如這個充滿傳感器布點的地球,然後在大腦裏交流著信息。動作是不必要的,在一起也是不必要的,說話也是不必要的。

    但現在,絕大部分的員工還在習慣看著一個虛擬的影像來討論它,用動作來控製它,用聲音來交流。那麽,就這樣囉!

    宋嘉卉又把地球轉到空得較多的太平洋區域,放大,看了一下已經預先定點的,應該亮起來,但還沒有亮起來的幾個點位。

    歎了一口氣,問道:“阿猜這兩天怎麽樣?”

    阿猜的師兄,大衛·李回複道:“就那樣,滿滿的負能量,有一個男生在他的影響下,都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連帶整組的效率都低了一些。他從學校出來後對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他的自製能力不合格。”

    宋嘉卉哂笑道:“他們就隻是監控運行而已,又不是讓他阿猜去幹,這樣都能把整組的效率帶到溝裏,他還真不是一般的‘強’。”

    阿猜的師兄大衛無奈的笑著搖頭。

    阿猜這樣的學員或者說員工,其實老早就該被清除出盛世的,盛世沒有他們的生存空間。但阿猜是李思逸帶回來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

    作為盛世的中樞,倍受敬愛的、所有人的思逸姐,從來沒有在任何公開場合說過她與阿猜的關係。甚至沒有明示或者暗示過阿猜是她帶回來的,在登上駛往馬爾納島的船之前,她就把名為猜頌·功偏的阿猜,交給了負責帶男生上島的負責人。

    但‘阿猜是思逸姐帶來的’這一消息,還是在所有盛世人中不脛而走。

    很多人因為顧忌這一事實,所以對阿猜是很寬容的。阿猜的問題,出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不要說李思逸、甚至盛世人事主管、盛世員工培訓學校的校長、總教官朱迪思·裏克特都不知道。

    早幾年,阿猜就該被清除的,但他一直留了下來,快到他必須得要離開的時間時,不知道是哪一級的人運作,把阿猜運作到了相對而言很簡單的傳感器布設工作中來了。

    可他還是這個樣子,糟糕的表現讓人唏噓。

    可大衛甚至宋嘉卉都沒有想著要把他踢出去,而是想著怎麽樣才能讓他表現好一點。

    或許這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與溝通、聯係的緊密程度沒有任何關係。現在都已經可以直接腦際溝通了,任何下級底層人員都可以直接跟任何高層發起對話。但阿猜的真實情況,卻從沒有報至更高層級的人處置。

    對阿猜的問題,說說也就過了,宋嘉卉隻是讓大衛對他盯緊一點,多敲打敲打。

    宋嘉卉更在意的是地震預測係統的設計競賽。

    她就此又對幾名下屬特意交待道:“你們手上的建模工作都不要放鬆,現在馬上布點就結束了,我們作為整個地震監測係統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應該是對整個係統最了解的。我們不能鬆懈,要以最精確為目標來做。不要到最後我們專業做這個的還要用別人餘業時間搞出來的係統。”

    她身後的三男四女都點頭允諾。

    他們統一的製服,相當合身,最大的凸現了每人身材的優點,讓每個人都顯得是那樣的幹練。

    為了更好的實現地震預測,也為了鍛煉員工,盛世研究院院長小葉蓮娜發起了地震預測係統的設計競賽。以宋嘉卉領導的監測係統項目所做的前期工作為基礎,公開她們設計的監測係統信息及收集的數據。任何員工均可在此基礎上單獨或者與人合作進行預測係統建模工作,最後以實際效果來評定優劣。

    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好處,以後可以有很多個類似的係統在運行,其結果可以交叉比較,會更可靠一些。而壞處就是葉塔娜又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運算能力擴展被吞噬掉。

    地震預測,是對王嘯一切都是數據的這一論斷的又一次新的實踐。

    他的這一論斷,要說的不是什麽都是數據組成的。

    而要說明的是真實與虛擬之間,並不存在一條明顯的界線。就是說,我們所處的,我們認為真實的世界,和我們電腦中的虛擬世界,並不存在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地震預測係統,就由此論斷而來,盛世想要做到的,不是在地震前幾秒或者幾分鍾時間內預報出來,而是在24小時前,甚至幾天前就預測出大部分的大地震。

    如果目前把盛世的這種期望告訴盛世以外的科學家——那些地質學家、地震學家們,他們絕對會以為這是癡人說夢,不是神經病就是開國際玩笑。

    但盛世人對能實現這一目標,是沒有什麽異議的。頂多是所需時間的長短而已,而且這時間,是三個月還是五個月的區別。不是十年還是一百年的區別。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依據,就是一切都是數據這一論斷。

    地球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就隻拿地震來說,是一個較為封閉的係統。影響地震的外來因素很少,而且影響不太大,是可預期的。這就為地震預測創造了條件,相對較少的參數,更容易模型建立。

    地震都是由於積蓄的力的釋放而產生的。而這些力是由外力和內力累積上去的,內力由地球自身的結構、組成成分及公轉、自轉產生,外力則由太陽係的天體引力產生。而天體引力——主要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產生的力,最終加到了內力上。

    天體的運行是規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測。內部的力,是不可預測的,但是可探測的。

    隻有一種意外情況是很難探測的,那種意外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早期。那時有一些攜帶有遇熱時會爆發的物質的小天體,一頭撞進了地球內部。但當時被一溫度不是太高的物質包裹住了,所以當時沒有爆發,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運動讓這些物質出現在了高溫的岩漿麵前。就像一些冰,突然被丟進了炙熱的鐵水當中,那很快,就會爆發出一股強大的力,這種力,會導致深源的地震。

    力是連續的,除了那百分之一不到的突然暴發的情況而外,其他力都是連續的,都是漸進的過程。

    想要把地震預測出來,首要就是在合理的地方,布置有用的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要能把微小的力的變化給感知出來,並把數據傳到宋嘉卉他們目前所處的數據中心。

    然後要建立一個係統模型,這個係統模型要能夠容納這無數的地球內部微小變動的數據。並把這些數據生成一個與地球實際相一致的地球模型。

    再把這個地球模型運算出來的結果與真實地球的實際結果想比較,根據其差值,又把當前地球的實際結果作為新的變量輸入到地震預測係統的地球模型當中。

    不斷修正,最終使其運算結果保持與實際地球的實際結果一致。

    這樣所達到的效果,就是當某地發生地震時,預測係統的地球模型上,相同地點同時發生了相同等級的地震。

    就像前邊停著兩輛車在等紅燈,後邊一輛如果失控,撞向前邊的車。那麽,失控車輛需要多重的車重、以多高的車速撞向前邊一輛,才能導致前邊一輛車撞到更前邊的一輛車,是可計算出來的。也可以反過來計算出一定重量的車輛以一定的時速撞向前車能產生的後果。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必然的結果,如果錯了,那就是缺少了參數或者公式錯誤。

    這樣的計算不是問題,人們一直在進行著,用以預測很多目前可控的事情的結果。

    最關鍵的是,一要有足夠多能夠如實反映地球現狀的傳感器,二要有足夠強大的運算能力,三要有足夠多的能供檢驗並作為新參數調整係統的數據。當然,還要有合適的算法即模型。

    足夠的傳感器已經要完成了。

    足夠強大的運算能力一直在擴展當中,如果柳青絲的項目壓縮得足夠多的話,兩個月內擴展出來的運算能力將足夠運行一百個這樣的超級運算係統。但如果柳青絲的項目不受到壓縮,她幾天,甚至一天,就能吞噬掉一個這樣超級運算係統所需的運算能力。

    宋嘉卉知道,為了這事,小葉蓮娜院長和柳青絲還鬧到了王嘯那裏。

    足夠多的數據,地球會及時提供,每年它大約要產生五百萬次地震,雖然很多是人類感知不到的,但傳感器們會感知到。

    現在,就差模型了,一個能精確與地球同步運行的模型係統。

    對於係統,宋嘉卉認為她們是有足夠的先發優勢的,她們的係統,還在競賽開始之前,就已經在開始設計了,現在都升級到第三版了。

    我們一定要贏。

    宋嘉卉給下屬打氣,也給自己打氣。